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難度大的事,而非風險高的事。難度大,別人做不了,你就有護城河。風險高到自己承受不起的事,連碰都不應該碰。
但是很多人是反著來。
虛構的世界
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是虛構的,國家、法律、宗教、社會、婚姻,包括你的諸多認知,人們被這些虛構的東西框定、教育、滲透,被虛構的概念分成了三六九等,被分配到各個地方,過著不同的生活。他們看到感受到和領悟到的都不一樣,故而又生出更多虛構的認知和規矩。
除了自然規律以外的所有道理和思想,包括書店里的那些全部著作,都是人為編撰的,它們其實并不一定非要這樣,所有這些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條件和維度去嘗試打破和改變。
那些所謂破局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后,突然發現原來根植于自己內心的那些最深處的、原本以為絕不可動搖的東西,其實還可以這樣或者那樣,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醒來。
佛家有個詞叫無生法忍,這句話形容了忍辱的最高境界,意思就是當你自己根本沒把這件事當成一回事的時候,就不存在什么忍辱。就像一只螞蟻天天在你窗口對著你叫罵,你除了覺得好玩以外,他即使罵得再臟,你也不會覺得委屈和羞辱。
這件事說明了只要你不在乎,人和螞蟻其實并沒有什么區別。
當年子貢對孔子說,有個鄭國人說你像一只喪家的狗,子貢以為喪家狗這三個字會讓孔子惱火,但孔子一點也沒有不高興,反而笑著說,喪家狗對很對。
當年韓信走在大街上,一群人為了為難他,帶頭的那個人要他從胯下鉆過去才放過他,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很多影視劇把這一段演繹的充滿了快要憋屈死的屈辱,但如果你自己去看原著的話,你會發現人家韓信可能根本沒把這當成一回事。對他來說,他趕著要去辦重要的事,只要從這個無賴的胯下鉆過去,就能省時省力的打發掉這群弱智,所以他想都沒想就完成了這個簡單的動作,沒有屈辱,就這么簡單。
有一句話說:有些痛苦必須經由你的意志許可,才會降臨到你身上。如果你不把它當回事,它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各位,世界充滿了各種說法和概念,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好,什么是壞,甚至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其實大多數都沒有神圣不可違背的標準,只要你不傷害別人,怎么做都是好的,都是對的。
開竅前遇到誤解,恨不得解釋個三天三夜,把心都要掏出來給別人,開竅后遇到誤解,一般不做過多的解釋,愛咋咋地,關我屁事。
開竅前釘是釘鉚是鉚,認為很多東西都神圣不可侵犯,開竅后走哪算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方愛聽什么就說什么,因為他們只能聽見這些。說你是老狗的,如果你把自己局限在老狗這個詞的貶義里,你就真的是狗;讓你鉆褲襠的,如果鉆個褲襠說兩句好話,賠個笑臉就能辦成件大事,甚至還能拿到個大結果,何樂而不為?
人被誤解很正常,相反,如果連傻子都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樣子。不結婚,不生孩子,不端鐵飯碗,不隨大流的,也真的不必糾結,你怎么快樂怎么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大流是不隨就會死人的,這個世界也沒有哪一個大流是隨了就可以不死的。
其實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讓你知道,一切都無所謂。這個游戲好玩著呢,不要只在別人給你劃定的小圈子里打轉,你完全有能力跳出來,甚至成為游戲的設計者,讓別人都成為你游戲里的NPC。
當有一天你突然活明白了,你會在一瞬間發現自己以前活得就像個傻子,過去很多緊抓著不放的東西其實根本不值一提。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替的。
所以,實際上并不是因為我們有多特殊,才會有人來愛我們。只是因為有了愛,我們在對方的眼里才變得獨一無二。
恭喜楊紫瓊實現夢想,她成為歷史首位獲得奧斯卡影后的亞洲人。
好喜歡楊紫瓊這段話 —— This is proof that dreams — dream big, and dreams do come true. And ladies, don't let anybody tell you you are ever past your prime. Never give up.
最近在試著訓練一種『從萬事萬物中汲取快樂』的思維能力。摒棄掉一些潛意識里的固有觀念,選擇重新去感受生活里的每個微小事物,并且從中尋找快樂。
一段時間下來深有感觸,其實快樂一點也不抽象,反而它是很具體的無數個瞬間。會為散步時發現地上被人偶然踩成心形的廢紙而雀躍,會為今天點的牛肉面比上次更有嚼勁而幸運,會為在車站幫助一個老人拿行李而安心。這些都是給不了我實際利益的快樂,但是特別純粹,就像孩子在街上瘋跑時的快樂一樣。
其實正如歌中所唱:“沿途上遇上什么都欣賞過,投入時便快樂一起過。”
朋友們,試著從當下的人事物里汲取快樂吧,暫時跳脫開眼前的世界,將以前忽而不見的石頭搬開,祝你找到那些偷偷藏起來的快樂。
這世界真正有用的是兩個事情,就是天賦加經歷。太多人,關注學習這個事情,而學習是完全被高估的一件事情。你不能學會成為一個人,只是你的經歷把你變成了一個人。
看了董明珠讓大學生去打螺釘那個說法,我估計她也是無奈之說。
作為老板,招聘打螺釘的人,其實最好就是初中畢業的那種。
工資低,對自己期望也不高,又年輕,能待的時間長。
招個大學生打螺釘,干的活一樣,工資又開得高(比如初中畢業生4千就能干,大學生估計得五六千),而且對自己期望也高,走的概率更大,干不長。
那為啥董明珠要這么說呢?因為我國教育存在錯配,說白了就是社會不需要這么多大學生。
現在又沒辦法,確實又這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工廠里又缺人,只能勸大學生去打螺釘,為教育錯配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