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師

文章結(jié)構(gòu)


1.“真人”是什么樣?

2.道的存在和妙用,以及習(xí)道的順序。

3.舉例不同人對待疾病,生死的態(tài)度。

原文注解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當(dāng),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1.人的極致—了解天地,知曉人性。

2.什么是自然的,什么是人為的,有何標(biāo)準(zhǔn)區(qū)分?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dāng)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jī)淺 。

1.列舉“真人”的種種表象,對比一般人。

2.此段及以下可作為學(xué)習(xí)典范,很詳細(xì)具體。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fù)之。 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 其極。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 故樂通物,非圣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wù)光、 伯夷、叔齊、箕子、胥余、紀(jì)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 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1.接上文,繼續(xù)描寫“真人”。

2.很多所謂的賢人,名士為名所困,為他人,而不為自己。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jìn)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1.真人有德而不執(zhí)德,隨和瀟灑,神態(tài)自若。

2.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辯證而統(tǒng)一。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 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yù)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1.生與死都是命中注定,就像日夜輪轉(zhuǎn),是自然現(xiàn)象。

2.道超出天地,超越君王,我們敬天敬王,又怎么能不敬道呢?

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贊美堯而非難桀,有是非善惡之分,不如兩者皆忘,回歸于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fù)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 ,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圣人將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1.天地造化,變化多端,不應(yīng)有所貪執(zhí),每一樣?xùn)|西你都不會占位己有,不如一同歸回自然。

2.圣人與萬物共存,無所得也無所失。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 。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勘壞得之,以襲昆侖;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云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qiáng)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 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 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

1.道先天地萬物而生,無所不在,又無蹤影。

2.下端描寫得“道”之后的妙用。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 “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xué)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dú);見獨(dú)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 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獨(dú)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 需役聞之于謳,于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1.本段描寫道的體悟和學(xué)習(xí)順序。

2.道的體悟:外天下(三日)——外物(七日)——外生(九日)——朝徹——見獨(dú)——無古今——不生不死。

3.習(xí)道的順序:副墨(書本)——洛誦(背誦)——瞻明(見理明白)——聶許(聽理清楚)——需役(具體實行)——于謳(詠唱歌謠)——玄冥(悠遠(yuǎn)寂靜)——參寥(浩渺空虛)——疑始(似始非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fā)背,上有五管,頤隱于齊 ,肩高于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閑而無事,胼囗(左“ 足”右“鮮”音xian1)而鑒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 以予為此拘拘也。”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 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 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jié)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huán)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 “叱!避!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 ?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曰:“父母于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以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 :‘我且必為鏌铘!’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1.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志同道合,莫逆之交。

2.子輿與子來對待疾病,都是知曉造化弄人,順其自然,毫不影響自己的心性。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窮終!”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 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 ,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jìn)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二人 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 ?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nèi)者也。外內(nèi)不相及 ,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 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huan囗(“病”字以“丸”代“丙” 音huan4)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異物 ,托于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復(fù)終始,不知端倪;芒然仿徨 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yè)。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 ,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yǎng)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shù)。”子貢曰:“敢問畸人?” 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1.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志同道合,莫逆之交。他們認(rèn)為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人重新回歸自然,值得高興,子貢認(rèn)為他們這樣做不合乎禮法。

2.莊子借孔子之口表達(dá)人應(yīng)忘記世間執(zhí)著,順其自然,與天地同心。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jìn)于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 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 夢為魚而沒于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 ,獻(xiàn)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1.故事與前文類似。

2.什么才是“我”?是“真我”還是“假我”?有時做夢就像真的一樣,到底什么時候才是“真”的?不如順應(yīng)自然安排,回歸到天地中去。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 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蕩恣睢轉(zhuǎn)徙之涂乎?”意而子曰:“雖然,吾愿游于其藩。”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 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意而子曰:“ 夫無莊之失其美,據(jù)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爐捶之間耳。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bǔ)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許由 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赍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所游已!

1.堯的所謂仁義是非其實是一種道德綁架,會束縛住人的本性。

2.以天地大道為師,是謂“大宗師”。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 ”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fù)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fù)見,曰 :“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后也。”

1.忘記仁義,禮樂,達(dá)到坐忘境界。先忘外在的,最后連自己也忘記了,這才是悟道的最高境界。

2.孔子和顏回的對話,孔子實在是很欣賞顏回。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zé)o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1.造化弄人,生死在天,也許這就是為人的局限。

精彩語句


1.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

2.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3.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4.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

5.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yù)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6.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7.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 。

8.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 君子,天之小人也。

9.吾師乎!吾師乎!赍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所游已!

10.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謂坐忘。

讀書心得


本篇為《莊子》內(nèi)篇最后第二篇,所謂“大宗師”,即是以自然之道為師。《老子》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文章第一部分,為我們列舉了真人的種種,所謂真人,也即是能夠逍遙于自然之道的人,他們效法天地,順應(yīng)自然,不貪求,不執(zhí)著,不占有,不居功,他們的行為異于常人,超越常人,莊子在文中列舉的很詳細(xì),詳細(xì)到我們普通人都可以去參照對比,也可以去效仿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真人的條件,只是我們不愿意去放棄改變而已。

第二部分描寫了“道”的妙用和習(xí)道的順序,“道”雖然是很抽象的,但它也是很具體的,這兩者,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稳ンw悟,用言語是很難表述的。體悟過程由外而內(nèi),:外天下(三日)——外物(七日)——外生(九日)——朝徹——見獨(dú)——無古今——不生不死。這樣的體悟過程,和儒家在《大學(xué)》里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前半段還接近,后面就一個出世,一個入世了。

接下來,莊子有用了幾個小故事,來說明有道之人關(guān)于疾病,生死的看法和行為,顛覆了很多人的看法,在文章中,就是顏回和孔子代表的儒家。不管是遠(yuǎn)在莊子孔子時代,還是近到現(xiàn)在的時代,能夠做到莊子在文中所說的境界的人,都是少之又少,因為它和我們?nèi)粘5南敕ㄓ^念出入太大,有種“曲高和寡”的感覺。但原文看下來,卻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生觀,更加符合自然之道,去除世俗的枷鎖,展出人的本性,順應(yīng)自然,逍遙自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diǎn),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4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jī),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0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jìn)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07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8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71,759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jī)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5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dú)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9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jī)就差點(diǎn)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5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diǎn)故事閱讀 47,967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