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沒有一個教師會不贊同,我們教育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就是與“學習困難”的學生打交道。有一些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時間是普通學生的3~5倍,他們在第二天就會忘記前一天所學的知識,為了防止他們遺忘,需要在學習之后兩三個星期就進行鞏固練習,而不是過三四個月再練。
對他們而言,學習僅僅局限于那些必須背誦的教材是非常有害的,這會把他們弄糊涂,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我嘗試過許多方法去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并得出了一個結論:最有效的方法是擴大其閱讀面。是的,這些學生必須盡可能地多閱讀。在教三至四年級和五至八年級學生的時候,我一直都在努力為每一個“學困生”挑選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和文章,以最鮮明、有趣、吸引人的方式來揭示概念、總結和科學定義的含義。應該讓這些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一些有關周圍世界物質和現象的疑問,他們應該帶著這些疑問來問我,而這是對他們進行智力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
在“學困生”閱讀的書籍里,和他們在周圍世界中碰到的東西中,都應該時不時地發現一些讓他們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我在對“學困生”進行教育時,一直都堅持了這個要求,這也是我對所有教師的建議。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衰弱,都可以用驚奇和贊嘆來醫治,就像肌肉萎縮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醫治。很難說明,當孩子們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候,他的腦子里在發生什么變化。但千百次的觀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人感到驚奇、贊嘆時,會有某種強大的刺激因素來喚醒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
我永遠記得一個叫費佳的小男孩。我教了他五年——從三年級到七年級。他的障礙是算術題和乘法表。我相信,這個孩子只是還沒有記住算術題的條件,他的意識中還沒有形成對構成條件依據的事物和現象的認識:當他的思想剛要轉向下一個條件的時候,卻又忘記了上一個條件。雖然總數并不多,但其他班也有一些和費佳相似的孩子。我為這些孩子專門準備了一套習題集,里邊有將近二百道題,主要都是從民間搜集來的。這里面的每道習題都是一個吸引人的小故事,其中大部分都不要求做算術,解答這樣的問題主要是需要思考。這里列舉我“針對思想不集中、不認真的學生的習題集”中的兩道。
1.有三個牧人,因為夏天炎熱而疲憊不堪,躺在樹下休息,然后就睡著了。他們的助手——調皮的小牧人——用橡樹枝燒的“炭黑球”把他們的額頭都涂黑了。三個人醒來之后開始哈哈大笑。但每個人都認為,是另外兩個人在互相嘲笑對方。突然一個牧人不再笑了,他猜到自己的額頭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到的?2.古時候,在遼闊的烏克蘭草原上有兩個鄰近的村莊——“真話村”和“假話村”。“真話村”的人總是說真話,“假話村”的居民總是說假話。如果你們中有一個人突然穿越到古代,穿越到這兩個村莊中的一個,你只能向碰到的第一個當地居民提一個問題,弄清楚你穿越到哪個村莊。那你應該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初,我們只是簡單地讀題,就像讀一些關于鳥獸、昆蟲和植物的趣味小故事一樣。不久之后,費佳明白了,故事就是題。他開始思考其中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并在我的幫助下解答出來了。解題就是這么簡單,這讓他非常震驚。“就是說,這些題里面的每一道都可以解出來?”費佳問道。他好幾天都沒有放下習題集,每解出一道題對他而言,都像一次巨大的勝利。他把每道解出來的題謄寫到另一個專門的練習本上,還在文字旁邊畫了鳥等動物。
我專門為費佳補充了一些書籍,有將近100本書和小冊子,一直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然后又找了另一套書(將近二百本),除了費佳以外,兩年時間里,還有其他三個學生也讀了這套書。有些書和小冊子與上課學習的內容有著直接聯系,而另外一些則沒有,但我認為讀這些書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特殊的智力訓練。
到五年級的時候,費佳的成績就趕上來了:他可以像其他學生一樣,解答同樣的算術題。到六年級時,他突然表現出了對物理的興趣。費佳成了少年設計師小組的一個積極成員。對創造性勞動的興趣越大,他讀的書就越多。之后,他在學習中又遇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歷史和文學。但每一次困難,他都通過閱讀克服了。
七年級之后,費佳考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成了一名優秀熟練的專家,一個機床調整技師。
我從來沒有給這樣的學生補過課,那種補課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那些在課堂上學不會的知識。我只是教會學生閱讀和思考,而閱讀會使思維受到感應,并激發思考。
請記住,孩子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障礙就越多,他需要閱讀的也就越多。閱讀教會他思考,而思考則會激發智力。書籍和由書籍所激發的鮮活思想,是預防死記硬背這種阻礙理智的大敵的最有力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就越多,對知識就越敏感,而你,作為教師的工作也就更輕松。
——————蘇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