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是同讀莊子第十七日的學習,亦是同讀莊子這個活動倒數第二天的學習,時間果真飛逝不留痕呢,如果不是每天都有作業相留,又豈能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里留下如此心得之墨寶,真是應了之前的一句話,不逼自己一把,怎知不會有奇跡呢?
? ? ? 今天的學習從顏回問仲尼:“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沮喪不衰……”至“……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 ? ? 莊子先是講了顏回問道仲尼,“孟孫才……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即喪事的辦理,是真有并無實際記錄而枉得治喪虛名的人啊,仲尼則認為,孟孫氏很明白事理,很明智,治喪應該從簡,莊子由此而深挖下去生死的問題,并提出生也許是死的開始,死是化為外物了,是生命的序幕,這種變化則如夢如幻,誰又知道死是不是在做夢呢,人不必按世俗的規范哭泣母親聽任天道安排而死,而變,這才進入了與天合一的境界,進入了大道的境界了。
? ? ? 莊子講的第二個故事是意而子見徐由之間的對話,許由曰:“……夫堯既已黔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蕩恣雎轉徒之徐乎?”呵呵,曾經拒絕過唐堯讓位的徐由竟意而子已被臉上刺字,用是非削掉了鼻子還能逍遙游蕩無拘束的變化遷移中而不解,而意而子對許由的斥責不怒不餒,堅信學習的作用,“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黔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耶?”即意而子不懼臉上的疤痕及割鼻的酷刑,仍希望通過修為,通過學習,改變容貌,能夠跟隨許由修行長進。
? ? ? 莊子講的第三個故事是顏回的“坐忘”,孔子都不解“何謂坐忘?”顏回答復:“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謂坐忘。”即廢除聰明的心智,與大通一致,與世界沒有隔閡,即是坐忘,孔子曰:“……丘也請從而后也”。孔子都認為顏回隨自然而變化,沒有固定的思維,愿意隨顏回去踐行這“坐忘”的大道。
? ? ? 坐忘大道,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冥冥感受,該是怎樣的心流體驗呢?首先是會坐,練好坐功,方能靜坐,而思精進,提修為,其次如何忘,忘什么,忘的程度如何把握,難道像南郭子綦,隱幾而坐,行如槁木,心如死灰之境界?難矣,人不應失本身的天性,不隨波,不偽善,忘仁義,忘禮樂,是內心是行為的超越了,亦可體驗到這境界。
? ? ? ? ? ——乙亥四月初五.芙蓉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