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人說自己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出肥皂劇,那多半TA所經歷的一切遠比肥照劇要多得多。
凱撒琳·格雷厄姆出生富貴豪門,爸爸是美國最富有的投資企業家,后來更成為世界銀行第一任總裁,媽媽是當時有名的報社《紐約太陽報》特約記者,和凱撒琳的爸爸結婚后,更是活躍,寫作、舉辦演講,參加跟中政治活動,是當時杰出女性的代表人物。
凱撒琳大學畢業后,進入《舊金山紀實報》做記者,第二年進入《郵報》做編輯。《郵報》是她父親在1933年,在拍賣會上,用八十三萬美金買下的小報紙,發行量只有五萬份,當時紐約只有五家報社,其中《郵報》是規模最小、影響力最弱的一家,每年都虧損一百萬美元。
加入《郵報》的凱撒琳卻開啟了另一條人生之路。進入報社不久后,凱撒琳遇到了英俊迷人的律師菲利普·格雷厄姆,很快陷入熱戀,隨后結婚共同組建甜蜜家庭,婚后凱撒琳辭職在家,專心照顧孩子,全心全意做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不就凱薩琳的爸爸把報社全權交于菲利普,由他全權掌控,從此凱薩琳和丈夫就幸福美滿的生活。故事本應該停留在這。
可是,聰明能干的菲利普卻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因為無法忍受痛苦的折磨,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殘忍地留下凱薩琳和四個孩子,凱薩琳傷心欲絕,悲傷彷徨中,在朋友的力勸下,勉強接受掌管報社。
凱薩琳雖然在報社工作過,可因為職位低,對整個報社的運營并不了解。她不懂管理,沒做過生意,帳也不會看,在報社圣誕節上說祝福詞,都要在家里對著鏡子提前練習好多遍。
報社是從她爸爸和丈夫那繼承來的,報紙界向來都是男人的天下,凱薩琳一開始完全沒有自信。不過正因為如此,她沒有老板的架子,更能夠虛心向各方請益。她請來了“諸葛亮”本杰明·布拉德利來當報社的總編輯,實行大刀闊斧的革新,網絡一批新的精英,使報紙扶搖直上。
是的,這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慢慢成為紐約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報道真材實料,評論一針見血,語風詼諧幽默,文筆犀利。1971年6月,《紐約時報》報道了越戰機密文件,政府出臺禁止令,成功被制止。當時《華盛頓郵報》也得到了這份機密文件,編輯主張刊登,而律師則認為風險太大,會遭到政府的政策打壓。
凱薩琳回憶,當時即興奮又緊張害怕,下定決定刊登。果然,馬上遭到了政府的控訴,政府連《紐約時報》一起告上了法庭,這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最后的結果是六比三,兩家報社勝訴。這在新聞界是一個重大的事件,也讓《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成為新聞界的“少林”和“武當”。
1976年,五個男人偷偷摸摸進入水門大樓的競選總部被捕,當時所有媒體只把這條小新聞當小偷誤闖空門的小事件,可《華盛頓郵報》覺得這個事情絕非那么簡單,兩名記者對著時間死盯活追,讓“水門事件”真想大白。
尼克松總統為了掩蓋水門事件,全力打壓《華盛頓郵報》,導致股價下跌百分之五十,凱薩琳在面臨著事業崩盤和人生安全的雙重危機下,卻讓兩位記者繼續追查,她說:“我們已經到了最深的水區,別無退路。”最后,“水門事件”真相大白,尼克松總統被迫辭職下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統辭職。這下子,《華盛頓郵報》登上了歷史的巔峰。聽說,從此在白宮,總統每天起床第一份看的報紙就是《華盛頓郵報》。
凱薩琳評價自己的一生:我掌管報社,就是往懸崖峭壁上一跳,沒想到竟然安全著陸了。她改變了《華盛頓郵報》,《華盛頓郵報》也改變了她一生。
她常說自己的一生就像一場肥皂劇。
【會心一刻】
看著凱薩琳純真的微笑,誰又能想到她一生所經過的像肥照劇一樣又長又“狗血”的劇情呢,磨難只會讓那些堅強的人更顯年輕活力,折騰才是這些人生命的養分,但求精彩,拒絕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