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企業,登陸新三板,然后借助于新三板的力量,完全按市場化的原則和規范透明的操作,二年時間實現營業收入增長30倍、凈利潤增長10倍、股本增加15倍,創造了“新三板市場支持中小企業成長、中小企業借助新三板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樣本。這個樣本是怎樣做到的?
時間回到2014年上半年。那時,新三板還不太受人待見,掛牌企業不到800家。我敏感地意識到,在中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發展趨勢中,新三板將來會大有前途,對中國企業來說,它的重要性將會超過港交所、紐交所、澳新交易所、東京交易所等,往遠處看,新三板也會達到與上交所深交所各有分工、旗鼓相當、平分秋色的地位。于是我動議把和君集團的商學培訓業務推到新三板去掛牌。2015年2月,和君商學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股票名稱為“和君商學”,股票代碼為831930。同事提議要搞個隆重的掛牌敲鐘儀式,慶祝和宣傳一下。我說別了,還是好好做事吧,把經營和發展做起來,把企業做實在,才是硬道理,儀式、宣傳、品牌造勢等等,以后再說吧。
其時,和君商學股本、資產規模、營業規模和凈利潤規模都還很小,分別是1000萬元、2900萬元、3000萬元、600萬元左右。股東背景也很單一,主要是和君集團及幾個公司高管自然人。這樣的規模和基礎,太薄弱。
公司要發展壯大,首先有必要增強股東實力背景、擴大資本金,讓家底厚實一點。于是,和君商學掛牌二個月后,啟動了第一次定增,實現股本融資2.65億元,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深圳海王集團董事長張思民、福建新大陸集團董事長胡鋼,以及二十來家上市公司或其董事長參與認購了定增股票,成為和君商學的股東。此舉,讓和君商學的股本實力大增,尤其是股東背景得到了極大增強。定增之后形成的股東名單,被媒體稱為“和君商學是新三板上股東陣容最豪華的掛牌公司”。
定增完成后,按“10送70”的比例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由此和君商學的股本從掛牌時候的1000萬股一躍而變成為1.5億股,股本規模晉升到了更適當的位置。
新增的股東背景為公司起到了很好的增信作用,和君商學向銀行取得大額貸款,連同自有資金,用于收購控股了深交所上市公司匯冠股份(SZ300282),創造了新三板公司收購A股上市公司的第一案。匯冠股份是總部座落于北京中關村匯冠大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現已擁有三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在北京、深圳、廣州。
和君商學控股經營一個A股上市公司后,行業地位、資源整合能力和業務發展潛力大增,和君商學的股票價值也大不同于原來了。于是,公司按新的估值再次進行兩輪定增,實現股本融資將近15億元,提前還掉銀行貸款,資產負債表一步回到極度穩健和安全的狀態,現金充裕,公司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業務布局和拓展,有了全新的資金支持。
幾個關鍵步驟做下來,公司的戰略決策能力得到了驗證,資本和業務的綜合實力巨增,帶動了公司內外信心滿滿、企業上下士氣高漲,工作激情和戰斗力齊涌,因此,公司本部的原有主業也馬力十足、高速增長。形成了“外延式擴張、內涵式增長”雙輪驅動、相互拉動的良性循環。
從新三板掛牌到目前,二年時間,和君商學實現了股本擴張15倍(從1000萬股到1.5億元股)、年營業收入增長30多倍(從3000萬元到10多億元--基于2016年中報數據做的預測)、年凈利潤增長10倍(從600萬元到6000萬元以上----基于2016年中報數據做的預測)的跨越式發展。總資產和凈資產從掛牌之初的3000萬元和1800萬元左右,分別增長到了2016年半年報時候的19億元和18億元左右,分別增長了大約6300%和9600%。財務報表的規范性、安全性、穩健性,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和君商學順利進入了新三板的創新層、入選成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新興產業綜合指數的樣本股,被主流媒體評為新三板最具投資價值的十家公司之一,和君商學的董秘李鵬飛被評為新三板最佳董秘第一名。
和君商學原本是一個小企業,如果沒有新三板的力量,是不可能在二年時間內實現這樣的巨變的。
第一,和君商學,充分地利用了新三板的股本擴張和融資功能:掛牌后一年內,完成三次定增,累計實現股本融資17億元左右。
第二,充分利用了新三板的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功能:不單是完成了對上市公司匯冠股份的收購控股,還進行了一系列整合經營資源、進行產業布局和夯實產業基礎的能力建設和戰略投資。
第三,充分利用新三板改善了股東結構、建立公司治理、規范公司運作,讓一個小企業變成為完全符合法定標準、規范、透明、擁有公信力的公眾公司,由此實現了與銀行信貸、股票發行、資本市場并購等“游戲規則”的接軌。
總之,和君商學,是中小企業如何利用新三板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樣本。這個樣本的實踐,真實、鮮活地折射了新三板在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功能及其發揮作用的形式。
不少企業家抱怨說,新三板掛牌后,企業得不到什么實惠,信息披露、財務規范和監管要求還很麻煩,又增加成本。不知道怎樣利用新三板市場,也不明白掛牌究竟有啥意義。這不是新三板的問題,是企業自身的知識、能力和人才局限問題。
和君咨詢每年為幾十家新三板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和君商學院專門開辦董秘班為新三板公司培養得力的董秘,我經過多年的商業觀察和工作實踐,感覺到:新三板現有的制度安排和運行規則,當前的資金供應和資產需求,實際上是可以支持中小企業實現成長壯大甚至跨越式發展的。只要公司運作規范而誠信、發展戰略清晰、成長計劃明確而且靠譜,登陸新三板后,能夠實現較好的估值、融資、并購、資源整合、股權激勵、吸引人才等資本市場功能。
不止于此,我還清晰地意識到資本市場有一個“什么馬配什么鞍”的問題。一個胸無大志、投機取巧的公司,只配那些胸無大志、投機取巧的投資者,它們互相吸引和博弈,或者彈冠相慶,或者同歸于敗,或者零和游戲。而真正具有偉大基因和氣質、致力于創造長期產業價值的偉大企業,在它的成長早期(還屬于中小企業的階段),需要氣質與之匹配、皈依長期價值理念的偉大投資者;而偉大的投資者無不在苦苦尋找有著偉大基因和氣質的中小企業,希望在它們年少時期就把錢投入給它們,長期持有它們,分享它們長期成長和成熟后穩定的價值,就像巴菲特長期持有可口可樂、富國銀行那樣。偉大基因的中小企業與偉大氣質的投資者之間,是互為“鳳求凰”的苦尋和孤獨狀態。A股市場波動大,投機性和流動性強,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雙方,通常都難以抵御短期漲跌、大起大落的沖擊或誘惑,長期價值理念難以堅持。比較而言,新三板更有利于偉大基因的中小企業與偉大氣質的投資者實現“被長期”的聯姻和忠貞。新三板的制度安排,是足以支持和鞏固這種偉大聯姻與忠貞的。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中小企業如果不走規范化、正規化的路子,按老板習慣的打法和活法,無論是野蠻生長還是斯文儒雅,普遍難以突破成長障礙。中小企業謀求可持續發展,出路究竟在哪里?我認為,圍繞新三板的制度要求,解決企業成長的一系列基礎問題,就是一條陽光照亮的出路。
1、解決公司運作規范化、正規化的問題。以前,規范或不規范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中小企業不規范,是一種成本優勢和盈利能力。未來,規范或不規范,是生死問題,不規范是“一票否決”你繼續生存下去的“死罪”。下一個商業競爭階段,規范化是企業經營的基礎標配和競爭優勢。但做到規范化,談何容易?借助新三板的監管要求和券商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的專業力量,中小企業可望徹底實現規范化、正規化。你若不規范,就是過不去。
2、解決產業選擇和業務結構優化問題。面對資本市場,你需要說明白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需要論證公司業務結構的合理性和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需要明確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成長計劃,需要論證公司的產業選擇、資源配置和募股資金投向。這些問題,實際上,無論你掛不掛牌新三板、登不登陸資本市場,都是必須搞明確、做選擇的命題。但大量的中小企業,長期對這些決定公司命運的基礎命題,缺乏思考和認識,迷茫無助。掛牌新三板,可以助推你正視這些命題,進行思考、做出取舍、實現抉擇。
3、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的老大難,誰能率先突破這個難題,誰可能就取得了發展先機。你想想,一個企業如果運作不規范、財務報表不合規、商業模式不清晰或沒有生命力、產業戰略和成長計劃不明確,誰敢投資這個企業、誰愿貸款給這個企業?所以,融資難,不只是金融問題,也是企業自身的規范化和發展能力問題。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一個誠信、規范、商業模式清晰、成長計劃明確和靠譜的中小企業,融資是不難的,有大量的資金會涌向你。登陸新三板后,解決融資問題可以更方便、更有效率。目前資本市場,不缺錢,短缺的、稀罕的是誠信規范的好企業。
4、解決人才感召問題。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管不好人才,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問題和關鍵問題,無數企業老板的一生都受人才問題的困擾,長期以來無解和無奈。試設想,一個企業,以新三板掛牌為契機,實現了規范化運作、建立了陽光照亮的體制和機制,商業模式很清晰,產業選擇和成長計劃很靠譜,融資難問題還解決了,資金不缺,換句話說,這個企業規范安全、機制好、有股權激勵、有業務可做、有資金投入,這樣的企業,還會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嗎?新三板掛牌后,企業的公信力和社會地位提高,可以吸引行業內的人才,實現融智融人,讓人才更有信心。
5、解決資本運作的平臺、手段和工具問題。新三板掛牌后,有很多融資手段、金融工具、并購操作模式可以應用。只要企業本身的人才團隊尤其是董秘工作團隊得力,可以開展合縱連橫、內外整合、產融互動,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
6、解決企業的公信力和社會地位問題。中小企業的現實處境是,規模小、實力弱、社會地位低、缺乏公信力,不受各方面的待見,政府、銀行、供應商、客戶、人才、甚至當地社區等各方面都不認你。要點政策、要點貸款、要個賬期、要個人才,很困難。新三板掛牌之后,公司的公信力和社會地位,可以得到顯著的提高,各方面的認可度會明顯改善,對增強信用、整合資源、延攬人才大有裨益。
7、解決企業老板的資產證券化和盈利模式升級問題,老板從擁有資產和利潤,到擁有股票和市值,實現財富的放大效應,增強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
企業上市或掛牌新三板,這些好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明擺在那里。能不能真正得到,那就看公司的知識、能力和人才團隊了。在這一點上,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都是一樣的。從“看到”到“得到”,有二個人很關鍵,一個是董事長,一個是董事會秘書。董事長要有這樣的認識和思想,董秘要有這樣的執行力和實操能力。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超過10000家,我估計半數以上的董事長和董秘,在這方面頗有欠缺,知識結構覆蓋不到這樣的需要,相應的人才團隊和操作能力還沒建立起來。
我的弟子和同事曾喬,在和君商學院求學、在和君咨詢公司任職,總結大量實操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這本書,應該是很契合當前需要的。我希望這本書,在幫助新三板公司建立相應的認識和思想、發育相應的執行力和實操能力方面,能夠對大家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