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沒有別人
----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故事是從:“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qū),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的。若菱自名校畢業(yè),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為什么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么我不快樂?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在一個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位智慧老者,在與指著數(shù)度交談的過程中,他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巡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
沉浸在若菱這場ego(小我)對ego的戰(zhàn)爭中,讓我陷入沉思,不禁在心里反反復(fù)復(fù)的問自己“我是誰?”“我不是誰”。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或許,我現(xiàn)在正在用言語來表達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東西。
處于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有多少人,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是誰,又有多少人,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東西。停下茫然匆匆疾走的腳步,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都想要的東西?”才發(fā)現(xiàn),不知從何時開始,早已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總喜歡生活在ego的世界里,所以,愈發(fā)的感覺生活似乎每天都在和自己作對,痛苦,悲傷,憂郁和不快樂早已沖走了那些真實的快樂,一點小小的挫折會被我們無限度的一次一次的擴大再擴大,隨之,也變得越來越消極,學會了抱怨,也學會了憤世嫉俗,漸漸地,也已成為了習慣,于是,便帶上悲觀的情緒走進了ego的死胡同。
還清楚的記得老人拿起一支粉筆,提筆在最中間的那個圓圈里面寫上------愛,喜悅,和平。
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一切的認知,喜好只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說,潛意識是一股絕對強大的正能量,潛意識下隱藏的真我,或許,你還未曾遇見過,這個內(nèi)在的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會隨著死亡而消滅,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tài),欣賞日出日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zhuǎn),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書中說,人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的確,我們每每總是在抱怨事實,活在自己構(gòu)建好的完美的ego世界里,一旦事實打破了這種美好,人就會開始不滿,開始用悲觀的視角來看每一件事物。
然而,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產(chǎn)生共鳴,而且被他吸引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性格傾向*外在環(huán)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yè)力(如果你信的話)=人生模式”也許,我還未真正的理解,但依舊想用言語來表達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東西。
我們時常會問:為什么我總是不快樂?其實,不快樂的并不是真的自己。點一盞心燈,向靈魂最深處尋找一顆平常心,假若前方的大山擋住了前進的腳步,也需保持那份豁達的情懷。真的,世界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美好的,快樂的事情會改變,痛苦的,煩惱的事情也會改變,我們需要做的,只不過是在煩惱面前從容且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如棋,要的就是落子無悔,不必過分要求自己,也無需追求不同身份的被認同感,堅持自己的不完美,它才是生命的真實本質(zhì)。發(fā)現(xiàn)生命的奇跡,發(fā)現(xiàn)未知的自己,真實的活在當下,永遠別為小事煩惱,永遠別說自己放不下,要做的就是不讓每一天都毫無發(fā)現(xiàn)的度過,在發(fā)現(xiàn)中堅守“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心靈歸屬感。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