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降落,幾乎每一個初為人母和初為人父的人都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可是,日子過著過著,家長就迷失了自我,日子過著過著,孩子就迷茫了,甚至迷路了。
001 嬰兒的錯?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的。出生后,白天,您說:“嬰兒怕光,不能開窗簾。” 所以孩子白天處于陰暗中。晚上,您說:“嬰兒怕黑,把燈打開!” 所以,晚上房間里是明亮的。從此孩子開啟了黑白顛倒的生活模式。
002 桌子的錯?
當孩子學走路時,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而哇哇大哭時,您說:“來,打桌子!桌子不乖,桌子不乖!誰讓你碰到我孫子的!” 孩子破涕為笑了。從此,他的人生開啟了“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的模式。
003 孩子的錯?
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績落后,您厲聲質問:“你怎么就什么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呢?人家爸媽也沒讀過書啊?也沒有輔導過孩子的作業啊?”
您看到的是結果,沒有看到的是過程,過程重于結果。
孩子在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我們家長首先要自己反省,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004 作畫的人是誰?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作畫的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請的其他親戚或者保姆。那個跟孩子待的時間最長的人對小孩的影響是最大的。
謝老師舉了乾隆寵愛香妃的例子,讓我對“香”妃美麗的倩影留下了一抹陰影。
謝老師于五年前去新疆出差,出于對“香”妃的好奇,他特意留意了一下新疆美女身上散發出來的味兒,結果大失所望,他嗅到的皆是體臭。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此“香”非彼“香”。聯想到乾隆一生下來是奶媽抱得多,此人身上應該是有很重體味(狐臭)的,所以當乾隆走近“香”妃時,聞到的是幼時熟悉的味道,遂對其寵愛有加。太監即使有一百個膽也不敢說是“臭妃”啊,遂封其為“香妃”。
你想讓孩子像自己,就請自己帶孩子,以身作則。想讓孩子變得比自己更好,那就先請家長把自己變得更好。所以,那些疑惑孩子怎么不像自己的人,一定要先自我反省,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指責是最沒用的。想讓孩子以后婚姻幸福,請先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005 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A、夢想教育
一天放學回家,謝老師那上小學的兒子突然嚷嚷著說:“我要當一名乞丐。” 謝老師聽了嚇一跳。先穩了穩情緒,然后他回道:“好事啊,兒子。你想當一名乞丐,那爸爸就先帶你去看看乞丐是怎么工作的吧。”
周末的時候,他就領著兒子出去找乞丐了。還別說,在他們居住的塘廈鎮一共找到了12個乞丐,他還讓兒子跟其中的兩個交談了一下。回到家后,謝老師問兒子:“你還想當乞丐嗎?”兒子說:我還想當乞丐。” 謝老師不說話了,直接從一個紙盒子上剪下一大塊放在地上,又去廚房拿了一個碗給兒子,說道:“兒子,乞丐一天要工作14個小時的,要不你就先體驗兩個小時吧。來,跪在這,端著這個碗。” 兒子還真就跪著了。
?謝老師一邊吃著薯條一邊看著電視。兒子看見了,說:“爸爸,我也想吃薯條。” 謝老師說:“乞丐在工作的時候是沒有薯條吃的。” 吃完薯條,謝老師又去冰箱拿了一個冰淇淋吃。兒子看見了,又說道:“爸爸我好想吃冰淇淋。” 謝老師又回道:“兒子,乞丐在工作的時候是沒有冰淇淋吃的。”
兒子又跪了一陣,實在受不了了,說:“爸爸,我再也不想當乞丐了。” 謝老師問道:“那你以后要當什么?” “我要當銀行家。” “銀行家?好啊,那我們去找度娘查一下,看看當銀行家要具備些哪些條件呢?”
他們一起找度娘,發現要當上銀行家,必須上像哈佛大學那樣的名牌大學。想考上哈佛大學那樣的名校,要先考進像東華高級中學那樣的名牌高中,想考進東華高中,先要考進東華的初中,想考進東華的初中部,必須先在現在的塘廈中心小學好好念書。所以,謝老師的兒子當下決定:我一定要好好讀書,考進東華的初中。
比起責備、打罵和抱怨,用夢想照亮孩子的人生,更能激勵小孩自發自覺地努力讀書,奮發向上。
B、維護好家長、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系
家長幫助老師在小孩心目中樹立威信以及良好的形象,維護好家長、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使其成為良性循環。比如,接孩子的時候夸夸孩子:“老師說你今天英語進步了哦!” 一定要多說老師的好話,孩子才會喜歡老師,喜歡上學。
家長還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比如當家委主席或者助教以及志愿者等出現在學校,增強孩子的自豪感,也非常有利于孩子喜歡上自己的學校。
如果做不到說好話,那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老說老師的壞話。否則,在惡性循環下,受傷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和自己。
C、孩子之間的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
曾經有一個笑話:兩個小孩在一起玩得很開心,突然一個小孩打了另一個小孩,另一個小孩哭著去告狀。那個爸爸很不開心,于是他去指責那個打人小孩的家長,結果兩個大人吵起來了。兩個小孩看了一會兒覺得很無趣,于是又一起開心得玩起來了。
孩子之間打鬧很正常。一會兒笑,一會兒鬧別扭,但是很快他們就又玩到一起了。我家兩個兒子和樓下鄰居的兒子三個人之間就是這樣子的。我小兒子是經常哭的那個人,大兒子或者另外那個小孩一哄他,就又屁顛屁顛地跟他們玩到一起去了。所以大人沒有必要立馬去干預。讓他們自己去處理之間的關系。
D、如何對待攻擊性強的孩子
一般攻擊性強的孩子,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育都是欠佳的,所以會經常采取攻擊性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遇到這種小孩,大人和老師不要先去責罵那個打人的小孩,而是把他拉到一旁,試著說出小孩的心理需求。大人幫助他把內心的想法和愿望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以代替他不當的行為。
比如:你剛剛是想借他的東西玩,對不對?如果對方不同意,你可以試著用自己的玩具去和別人的玩具交換著玩。等等,用正確的語言和行為來替代不當的行為。
我個人認為,愛打孩子的家長也是不太會表達的人,至少不太懂表達的技巧。明明是愛孩子的,偏偏整天以“愛的名義” 罵孩子。試想,一個整天被罵的孩子,讓他如何相信自己是父母的心頭之愛?經常被打被罵的孩子,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是非常低的,他們的自尊和自信都被父母的打和罵踐踏。
記住:一個感覺不到被父母愛的孩子極有可能會變成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心理缺愛的孩子。
E、無條件的愛
都說母愛偉大,父愛如山。其實,只有對孩子無條件的父愛和母愛才是偉大的。我絕對不相信那個打孩子的父母是一個無條件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必須做到A,才能讓孩子獲得B 的家長,他們的愛就是附帶條件的。
看過一個采訪,記者問孩子們:“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愛你嗎?” 結果百分之九十幾的孩子的回答都是:“成績好,就愛,成績不好就不愛。他們更愛我的成績。” 或者:“聽話就愛,不聽話,就不愛。”
說實話,我是有種淚奔的感覺。曾經幾何時,我們口中的:“爸爸媽媽只要你健康快樂就好”,咋就成了自己孩子怎么努力都永遠比不過 “別人家的孩子”,而成為了各位父母心中的刺兒呢?愛之深,責之切。咱們的孩子不需要這樣的愛,這不是愛,這是傷害。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希望這句話可以從我們這些為人父為人母的字典里刪除,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才能讓我們真正地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幫助孩子成長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孩子長大了,他也會成為他孩子的貴人,一代傳一代,就成貴族了。所謂光耀門楣當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