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對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都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更好。然而,現實是:為人父為人母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職業,而這個職業的準入門檻卻是如此之低,不需要學習,不需要考試,只要你情我愿,“孩子反正有老人帶”。只是,世界變化日新月異,不持續學習的父母(老人/保姆/阿姨),他們的思維真的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嗎?他們的育兒方式真的能跟得上時代的進步嗎?父母口中自以為的 “好” 真的是孩子想要的 “好” 嗎?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故事。
001 孩子不聽話?
一對夫妻育有三女,丈夫是司機,常年在外面跑運輸,妻子在家帶著幾個孩子,里里外外非常勤苦。所以,做母親的非常不希望自己的三個女兒將來也嫁給司機,跟她一樣過得如此辛苦。她經常在三個閨女面前講:“你們嫁給誰都一定不能嫁給司機。”
三個閨女長大成人,果然如母親所愿,沒有一個嫁給了司機。 然而,大女兒嫁給了一個船員,一年在家的日子加起來大概一個月。二女兒嫁給了一個交警,幾乎常住交警大隊。小女兒最后嫁給了一個老師。小夫妻兩人在一個學校,一個辦公室,面對面上班。這位母親非常滿意,終于放心了。然而,三年后,這個她最中意的女婿轉行成了一個很棒的培訓師,全國各地到處出差,數了數去年一年的飛行次數:一百二十次以上!
我母親總是希望我嫁給一個老師。從我讀初中起,她就經常向我表達這種愿望,訴說老師這個職業有多么好。可能是因為我父親當年放棄了當老師的機會而結下的心結吧。然而,我讀書讀了那么多年,自己也當過老師,愣是沒有一個男老師能讓我看得上眼。而我父親大概也是后悔自己當年放棄了做老師的機會吧,在我哥讀師專的時候,拼命建議他畢業后去當老師。結果,我哥是死活不愿意去當老師。
多說無益,嘮叨是最沒用的,因為父母的嘮叨成功地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002 孩子不感興趣?
某琴行的合唱團開班了,費用不貴。不少媽媽得知了這個消息,趕緊就給孩子先報好了名。然而,陸陸續續有孩子因為不愿意去上課而退出。到現在開班九個月了,來合唱團上課的人數都不到一半了。
不少家長都有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的經歷。相當部分興趣班報名的結果是大人小孩都不爽。錢花了,孩子不樂意,大人更不樂意。如何讓錢花得更值,大人和孩子又都樂意呢?
先別急著報課,而是媽媽(最好是家里臉皮最厚的人)帶孩子先去體驗各種課,一般的機構都提供一節免費體驗課。體驗完了,孩子也說想上的時候,還是別急著報課,而是盡可能多地帶他去體驗各種興趣班。如果哪一個班是孩子體驗完后,死活賴著不肯走的,那這個班就是要給孩子報名的。送孩子上這個班,絕對是孩子幸福,大人開心的事情。
003 孩子不專注?
孩子們玩得正起勁兒,媽媽(老人)一會兒給孩子遞個水:“來,喝口水吧”,一會兒往孩子背上一摸: “哎啊,背上全是汗”,一會兒叫孩子:“不要跑太快了!” 一會兒又叫到:“累不累,休息一會兒再玩吧?!”
一日,我觀看了一場在幼兒園舉行的平衡車騎行比賽。參賽選手需要連續騎行10圈。一個很結實的男孩子在開賽伊始一直保持第二的狀態,男孩也很專注。可是,男孩的媽媽hold 不住了,每次在孩子經過她身邊的時候,她都要給他兒子“打氣”(說話、說話、說話!!!),以致男孩子經過媽媽身邊時必需減速,甚至是停下來聽媽媽說話,騎了幾圈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奪魁無望的緣故)那位媽媽干脆叫停兒子給他喂水和擦汗。
我永遠都忘不了那個男孩子騎過媽媽身邊,停下來,回頭遲疑地看著媽媽的神情,嘴張著,想說什么而又沒說出來。試問:他知道他騎到了第幾圈嗎?
家長的過度“關心”/“關愛”正是孩子成長路上專注力被破壞的一大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因素。
004 為什么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是一句常用歇后語,意思是可惜了。
我記得讀初一的時候,隔壁班有一個美女經常跟 “不學習” 的男孩子混在一起。那個時候,學校的民風還比較淳樸,大家基本上處于男女授受不親的階段,所以她和男生親昵的行為經常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初中三年她還能好好讀書嗎?
還有一個美女,確切地說是美少女,明明是來插班(初三)補習的,還沒到中考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她已經是大著肚子了,坐在我們班政治老師的自行車后座上。我瞬間驚呆了!因為聽說有好幾個未婚的男老師喜歡她,她怎么就被一個已婚且有娃的男老師給俘獲了芳心呢。據說,這個美女最初只是去這個老師住處補習政治的。據說,這個老師后來跟原配離了婚。我很長時間都不能理解這個姑娘的選擇。不知她現在過得可安好?
那為什么一朵鮮花會插在牛糞上呢?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成績好的男生臉皮薄還是厚?” 大家的答案大多是:“臉皮薄”。是的,成績好的男生大多是臉皮薄的,一般自尊心都很強,不好意思開口向心儀的女生表白,而且心思基本上都花在學習上了。而成績不好的男孩子臉皮相對比較厚,即使被拒絕也不太覺得有什么難為情。因而,勇追女孩子的群體本身絕大部分就是一些不太好學的人。
因而,我覺得謝道龍老師的鄭重提醒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他提醒各位父親,一定要給足女兒父愛,放學的時候適當地多去接一下女兒,最好是時常牽著女兒的手,讓女兒多感受一下男女手牽著手的感覺,這樣她長大后就不會因為某個男人牽了一下她的手就臉紅心跳地,而誤以為那就是心動的感覺,進而誤以為那就是愛情。父愛充足的女孩子,她的自我價值感特別高,特別自尊自愛,不太容易被男人的甜言蜜語給俘獲。
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好男人,那就請這個父親做好一個男人的榜樣,因為父親是女兒擇偶的參考標準,如果希望自己的兒子找一個賢惠的妻子,那就請這個母親先成為一個賢惠的妻子。因為母親是兒子擇偶的參考標準。畢竟,誰都不喜歡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不是嗎?
005 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朗讀手冊》吉姆·崔利斯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內心深受觸動:金山銀山,我拼盡一生都不一定能賺得到,但是一個讀書給孩子們聽的媽媽我絕對可以做到,而且甘之如飴。因為,從小被故事滋養大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富足的。我立志要在兩個兒子心中存儲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從此我踏上了親子閱讀的旅途。
親子閱讀早期最重要的好處是增強了親子關系之間的紐帶。 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孩子們的想象力變得很豐富,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逐漸增強了。理解能力強的一個好處是學東西快,接受能力強。隨著閱讀量的持續增加,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兒子的識字量猛增。一些繪本大兒子不僅可以自己看,還會講弟弟聽,一舉兩得。
通過親子閱讀還可以解決很多養育難題,比如:兒子不愛刷牙,我給他講《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哈克和迪克的故事總是能讓他們開心大笑,然后高高興興地去刷牙了。孩子愛告狀,我給他們講《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一個告狀的故事》,告訴他們:很多事情他們自己之間就可以解決,是不需要告狀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教育小孩比單純的說教和打罵更有用。
親子閱讀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給孩子打開了認知世界的一扇巨大的窗戶,非常有助于閱讀習慣的培養。一旦孩子愛上了閱讀,可以認為是,孩子已經走上了自主學習的道路。家長需要做的無非是給孩子提供各種資源(書),比逼著孩子讀書還是要輕松很多的。閱讀名人傳記可以幫助孩子找到精神支柱,激勵孩子奮發向上,度過心理灰暗的歲月。
有些教育難題真的不是通過老師“教”就可以解決的,比如作文、比如閱讀。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如何能夠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所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也。理解能力差的人,注定了學習效率低下。如果學習上的什么事情都交給老師來解決,那很多家長注定了是要失望的。
可以說,引領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普通人)可以提供給孩子的一筆最具性價比的財富。因為這是一條引領孩子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也是一條我們幫助他學會如何自助并且走上獨立的道路。我們幫不了孩子一輩子,因為親子關系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起點,其實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才是孩子的起點。您還在認為孩子讀書是老師的事情,是學校的事情嗎?---不,孩子讀書的事情,早在親子閱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這是各位家長的事情。孩子愛不愛讀書,家長真的有責任。光批評孩子不愛讀書,是十足的推卸責任的行為。
“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不管持有哪種育兒理念的家長, 我都希望這句話能成為各位父母對孩子說出的肺腑之言,尤其在孩子內心脆弱,遭遇挫折且自我懷疑的時候,這句話的力量堪比“神仙水”。當我們能夠做到無條件地愛子女的時候,而子女回饋給我們的,也一定是:“爸爸媽媽,我也永遠愛你們。” 精神上的富足遠勝一切。愿我們每一對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