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脂質。
脂質是種類繁多、結構復雜的一類大分子物質。
包含脂肪和類脂。脂肪即是甘油三酯,類脂質主要包含磷脂、膽固醇(酯)、糖脂等。
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酸酯。脂肪酸的命名規則:碳鏈長度、雙鍵位置ω-(若有)。羧基頭(a),甲基尾(ω/n)
脂質具有多種復雜生物學功能
甘油三酯:提供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合成不飽和脂肪酸衍生物(PG、白三烯等)
磷脂:生物膜的基本結構,使細胞膜具有彈性
膽固醇:生物膜基本成分,細胞質膜剛性;類固醇激素原料;轉化為膽汁酸、VD3;
脂質消化吸收
在小腸上段消化,脂質將被膽汁酸鹽乳化成微團,在各種酶的催化下被消化:甘油三酯?2-甘油一酯+脂肪酸。磷脂?溶血磷脂+脂肪酸。膽固醇?環戊烷多氫菲+脂肪酸
消化產物和膽汁酸鹽將食物脂質乳化為更小的混合微團,主要在十二指腸下段和空腸上段被吸收。吸收進細胞后,將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重新生成的脂類將與載脂蛋白組裝成乳糜微粒,被分泌到淋巴管中,循環至上腔靜脈入血。
而食物中含有的小部分由中、短鏈脂肪的構成的甘油三酯將膽汁酸鹽乳化后將不用經酶消化,可直接被腸粘膜細胞吸收,在細胞內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進入門靜脈從而進入血液循環。
脂質可以增強機體脂質消化吸收的能力,吃得多,機體也就吸收的多,小腸系消化吸收脂質的能力很強大。
甘油三酯是機體最重要的功能物質,主要在肝、小腸、脂肪組織細胞中合成,以脂滴的形式儲存于脂肪細胞中。
肝臟中用于合成脂肪的甘油的來源于葡萄糖代謝生成的3-磷酸甘油;而脂肪酸主要有兩個來源:①甘油三脂水解生成;②葡萄糖在線粒體內代謝生成的乙酰CoA經過“檸檬酸-丙酮酸循環”運出到細胞質中,在乙酰CoA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丙二酸單酰CoA,在經過多次反應生成軟脂酸。軟脂酸經各種加工合成可生成其它長鏈脂肪酸。這些生成的飽和脂肪酸在各種去飽和酶的催化下生成油酸、軟油酸等單不飽和脂肪酸。
而由于缺乏相應的酶,人體不能合成α-亞麻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幾種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些人體內不能合成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需要從食物中攝取。
甘油三酯氧化分解
甘油三酯的氧化分解始于脂肪動員,即脂肪細胞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組織氧化利用。
生成的甘油進入糖代謝途徑氧化分解或生成葡萄糖。
游離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脂酰CoA在肉堿的協助下被轉移至線粒體中,在線粒體中經β-氧化生成乙酰CoA,乙酰CoA經由檸檬酸循環氧化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釋放能量。
脂肪酸氧化可在除大腦外的大部分組織中進行,肝、心肌、骨骼肌中最強。
在肝臟中大量生成的乙酰CoA中有小部分會被轉化為酮體(乙酰乙酸、β-羥丁酸、丙酮(微量),運至肝外供其他組織利用。
乙酰乙酸、β-羥丁酸?水、二氧化碳,能量;丙酮?肺呼吸排出
酮體是機體糖供應不足時腦部的主要能量物質。
饑餓、大量攝入脂肪、糖代謝異常時機體將大量產生酮體?酮癥酸中毒、酮尿癥等
生酮飲食
高脂肪(總能量65%-90%)、適量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10%)的飲食模式。由于嚴格限制谷物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常常需要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補充劑。
這種飲食模式臨床上用于癲癇治療,由于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癥、高尿酸血癥、昏睡等風險,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密切關注相關指標。
生酮飲食減肥法,認為利用低碳水高脂肪刺激機體分解脂肪供能,而且脂肪飽腹感強,有利于降低總能量攝入。理論上好像講得通的。但我認為肥胖人群多數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已存在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缺乏,高甘油三酯血癥、高尿酸血癥風險,貿然實行更是增大了風險,容易引發各種疾患。需要專業人員全面評估個體情況,長期跟進監測相關指標。不推薦。
減肥推薦膳食模式:限制能量平衡膳食模式、高蛋白膳食模式、輕斷食膳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