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步驟四:思考場景之間的關聯(理清句子、段落及章節間的關系)
回顧精讀原版的第一個步驟,我們在欣賞話劇之前,通常會瀏覽節目單,但是節目單只是簡單的文字介紹,比較抽象,沒有畫面感,我們不知道這部劇具體將怎樣展開,要等話劇上演之后,才會了解每個畫面或場景、每一幕如何串聯起來,明白它們的關聯。
無論是虛構類還是非虛構類的英文原版書,它們的目錄通常會呈現各個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但這只是粗線條,還缺少細節。讀者看完一個個段落、小節、章節之后,才能把握細節,進而理解它們之間更清晰、具體的邏輯關系,理解作者如何從一個概念跳轉到另一個概念,或從一個情節演繹到另一個情節,以及如何闡述它們的相互關系。
步驟四操作方法:
看非虛構類原版的句子時,在不停頓的情況下,快速理解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看完一個段落,停頓幾秒,快速回想它的主要觀點,以及和前一個段落之間的關系,包括意義、邏輯上的關系。章節也按這種方式處理。
看虛構類小說時,同樣要快速領會句子間的關系,不過關注的重點是故事情節,把握情節的相互關聯和發展動向,試著在腦海中勾勒出來龍去脈。
范例1:理清非虛構原版中段落之間的關系
句子與句子的關系,很容易快速把握,這里不展開。段落之間的關系,請看以下實例分析:
Keep telling the story and telling the story. Don't stop to think. Vomit onto that keyboard. Keep things moving. Don't worry about getting it right. Go faster. Faster. Faster.
Writing fast helps you to capture your most natural voice. Done well, it also leaves you with copy that's easy to edit. Manipulating your thoughts into elegant prose takes a long time. Capturing unedited thoughts as they fly through your mind, however, can yield clean, concise copy, with clarity and voice—as is the case with Johnny.
(摘自Write. Publish. Repeat.作者Sean Platt & Johnny B. Truant)
這兩段是“快速寫作”(Writing Fast)小標題下的內容,用幾秒鐘時間,我們讀完第一段,知道它主要講快速寫作的操作方式:寫作時別想太多,只管不停地講出你的故事,越快越好。
這時,我們腦海中閃現一個疑問:為什么要快速寫作?趕緊繼續讀第二段,看到開頭的”Writing fast helps you......”,立即明白,作者要告訴我們快速寫作的好處。接著讀,了解到快速寫作的具體好處:幫助捕捉、呈現最自然的想法,讓文字簡潔、利落,便于后續進行編輯。
通過這種閱讀思路,我們能快速把握以上兩個段落之間的銜接關系:從How(如何快速寫作),過渡到Why(為什么要快速寫作)。
范例2:理清非虛構原版中小節之間的關系
接著分析小節之間的關系,仍以Write. Publish. Repeat.這本書為例,第九章談到打造專業作品的第二個步驟——Writing,分成以下5個小節進行闡述:
1.Decide On Your Workflow
2.Write Fast
3.Be Consistent and Have a Plan
4.Use the Right Tools
5.Shut Out the World
看到小節1的標題,了解到寫作前先設置好流程,這應該是告訴我們要做的準備工作。讀完這一部分,我們知道如何設置流程,一稿、二稿、三稿以什么方式完成。接著讀小節2(Write Fast),我們通過標題,預估它是本章的重點,然后仔細看作者講述如何做到快速寫作。
讀完小節2,我們熟悉了快速寫作的方法,感覺操作起來并不難,主要需要轉變心態,非常流暢地呈現自己的想法,放棄一步到位的完美主義傾向,也不考慮一邊寫一邊潤色。我們停頓幾秒,還想到,知道方法之后,接下來就該花時間去打磨,所以作者在小節3指出:做好規劃,持續寫作(Be Consistent and Have a Plan)。他說,對很多寫作者而言,在短期內寫出大量的文字不是難事,難在能否持續、穩定地產出作品。
接著看小節4,通過標題可以知道,為了讓讀者做到前面所說的這些事,作者將推薦寫作輔助工具(Use the Right Tools)。閱讀正文,了解到他在重點介紹Scrivener軟件的好處和操作方法。最后一小節,得知作者建議我們在安靜的環境下創作,盡可能遠離干擾(Shut Out the World),以保證效率和質量。
經過分析,我們理清了這5個小節之間的邏輯關系,對第九章的行文思路建立了更清晰的認知。經常做這個動作,有助于我們構建日益完善的知識體系。
范例3:用構建畫面法,串聯虛構類小說的所有情節
一本英文原版書,類似一部由很多靜態的單詞上演的話劇,雖然它不會直接向我們呈現畫面,但我們可以在大腦中想像、構建出來。只需調用一點點想像力和聯想力,一個句子、段落以及章節,都能立即在腦海中轉換成畫面。以這種方式看書,就像串聯一個個畫面,形成連貫而生動的場景。
看虛構類小說,比看非虛構類的書,更容易形成畫面感,更能形象地感知故事情節。
閱讀時,在大腦構建畫面的過程,和之前提及的記單詞過程類似:直接從英文構建畫面,而不是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再從中文構建畫面。如果增加一個環節,既會影響理解文章的速度,又不利于培養英語思維。
現在,我們看3個簡短的段落,用構建畫面的方式,把握故事情節之間的關聯。
①"Look!" he said proudly, dropping the meat in front of Chester Cricket. "Liverwurst! You
continued the story—we’ll enjoy a snack too."
②"That’s very nice of you," said Chester. He was touched that a mouse he had known only a
few minutes would share his food with him. "I had a little chocolate before, but besides that,
nothing for three days."
③"Eat! Eat!" said Tucker. He bit the liverwurst into two pieces and gave Chester the bigger one.
"so you smelled the liverwurst–then what happened?"
(摘自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作者George Selden)
我們一邊看段落①,一邊想象出第一個畫面:老鼠Tucker自豪地把一塊肝泥香腸,放到蟋蟀Chester面前,請他享用,并要他繼續講述經歷。
接著看段落②,構建第二個畫面:才相識幾分鐘,Tucker就和Chester分享食物,Chester對此表示感謝。
看到段落③,想象出第三個畫面:Tucker把肝泥香腸咬成兩片,送給Chester大的,叫他不要客氣,并請他接著講后來發生的事。
從段落①看到段落③,我們依次快速構建以上3個畫面,并流暢過渡。用這種方式看書,我們對小說情節的把握將會更清晰到位,也將獲得更多樂趣。
目錄請戳此:《像看話劇一樣,輕松搞定英文原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