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每個人都讀過他的詩。然而大家對杜甫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就八一八與杜甫有關的人和事。
稱呼:古人的稱呼很多,有名,有字,有號,以及其他人贈予的名號等。杜甫,字子美,宋朝詩人王禹偁有詩句“子美集開新世界”。
杜甫曾經居住在長安城南少陵,因此自號“少陵野老”,杜甫有詩句“少陵野老吞聲哭”,也有人稱他為“杜少陵”。杜甫曾經在成都居住,他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為“草堂”,因此有人稱他為“杜草堂”。杜甫草堂現在已被建成博物館,每年去參觀的游客達上百萬。
杜甫曾經被嚴武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被稱為“杜工部”。杜甫曾任左拾遺的官職,因此被稱為“杜拾遺”。
杜甫的詩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人尊稱他為“詩圣”。晚唐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詩人杜牧,為了區分兩位詩人,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杜子美、杜少陵、少陵野老、杜草堂、杜工部、杜拾遺、詩圣、老杜,這么多的稱呼,實際上都是指杜甫。
先人:杜周:漢武帝時期的酷吏。杜預:西晉時期的名將,同時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學者。杜審言:杜甫的祖父,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可以看出杜甫家族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
妻子:楊氏。楊氏出身書香門第,顏值很高也很賢惠。杜甫經常離家在外,全靠楊氏打理家里的一切。杜甫很愛他的妻子,稱楊氏為“老妻”,杜甫有詩句“老妻畫紙為棋局”、“老妻睹我顏色同”等。在杜甫的心中,楊氏那是美得不得了,有詩句“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手臂如玉,頭發還有香氣,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后代:杜甫和楊氏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最小的兒子年幼夭折。大兒子叫杜宗文,小兒子叫杜宗武。
朋友圈:李白、高適,杜甫和他們二人曾經一起游歷了一段時間,互相都有詩作相贈。不過杜甫給李白的詩很多,李白給杜甫的詩卻很少。
賈至、岑參、王維,四人曾同朝為官,賈至有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兩外三人都寫了和詩。這是中國詩史上很有名的一個故事,后人們為了給這四個人的詩作排名爭論不休,到現在也沒有個統一的定論。
岑參、薛據、儲光羲,杜甫、高適和這三位詩人曾經一起游覽慈恩寺,高適首作《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四人都有和詩,其中以岑參的詩流傳最廣。
房琯:曾任宰相。由于指揮軍隊作戰不力被貶黜,杜甫上書皇帝營救過他,為此杜甫還丟了左拾遺的官。
嚴武:曾任東川節度使、劍南節度使等官職。杜甫在成都居住的時候,嚴武給他的幫助很大,推薦杜甫做官,生活上也給了杜甫不少照顧。另,高適也接濟過杜甫,可以說高適和嚴武既是杜甫的朋友,也是他的貴人。
杜甫是大詩人,他的這些朋友只有房琯詩名不盛,其他人也都是著名的大詩人,嚴武雖然是武將,但是詩才也極高。
偶像:諸葛亮。杜甫非常崇拜諸葛亮,著名的詩句有“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等等。
仕途:杜甫的仕途很不順利,年輕時參加科舉考試卻名落孫山。在長安游歷十年干謁權貴尋找機會,過著“朝扣富兒門,暮歲飛馬陳”的生活,然而毫無結果,沒有混上一官半職。
安史之亂期間,杜甫冒著生命危險通過兩軍對峙的前線投奔唐肅宗,肅宗授予他左拾遺的官職。過了不久,杜甫為了營救房琯觸怒了肅宗,又被免職。在成都期間,嚴武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即辭職。
性格:杜甫憂國憂民、悲憫天下,具有崇高偉大的人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存”,是他的理想。“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戌卒”,這是他在幼子夭折后的詩句,承受著如此大的悲痛,還不忘關心無業百姓和前線征戰的士兵,這是他的偉大情懷。
杜甫對窮苦百姓的關心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有具體的行動。杜甫在草堂住的時候,周圍有幾棵棗樹,附近一位窮苦的老寡婦常來打棗充饑,杜甫從不阻攔。他搬離草堂之后,一個親屬住了進去,在草堂周圍插上里籬笆,那個老寡婦就不能來打棗了。為了這事,杜甫專門寫了一首詩給他的親屬,勸他不要這么做,照顧照顧這位不幸的寡婦。杜甫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影響著周圍的人。
杜甫的詩作風格大體上是沉郁的,這種風格很容易讓人誤會,以為他就是一個刻板古董、一副苦大仇深的老學究。其實不然,杜甫的性格相當狂放不羈,他自己有詩句“欲填溝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當年的狂夫老了更狂,我就是這么狂!
杜甫有一次喝醉了,踩著嚴武的床瞪著眼睛:“嚴挺之乃有此兒?”(嚴挺之是嚴武的父親。)嚴武也是個火爆脾氣,氣的要殺杜甫,多虧嚴武的母親從中營救,杜甫才幸免遇難。嚴武是他的非常好的朋友,在生活上還時常接濟他,他也是說懟就懟,別人恐怕就更不在話下了。就憑這火爆脾氣惹的禍肯定不少,杜甫一生坎坷不順,估計與他的性格關系不小。
愛好:寫詩,喝酒。寫詩不說了,詩圣自然愛寫詩。杜甫其實很愛喝酒,“白日放歌須縱酒”,不但“喝酒”而且要“縱酒”。喝酒的時候還喜歡叫人一起陪著喝,“肯于臨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一有錢就買酒喝。直到身體不行了,才想起戒酒,“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作品:杜甫一共傳下來一千多首詩。《諸將五首》、《詠懷古跡五首》、《秋興八首》、《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登高》、《登樓》、《望岳》、《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等都是他的名作。但這些絕不是全部,杜甫的好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舉不勝舉。
藝術風格:杜甫的詩主體風格雄渾悲壯、蒼涼沉郁,這和他的人生經歷密切相關。但是他的藝術風格是很多樣化的,年輕時的詩作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等。寫景的詩清新明麗、優美如畫,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等。
貢獻:杜甫是律詩創作的集大成者,律詩這種詩歌形式在杜甫的手里才真正定型,而且杜甫是個創新的詩人,嘗試了很多種詩歌創作形式。杜甫在詩歌理論方面也很有貢獻,他的《戲為六絕句》開創了絕句論詩的先河,后來很多人都采用了這種方式,比較有名的有金元時期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當代學者葉嘉瑩先生也有很多論詩的絕句。當然,老杜最大的貢獻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千多首詩。
艱難漫長的成名之路:和李白、王維、高適等大詩人不一樣,杜甫在世的時候并不受重視,如果那些詩人是公眾號大V的話,杜甫絕對是個小號,每篇文章也就幾十上百的閱讀量(和我差不多_)。
杜甫過世后,到了中唐時期,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非常推崇杜甫的詩,大力推廣宣揚,韓愈有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幾個人絕對是中唐時期詩壇頂級大V,然而效果不佳,杜甫的詩還是沒有受到重視。杜甫雖然說生在唐朝,但是他在唐朝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一直到了宋朝,杜甫的名聲和詩壇地位飆升了,蘇軾、黃庭堅、秦觀、王安石等宋代詩壇的頂級大V對杜甫都是推崇備至。影響中國詩壇千余年的“江西詩派”更是遙尊杜甫為鼻祖。從這以后,杜甫真正確立“詩圣”的歷史地位。從宋朝開始就有很多人給杜甫的詩作注釋,有“千家注杜”之說。
想到的就這么多,大家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