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的定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手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工作生活當中的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你需要勤加練習,有時候還需要向名師求助。——許岑
為什么會出現碎片化學習?
隨著科技的進步、閱讀載體的變化、可便攜式設備的普及還有人們的浮躁求快的心理,人們越來越關注碎片化學習,期望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還有就是成年人周圍的各種雜事兒這些環境因素影響著我們,不得不把時間碎片化。我這里首先明確的是,碎片化學習只是學習的補充,最好的學習還是能在圖書館里,在安靜的房間里,有固定的時長的一段時間里系統化的學習。
碎片化學習的好處和缺陷
碎片化學習可以讓我們的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可以彌補正式學習的缺陷,可以針對興趣,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碎片化學習終究是有缺陷的,因為它缺乏系統性,缺乏思考,缺乏與人交流。所以碎片化學習可以作為學習的補充,還是很有力量的,畢竟學了比啥也不學強。
碎片化時間如何擠取?
早有古代的歐陽修曾經說過:「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看來利用零散時間閱讀的習慣古已有之,在我們生活中,比如排隊中、地鐵上、等車等等這些時間都可以利用。
如何高效的利用碎片化時間呢?
一句話,帶著問題和疑問去搜索。碎片化學習不是這弄一點兒,那弄一點,你那是熊瞎子掰苞米。一定要基于搜索,什么是基于搜索?就是一定要帶著問題和疑問去執行碎片化學習。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課題或者疑問,有目的的去拾獲碎片,而不是亂撿,碎片化學習最終的效果是把這些碎片鏈接起來。
收藏是假的碎片化學習
網上有一個段子,一個日本老頭說:「許多人是以讀書為樂的是吧,我不是讀書,我是買書為樂的。」收藏就是類似心理的碎片化學習方式,收藏按鈕在各種 APP 中很常見,因為它會緩解人們的焦慮,覺得收藏了就是已經看了,知識已經是你的了,但它是一種幻覺,如果收藏了不看,那并沒有什么意義,所以你要消除這種幻覺。我之前就是收藏了不看,所以現在我索性不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