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指出,我們生活中,需要三種勇氣:被討厭的勇氣,甘于平凡的勇氣,追求幸福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上一次已經深入探討一個概念「課題分離」。如果因循自己的本心辦事而讓別人產生不愉快,如果你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那就去接受它。這也正是我們要說的需要具有的「被討厭的勇氣」。
因循自己的本心,并不意味著不顧他人的死活,我行我素,不意味著肆意妄為??瓷先ミ@些行為特別「自由」,無拘無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墒牵J真在腦中思考一下,刨除任何評價之后,「肆意妄為,不顧他人的感受和死活」真的是你的本心嗎?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父母要求孩子去上學,好好學習;而孩子自己比較貪玩,比較愛玩,喜歡打游戲,就是不愿意去上學。請問,孩子這個行為是出于本心嗎?按照阿德勒的說法,學習是孩子的課題,那完全不關父母的事啊。孩子做出不學習的選擇,也是他自己對自己課題的選擇呀。
在這兒稍微引申一下,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有幾條默認的假設前提(就像是歐式幾何的所有定理都是建立在幾條非常簡潔的公理基礎上一樣)。這也被稱作第一性原理:在任何一個系統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違反。
阿德勒心理學中的第一性原理,也是人的本性要求如下三點:1、人都想要進步(體現在想要通過努力取得技能方面的提高);2、人都追求幸福;3、人都追求自由。從此三點出發就能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或者選擇是否符合本心。
孩子選擇不上學,打游戲,是自由的嗎?這要看孩子的內心,絕對的自由不存在,這種自由其實是一種自由感,如果你覺得你自由那你就自由了。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自己騙自己,一定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假設一:孩子真的是熱愛玩游戲,并且想在游戲中取得一定成就,他的內心相對自由;假設二:為了抵抗父母而故意唱反調,父母讓干什么偏偏就不干什么,他相對自由程度較低,因為也受到「傾向性」的驅使。
孩子幸福嗎?幸福或是煩惱都起因于人際關系,他違背了父母的要求,和父母的關系勢必緊張。如果孩子能進行課題分離,認為學習是他的事,他可以完全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即如果因為打游戲而荒廢學業,之后也不會認為是父母的錯),那自然無所謂。如果他還做不到這一點,他在和父母的關系上應該是處于不幸福狀態。
孩子追求進步了嗎?現在社會標準多樣化,不一定只有上學學習才是選擇進步的標準。但是如果孩子選擇玩游戲只是為了消耗時間,逃避學習,那算不得進步;如果是為了在游戲上有所突破,那應該可以算是在追求進步吧。
所以,用以上標準能較為清晰界定行為,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個來檢視自己的行為。本心是自己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結果,與他人無關。
甘于平凡的勇氣
經常聽到一句話:逃離北上廣,又逃回北上廣。
逃離北上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北上廣生活壓力大,需要獨自面對的事情多,許多人在大城市中感到焦慮、空虛、迷茫、不知所措。他們想用斬斷所有在大城市中的人際關系的方式來避免這些。這些人恰恰缺乏的是被人討厭的勇氣。
逃離北上廣又逃回北上廣的人,不單缺乏被人討厭的勇氣,更缺乏第二種:甘于平凡的勇氣!
當18年胡瑋煒套現離場,朋友圈中大肆流行《你已經被你的同齡人拋棄》這樣的文章。本來的焦慮感又平添一層。「別人都能做到的為什么你做不到」這句看似有道理的話深究下去其實沒有意義!任何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如果說做學生時代是要查漏補缺補短板,踏入社會后更應該做的是揚長避短發揚長板,因為這樣才更能實現自身價值,或者專業點說就是,做自己更擅長的事,機會成本更低。(簡單地講,如果你能做麥當勞打工這份工作,一天100塊錢,你同樣也能做掃大街的工作,一天50元,那你選擇麥當勞的機會成本就是50元)
每個人都有做大事,成大業的夢想,但是現實中「成功的只是少數」。我們做出的努力,讓自己在技藝方面得到提高,是增加了成功的概率。而最終的結果也與環境、趨勢、運氣有關。每個人都應該先承認自己是一個平凡人,更應該著眼于此時此刻,做好當下依循本心應該做好的事。
普通和平凡又有什么不好嗎?不承認自己的普通和平凡其實就是一種自我不接納。普通平凡并不等于「無能」。接納自己的普通平凡不意味著不努力。如果成功的標準只有一個,那情況倒還相對簡單,因為只會存在兩種結果,達到或者沒有達到。書中舉例,如同登山,如果登上山頂才算成功,那在沒有登頂之前的任何時刻都算作是失敗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不是一條連續的線,而是一串點的連續。如果人生是一條有起點和終點的線,那我們只需要找到那個最快的道路到達那里即可。但其實沒有人這樣做,終點也并不存在。人生更像是一支舞蹈,一直在跳躍旋轉,雖然最后曲終之時會達到某個地方,但是在跳舞的過程中,每一個時刻都有著此時此刻所需要完成的動作和舞步,它更像是一種“當下做了當下即完成”的運動,或者說,過程本身也可以看作結果。人生更重要的在于過程和體驗,否定這一點其實就是否定整個過程的意義。因為假如完成最終目標才算完成,那其中的過程,用什么樣的方法,都是無關緊要的。
我們的人生可以有目標,但是不是只有到了這個目標才算做勝利成功,每一次邁開的雙腿,登山過程中看到的每一處風景,在此時此刻的動作,都是登山的過程的一部分。
「人生就像是在每個瞬間不停旋轉起舞的連續的剎那,并且,驀然間回顧四周常常驚覺:我已經來到這里了嗎?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終結在路上,只要跳著舞的此時此刻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
對一句話感觸特別深:
最怕一生庸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平淡最可貴。
雖然聽起來,完完全全就是一句雞湯。但是就如同登山,我們不能只是高喊我要到達山頂,卻不邁步,最后還勸慰自己我夢中曾經到過那里,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不等于無能,所以還請大家悅納自己,享受人生中的每一個過程和瞬間!
追求幸福的勇氣
不但要活下去,還要活出價值,這是每個當代人的人生議題。
人只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能獲得勇氣。認為自己有價值,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接納并且直面自己的人生課題。
如何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呢?人只有體會到對「共同體」有價值時候才會感到自身的價值。我們不再尋求被他人認可,而是主觀上認為我能為他人做出貢獻,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即使,你覺得你毫無價值,但是,你的存在其實就是一種價值,不管對于朋友還是家人。這是一層任何人無法消除的底層價值。
而且還需要首先以自己開始,建立橫向關系。
有關橫向關系,我們之后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