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這個名詞對于培訓的從業者,都不陌生,官方的起源是國際職業訓練協會的內訓師認證課程(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 ),通俗點叫,培訓師授課技能培訓。對于這類名詞,比較有好奇,于是也翻閱了相關資料,關于培訓師培訓還有很多流派,比如PTT等。
簡單回溯了下TTT的源頭,開始談談對內訓師培訓的思考,毫無疑問,對于每一個企業而言,內訓師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尤其是在流程相對標準化運營的金融業或者固化的制造業,因為內訓師能夠有效促進師徒制、在崗學習輔導的展開,無論是企業的運營把控,亦或是學習氛圍的塑造都是大有裨益,而從培訓體系規劃和建設的角度來看,內訓師隊伍建設、內訓師體系的搭建,是企業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回顧此次TTT培訓,學院成立伊始,內部講師授課技能亟待提升,針對內訓師體系建設的規劃也有待推進,開展內訓師培訓是針對內訓師規劃邁出的重要一步。開展此次培訓,擺在我們面前的三大問題就出來了。由誰來講,講師是誰(WHO)?怎么去組織(HOW)?講授什么內容(WHAT)?
第一、談談講師的選擇。講師來源無非是外請和內聘兩種方式,由于培訓停滯時間略久,此次我們也需要從外界需求領域內的專業人士來講授,一來比內部老師更有新鮮感,二更有說服力,歸根結底選擇標準歸納如下:1.氣場:HOLD住場、撐得了臺面? 2.風格:匹配的了你的大多數受眾.3.經驗:有保障,業內有過相似的過往成功案例。
外請講師優劣勢明顯,相信大家自能看出。優勢就不多說,達到標準的老師省事省力,而對于劣勢,經費花費和溝通成本無疑是擺在每一個培訓管理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所以怎么選,還是結合您的內部師資力量,以及財力的狀況,個人感受,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不妨可以讓外部講師針對有潛能、有經驗的企業內部講師進行TTT培養,之后的話再通過自己的內部講師去針對特定群體講授課程,這樣從成本運營角度,顯得就合理可控,而且我們有自己的內化和沉淀,一舉倆得,何樂不為。
第二、談談怎么去組織(HOW) 。對于內訓師培養的組織,我認為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專業和標準化,畢竟內訓師作為未來授課的中堅力量,培訓的組織者必須讓內訓師們看到標準化的培訓運營模式。回顧此次培訓,也是培訓部重新梳理運營流程的過程。具體而來以下的動作非常值得固化和推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訓前的糧草,并非單純指安排好培訓對象的衣食住行,教具課室,也包括這些“糧草”的準備:如何設計競賽機制,如何調動課堂氛圍,如何在訓前有效的把控外部講師的授課節奏,這個都值得思考。
(1)設計競賽機制:從訓前作業提交,訓中課堂積分,以及個人品牌推廣(社交平臺點贊或瀏覽)。這3個維度,賦予分值,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嚴謹,有挑戰的就是對于朋友圈分享,畢竟帶有一定推廣性質,學員容易質疑,但其實初衷也是為了樹立講師的個人品牌的一次包裝舉措,至于怎么發出,或者秀出高逼格朋友圈,如何在社交平臺上去推廣自己品牌,這個可以參考培訓行者的簡書。思考了在競賽機制的閃光點和優化點:有一個能畫畫的、心靈手巧的隊友很重要,競賽評分榜,龍虎榜等都是可以生龍活虎一點。
(2)調動課堂氛圍:老師很重要,刺激不可少。這點對于相對合格的TTT老師來說,調動氛圍是基本功,同時培訓運營的人員,您的小禮品,或者說調動技巧也不可或缺,物質激勵,小禮品,精神激勵,書籍或者“某某達人,未必不是好的方法。
(3)把控授課節奏:不可少的是對于講師授課內容的提前把控,本著對課程效果負責的態度,對于前期講師內容的審核和把控必不可少,審核課件內容是不是符合學員的需求,能不能滿足對于授課時長的把控。此次的課程邏輯:按照魅力開場技巧、授課過程把控、以及最后的收尾。整體的思路清晰,但幾個點,比如如何收尾有很多種方式,MM思維導圖對于項目管理人員是圣經,對于大多數講師的實操性如何,值得商榷。授課過程把控不單純是把控時間,同時一些緊張克服處理也是較為難得的經驗,值得分享。
第三、講授什么內容(WHAT) 。談到講授什么,其實也是一個原則,對癥下藥。其實業內看來無非TTT培訓無非分為以下兩類:一、江湖流派。二、專業學派。對于沒有太多授課經驗和舞臺經驗的受眾來說,請演繹和推動能力好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目前在圈內有個情況就是:懂業務的人不專培訓,專培訓的人,不一定懂業務。所以,受眾對于培訓專業認知薄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舞臺演繹能力好,課堂調動能力強的講師,分享一些相對生動的內容。對于在某個業內具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又具有團隊的領導力資深受眾群體,這個必須得走專業主義精深路線,課程開發、促動與研討、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實際動起來,不會讓人感覺到上課是在灌水。
內訓師培訓需要跟隨內部講師體系建設規劃一并走,對于內部講師的培養是傾注精力同時也會受到很好回報的一件事,這件事情在企業內象征著內部知識的傳承和發展,傳幫帶的延續和拓展。業內比較著名的有,07年廣東移動的“金講臺”、中信卡中心的“T計劃”、中信銀行的“蒲公英”計劃,這些較有特色的內訓師培養和項目,正是傳承了內訓師選、育、用、留的精髓,期待精品項目的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