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本書也叫《學會學習》,但是和前一本內容上卻不一樣,如果說上一本是學習手冊,那么這一本更像是一本偉人學習法合集。作者齋藤孝通過閱讀16位世界偉大人物的傳記,歸納了他們的學習方式,以期讓不同個性和特征的人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因人物太多,有些方法對已經成為現在通用的學習方法,比如互相切磋、自省等,沒有舉例介紹的必要,所以這里僅列舉幾個人的例子。
“目標管理&命名思考法”——獻給有干勁,卻看不到成果的你
彼得·德魯克被稱為現代經營學之父,在他的字典里沒有“退休”二字,他堅持授課、參加出版活動,在他95歲高齡的時候,除了工作,還會每年給自己出一個題目,然后以三個月、三年為期限,嚴格遵守“行動計劃”,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他認為要保持學習的緊迫感,必須制定目標和期限。
(1)制定目標
(2)決定期限
(3)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此外,德魯克還是給概念命名的名人,比如他是第一個將“企業經營”系統化,并將其定義為“管理”的人。能迅速對模棱兩可的事物進行命名,明確其概念,是德魯克的過人之處。想要成為公司長期需要的人才,要學會縱觀全局,養成一眼看穿事物本質的習慣,不能滿足于獲取情報,而是要做到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情報進行歸納總結,這也是作者推薦給大家的“命名思考法”。
一個好的命名,即使簡潔也能夠準確表達事物本質,能夠讓大多數人產生共鳴并理解。遇事多想想該如何為其命名,這樣才能提高抓住事物本質的能力,從而在命名的過程中獲得準確把握事物概念的關鍵。
“不請自來學習法”——獻給想要擺脫學歷自卑的你
Panasonic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和Honda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都是從學徒開始做起的,他們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憑借天生資質加上后天磨煉的直覺與積累的經驗,一樣開辟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本田宗一郎認為,他的人生是在不斷觀察、不斷傾聽、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前進的,如果遇到不懂的事,與其抽空讀書,還不如用讀書的時間向他人請教。本田沒有怎么上過學,不會被所謂的自尊心束縛。對于陌生的事物他習慣于向專家提問,然后將得到的答案與他個人的經驗結合起來,找到可行的方案。他的特點就是不懂就問,他把自己的目標明確為“只學習對工作有用的知識”。
這種學習方法,對難以點燃熱情、做事情被動的人更加適用,應當試著多向他人請教,這樣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學習動力,并且在向他人請教的過程中主動產生自己的想法。
“外界屏蔽法”——獻給愛找借口的你
斯蒂芬·金能夠堅持每天寫兩千字,有賴于其能夠迅速集中注意力。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被要求當場提交報告時,有的人可以在一分鐘以內開始動筆,有的人卻一直看著天花板尋找靈感。后一種人大腦確實也在運作,卻遲遲無法下筆,無法進入狀態,雖然最終也能完成任務,但卻會多花上兩到三倍的時間。
想要瞬間引發能量,做到徹底投入、心無旁騖,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斯蒂芬·金把寫作時間定在上午,并作為原則嚴格執行,但是這不代表他必須每天不停的寫作,他的做法就是給自己一個任務和時間段,然后在高度集中的狀態下完成創作,并且不完成每天的目標決不罷休。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得保證自己能夠在一天的某個時段中,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學習。因此他選擇關上門,下決心,不開門,不接電話,不看電視,不玩游戲,拉上窗簾或者放下百葉窗,把桌子附近容易分心的所有東西全部收拾干凈,每天都在緊閉的房門中奮筆疾書。
史蒂芬·金通過關上門,建立了一個隔絕外界,只屬于自己的世界。每當他進入這個世界,就能找回 之前的激情,迅速進入寫作狀態。每天在同一時間走入書房,關上房門,屏蔽外界,進入寫作狀態,在完成兩千字的目標之前絕不開門,這個習慣一旦養成,以后只要調整好狀態,就可以隨時進入自己的世界。能夠養成這個習慣至關重要。
“個人主義學問”——獻給過于認真、容易郁郁寡歡的你
日本作家夏目漱曾在倫敦留學生活中遭遇語言的障礙,陷入負面思維,終日待在寄宿的房間里閉門不出,他沒有辦法融入當地的生活中,越來越討厭與人交往,無論做什么都不開心,甚至覺得英國文學也開始變得索然無味。
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放棄,他在被負面情緒包圍的情況下,開始客觀分析現狀,反省自身。他認為英國人有自己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日本人卻喜歡盲目模仿、追求英國人認為好的東西,進而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能力,日本人根本沒必要研究英國文學。
因此漱石漸漸轉變思維,決定用自己的做法,按照自己的標準,用更加“自己本位(以尊重他人為前提,充分發揮自身個性的個人主義)”的行事方式對待文學,遇事也多了一份“管他是誰”的氣概。他不愿意對英國文學的老師言聽計從,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思考文學,學會了逆向思維,把陰郁的負能量轉換成為積極的正能量,最終成就了其日本近代文學之父的聲望。
“古典學習法”——獻給缺少精神支柱的你
澀澤榮一是日本近代實業大家,他當過一橋家的家臣,也當過幕僚。澀澤出生農家,從小就學習過《論語》,他認為《論語》是最沒有瑕疵的一本書,他把《論語》作為自己內心的支柱、信念的核心,重新學習,不斷領悟。
把《論語》作為精神支柱就是把它的內容銘記于心,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能想起書中出現過的語句。為此,澀澤還出版了《論語與算盤》、《論語講義》,拉近自己與書本的距離,用書中的知識解決自身的問題。
作為一個有精神支柱的人,澀澤的內心特別強大。因為他把孔子的精神當做自己的后盾,所以在每次做決斷的關鍵時刻,《論語》總在背后支持他,幫他下定決心。
“外語背誦學習法”——獻給希望每天都能有規律、按計劃學習的你
日本哲學家木田元翻譯過多本哲學書籍,他進入大學的第一年學習了德語,第二年學習了希臘語,第三年學習了拉丁語,考上研究生的第一年學習了法語。他之所以能迅速掌握這么多種語言,訣竅就在于背誦。
他的做法是先買一本很薄的德語教科書,花一周左右的時間記住了語法的大概框架。帶著順便預習的目的,他用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進行練習,把書中出現的生詞全部背下來。之后選擇一本更難更厚的《新德語語法教程》,堅持每天自學一課,除此之外,練習題和單詞都不能落下。
另外,他還介紹了背單詞的方法:每天記4頁單詞,看日文翻譯寫出英文單詞,錯了就標上記號,之后再寫一次,直到全部記住。第二天先預習第一天的內容,然后按照第一天的方法再背4頁。第三天復習八頁,再背4頁。同一個單詞連續背三天以后,基本不會再錯了。連續背誦五天以后就可以不用再背了。想這樣不停地滾動式背誦。
這個方法雖然看起來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實際上所有外語能力強的人,都是通過背誦單詞、背誦文章而達到流利英語的程度,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堅持背誦。
此外還有愛因斯坦的“張弛有度學習法”、南方熊楠的“圖書館抄閱法”、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翻閱。
本書的最后,作者介紹了幾個速成學習法:
“一氣呵成學習法”是一口氣讀完一本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本書,提前準備好譯本,通過不停朗誦簡短的文章,直到全部背誦下來。
“連休集訓學習法”是建議已工作的人,利用節假日的三連休,針對要學的內容,自主地進行短期學習集訓。
“集中學習法”是先規定好一個期限(兩周左右),集中精力 展開學習,比如說主題閱讀,通過學習將不擅長變成擅長。
“白紙活用法”就是隨身攜帶白紙,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時記錄下來。
總結偉人的學習方法,關鍵詞就是堅持、專注、主動、勤思考,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下期預告:成甲《好好學習》
2017/10/7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