BY劉安娜170717
最近一段時間,讀了不少書,聽了不少講座,看了很多文章,都是告訴我如何更快更高效,例如王者速讀法教我們30分鐘讀完一本書,高效學習法6個月掌握一門外語,如何快速的5個月寫作就出版一本書。這年代機會太多,信息太多,要想抓緊時間脫穎而出,當然需要更有效的輸入和輸出,正如火云邪神所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更快的確能幫助追求夢想,但是,一味的快也難免讓人焦慮,就像2006年北京30度的夏天,蟬不叫,風不走。我站在校園的樹下,也沒有一絲陰涼,目光茫然的落在遠處,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里走。我就是帶著那個夏天的焦灼打開巖崎朋子的《筑巢記》的。
巖崎大學畢業后,做了幾年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漸漸意識到自己喜愛做原創實木家具,于是辭職籌備,開了一家個性雜貨店,從一開始的家具產品,又買下了老式公寓為家里做了大改造,到一些創意雜貨,又增添了為合作的工作室和創意手工藝人做的展覽,還開設了鋼琴課,以及所有的可以在店里進行的手工體驗課(皮具、干花等)。她正如自己所說的那樣,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歡的樣子。適逢我最近要換住處了,可能需要添置家具,給一些房間做軟裝,光想象就覺得是一個很美好的過程,讀這本書又加深了這種想象的幸福感。
朝九晚五的生活我是熟悉的,還沒畢業就開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標準的朝九晚五配置,然而因為工作地點太遠,所有員工都坐公司的大巴上班,實際開始上班時間以大巴到達公司為準,我記得有一天路上實在堵車的厲害,到了公司居然已經快11點,隨便工作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午飯時間,那天的體驗讓人難以忘懷。
同時,雖然五點從時間上來說已經下班了,但工作是如影隨形的,每個人肯定都有在下了班以后接到與工作有關的短信、郵件或者電話的經歷,不知道當年的我為何如此任性,就敢直接無視頂頭上司的來電,理由大約是給自己設定的10點以后我才不接工作電話呢。后來想起來,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當時那份工作我很不喜歡。不喜歡,不情愿去做的事情,肯定是做不好的。而找到自己心中所愛的工作的人是幸運的,就像巖崎,花了8年時間,明白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就著手把愛好變成了工作。如果巖崎一直這樣朝九晚五下去,大約也就不會有她開的這家名為巢巢的個性雜貨店了。她的這本書,不僅是描述了她的個性雜貨店,而是為我們展示了一種極其豐富而又恬淡的生活方式。
故事從巖崎改造了一套她買下的有42年歷史的昭和住宅風格的老房子開始,這套公寓,是為解決昭和時代高速成長期住宅不足的問題而興建的,因此內部別具風格,各個房間均是采用的拉門,客廳也是和室風格(即日式風格)。
巖崎非常喜歡烹飪,因此廚房是改造的重點,根據功能性、實用性和美觀性,搭建了柜子、洗菜池、各類收納架,在巖崎慢慢的講述中,仿佛看到了住宅的一點一滴的變化,也感受到了對改造工程的全身心投入的幸福感。書中還講到她家里常年備有五分米(精米和糙米的混合米),并細致地講述了如何將米飯做的更好吃的小工序,以及如何自制包含米飯、紫菜鹽、梅干、海苔和干木魚的便當,如何自制米粉薄餅,如何自制梅干和味噌,你知道,味噌2月份釀制,經過避光保存和冰箱冷藏,要一直到秋季才是食用的好時節嗎?
熱愛烹飪的巖崎喜歡精雕細琢廚房,如果是我的話,大約只會對書房情有獨鐘,一定要有很大的書架擺放我囤的各類圖書,也要有一張大書桌,能夠放下我的筆記本電腦,讀書筆記本,日程筆記本。不僅能放下素描本和彩色鉛筆套裝,也要有畫畫的地方。光線要足夠充足,或者像我現在使用的臺燈就又好看又實用。
巖崎在她的巢巢店里也有三張大實木桌子,兩張餐桌和一張工作臺,分別有不同的功能,寫字臺用于發貨打包、拆箱、縫紉等工作,有時也在這張桌子上喝咖啡;收銀臺前面的大桌子做一些容易完成的工作,擺放些點心、咖啡這些客人臨走時順手會買一點的商品;另外一張大餐桌主要用來處理需要電腦的工作。平時的她,每周二到周五的早上到了店里(周一是固定休息日),練完鋼琴約十點左右開始工作,清掃衛生、給綠植澆水、查看郵件、處理郵購訂單、給貨物打包等,就到了中午,下午一邊接待客人,一邊構思家具的設計,制作下次活動的DM,有時也要應付記者的采訪。
也許能力會限制我們一時的選擇,但是禁錮不住渴望的力量。
巢巢店看上去溫馨、精致,充滿了生活的無限可能性,然而,這一切不是突然就實現的。
巖崎為了實現自己做實木家具的夢想,盡管本身在大學里讀的是林木專業,對木材很感興趣,但和設計木制家具卻關聯不大。因此,決定了要自己設計木質家具以后,她先是重回學校學習設計,又在職業技術學校學習了木工,又先后去過兩家家具店真正的體驗了所有開家具店必須要做的工作流程。在多次去海外采購過程中,覺得自己英語嚴重不足,在實習的最后階段,她決定去英國留學一年。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準備和提升,她才能成功的開創了自己的家具和雜貨店。
除了在店里忙碌,巖崎每年6月都要去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淘貨。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最多只知道立陶宛出美女(感謝小時候那些印著世界選美大賽勝出者的撲克牌),拉脫維亞的印象是“啊好像是有這個國家”而已。巖崎去英國留學時寄宿在當地人家中,那家的父親是拉脫維亞移民,那時的巖崎并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存在,但在瀏覽了漂亮的民俗物品和參觀了土風舞舞臺后,對拉脫維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3月份一畢業,她就制訂了途徑拉脫維亞回東京的旅行計劃,不幸的是第一天在西班牙馬德里就被搶劫,心情不好地馬上取消了計劃返回了東京。7月再次鼓起勇氣前往拉脫維亞,就遇到了一家5月新開的家具店,蘇聯時代工廠改建,非常漂亮而罕見,從此她就開始了每年6月前往拉脫維亞及周邊國的訂貨之旅。
6月的拉脫維亞會在首都里加近郊召開一年一度的民間手工藝品大市場,有拉脫維亞傳統小吃的攤子,欣賞民族歌舞的舞臺,和拉脫維亞民間工藝品制作者在一年間制作、積存起來的物品。拉脫維亞盛產各式各樣的籃子,巖崎不僅買回來放在家里自己用,也放在店里,很快就會被喜歡的人都帶走,連我看書中的圖片都很想要一只。巖崎在立陶宛結識的時裝設計師的亞麻夾克,看上去也非常適合一年四季穿著,上班休閑通用。
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我很向往。但我也清楚地知道,用心地生活,慢慢地打磨,將生活修正成喜歡的樣子,我終將擁有屬于我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