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寒假生活向開學延伸
? ? ? ——讀《學期初生活重建的思考》有感
? ? ? 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南門小學 陳娥
? ? ? ? 這是本書的第七章,主要講寒假結束,如何與學期初生活接軌。本章共分四節。現將本章的脈絡梳理如下:
? ? ? ? ? ? ? ? ? ? ? ? 第一節? 班級評價
一、班級評價的現狀
? ? 問題一:評價主體單一,幾乎只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更缺乏多元評價主體的多維互動
? ? 問題二:評價單調。
? ? 問題三:評價過程形式化。
二、班級評價的變革
? (一)班級評價方案的民主制定
? (二)班級評價工具的合理選擇
? ? ? 1.依據評價內容的不同
? ? ? 2.依據評價主體的差異
? ? ? 3.依據評價目的的差別
(三)班級評價主體的多維互動
? ? ? 1.學生之間的互動
? ? ? 2.學生與家長的互動
? ? ? 3.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 ? ? 4.學生與社會人士的互動
(四)班級評價結果的積極運用
? ? 1.正面評價結果的運用
? ? 2.負面評價結果的運用
三、班級評價的反思
1.班級評價主體更聚焦
2.班級評價手段更綜合
3.班級評價體系更立體
4.班級評價過程更細致
? ? ? ? ? ? ? ? ? ? ? 第二節? 學校評估
一、假期生活重建研究中學校評價的教育意蘊
(一)學校評價是假期生活重建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校評價是提升假期生活重建研究質量的核心手段
? ? ? 1.整體教育中的引領性功能
? ? ? 2.評價本身的診斷性功能
? ? ? 3.項目變革的推進性功能
? ? ? 4.節點時間中的發展性功能
? ? ? 5.身心體悟下的激勵性功能
(三)學校評價是項目研究育人價值挖掘的平臺
二、(一)學校評價的整體推進策略
? ? ? ? ? 1.評價設計:上下互動,四級構建,全員全面
? ? ? ? ? (1)上下互動——無縫對接
? ? ? ? ? (2)四級構建——清晰有序
? ? ? ? ? (3)全員全面——主體歸屬
? ? ? ? 2.評價前:統一觀點,達成共識,思維轉化,遷移變革
? ? ? ? 3.評價中:親身體驗,相互觀摩,改善修正,適性發展
? ? ? ? 4.評價后:積累經驗,不斷反省,拓展思維,融通拔節
? (二)假期生活重建研究中學校評價的超市化實踐
? ? ? ? 1.評價主體超市化
? ? ? ? 2.評價內容超市化
? ? ? ? 3.評價手段超市化
? ? ? ? 4.評價形式超市化
? ? ? ? 5.評價結構超市化
? ? ? ? 6.評價成效多元化
? ? ? ? ? ? ? ? ? ? 第三節? 家長評價
一、學期初生活重建中家長評價的重要性
? (一)肯定“種子”家長
? (二)鼓勵“合作家長”
? (三)指導“影子”家長
二、探索多維度的家長評價
? (一)假期中以即時性評價
? ? ? ? 1.教師及時點評
? ? ? ? 2.家長互助點評
? ? ? ? 3.學生參與評價
? (二)期初的多元評價模式
1.學校統一評價
2.學生自主申報評價
3.家長之間互動評價
4.多媒體協助評價
(三)期初評價后續階段
1.讓孩子體會家人的關愛
2.讓家長感受孩子的認可
三、評價促進家長的發展
(一)家長更新觀點,主動參與
(二)家長重視家校合作
(三)形成融洽的親子關系
? ? ? ? ? ? ? ? ? ? ? 第四節? 新學期課程開發
一、新學期課程開發的重要性
? ? 1.是增強課程意識的需要
? ? 2.是增強資源意識的需要
? ? 3.是教師新學期教育敏感的需要
二、新學期課程資源開發包含的內容
? (一)校本課程
? (二)班本課程
三、如何開發新學期課程資源
? (一)與寒假生活接軌,從寒假生活中開發新學期課程資源
? (二)新學期課程資源開發要凝聚各方力量
? 看完這一章,受益匪淺。因為前面的幾個章節都是有關學生、教師、家長發展的。作為一名教師來說,只要真心投入到某一項實踐,付出了心血,肯定是對學生,對自己和對家長都是有利的。如果說前面 幾個章節的內容都是有關寒假初和寒假中的內容表述,那么這一章節則把重點放在寒假后,也就是學期初。這樣寒假前、寒假中和寒假后,我們該做些什么,應該怎樣做,就有了基礎或指導,我們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去創新。那么這一章,雖然有四節,實際上我們仔細閱讀后,發現只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評價;二是資源開發。
? ? 一、關于評價
? ? 作者是從班級評價、學校評估、家長評價三個層面具體來闡述的。結合寒假作業的特點,這三個層面其實可以交叉進行,還可以把學生評價加入其中。
? 一、關于評價
? ? 1.學生評價
? ? ? ? 正如作者說,評價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參與意識,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就會有應付意識,更談不上鍛煉與收獲。即使有鍛煉和收獲,但如果缺少評價,則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遺憾。那么以后的寒暑假生活,估計學生再也沒有積極性了!也就是說我們讓學生參與評價,實際上是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 ? ? ? 在策劃寒假作業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展示方式,評價細則、評價等級一起制定。這樣學生在完成寒假作業時,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評價細則和評價等級來完成。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一顆向上的心,都想讓自己的作業評價得到一個好等級。學生評價,其實也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過程。當看到這份寒假作業,想給他評優時,必須說清理由;當覺得這份作業只能得到合格,也有自己的理由。我們更相信,當孩子們相互評價作業,更能從別人的作業中找到 靈感和創意。學生在寒假初制定評價標準,寒假中當把照片、美篇、視頻等作業上傳到群里后,都會不由自主地點評一番;有的作業需要開學初展示后評價??傊?,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孩子,孩子們更會慎重對待自己的權利,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
? ? ? 今年開學,我將把寒假作業的完成情況全權交給學生,評選出每一類的“寒假達人”。當然學生評價的形式也是可以多樣的,我準備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這樣評價出來的結果可能會更客觀。
? ? ? ? 學生不僅可以評價學生的作業情況,還可以評價家長的參與程度。所以計劃和書中作者介紹的一樣,開學后讓學生為家長申報一項獎勵,由他們為家長親自頒發獎狀,可能意義會更深遠。
? 2.家長評價
? ? 讓家長參與評價,說到底還是讓家長真正參與我們的寒暑假作業研究中。當他們參與評價了,那么他們就已經不是單純的看客了!18年暑假時,我們的每一項作業評價標準由家長組合,一起擬定。這次寒假作業,因為布置了親子作業,更因為寒假的時間特殊,我充分理解家長——既要支持我的工作,還要忙自己的工作,有時我能理解他們內心的糾結和矛盾。所以就沒有讓家長參與制定。沒有讓給家長參與制定評價標準 ,但不代表剝奪了他們所有的權利??戳诉@一章的內容,決定在開學前,讓家長為學生申報一項獎勵,并且由家長自行設計獎狀。
? ? 3.教師評價
? ? ? ? 如果我們的寒暑假作業如果只有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學生也會喪失積極性。會認為作業做了老師反正不看,那么就又回到了從前“寒假 作業,其實就是你寫一個月,老師寫一個‘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者列舉的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單調和過程的形式化,我可以從我們這怎么多年來的評價來說說其中的原因。我們這前幾年沒有進行寒暑假作業的研究,開學就是檢查上面配發的《寒假作業》。開學報名后一大堆的承諾書、安全責任等需要家長簽字,還要交學費,基本上就是兩件事:簽字、交錢。簽字、交錢之后呢?就是上新課!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預留檢查寒假作業的時間。加上前幾年,有的老師為了督促孩子的寒假作業,孩子不來報名,引起家長的不滿。總之,出現這種所謂的“學生寫一個月,老師寫一個‘閱’”責任并不在老師單方面,既有學生懶惰未認真完成的原因;也有家長督促監管不力的原因;還有社會原因。
? ? ? ? 這幾年進行了寒暑假作業改革后,我們有同事在評價的時候,實行的是先學生評價,后教師評價。雖然我們的評價形式還比較單一,但總體來說,已經邁出了很大一步。
? ? ? 我18年的暑假作業,采用的是家長評價形式。標準由家長制定;作業由家長和學生一起檢查,最后家長寫這門作業的完成情況上交,包含自己所檢查項目中的評優。雖然個別家長參與積極性不高,或者說直接沒有參與,但還是有一部分家長已經在投身其中了。我已經很欣慰了。
? ? ? 今年開學,我計劃把學生完成的手工類作業全部拍照后發到群里,讓家長也參與評價。
? 4.班級評價
? ? 班級評價其實和學生互評形式差不多,只不過是我們讓學生把作業進行展示,有的是個別輪流展示,如手工類作業;有的是辦展牌,如手抄報、思維導圖等。
5.學校評價
? ? ? 我們學校是首先由班級評價,然后上報優秀作業名單。如果讓每個班級辦幾個展牌或專刊,學校輪流安排班級到其他班級參觀學習,可能會更好點!再由大隊部組織人員進行評價,是不是會更好?
? 二、課程開發
? ? 課程開發,我們一方面是對寒假作業的一種展示、評價,然后是我們常說的“收心教育”。作者在這里從學校和班級兩個層面來講,新學期開學課程所包含的課程,即校本課程和班本課程。
? ? 校本課程中,作者在這一部分中,列舉了廣東省東莞市東華小學,根據低中高不同的年段特點,開發了不同的入學課程,如低年級的“每日睡前故事”“我是家里的乖寶寶”等;中間級的折紙、剪紙等課程;高年級的“廚藝課程”“畢業課程”等。
? ? 班本課程中,以廣東省陽江市林冬梅校長的為例,講到他們以大自然為載體,以“聽四季讀四季,讀自然寫自然”為主的班本課程。
? ? 插入題外話:原來他們所說的班本課程是以一個關鍵詞為中心,開設的系列課程??磥砦医衲暝诎啾菊n程方面還需要重新架構,或者策劃幾個系列,當然我們之前的活動我還想保留。
在如何開發新學期課程資源時,書中以浙江武義藍老師的為例,他們以“剪窗花”為載體,以“學習剪窗花”“搜集關于窗花的詩詞、故事、傳說”“舉辦窗花征文比賽”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看來我的活動都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層次挖掘活動的內涵和價值。下學期我將從這些方面去努力。由每一項活動展開去開展系列。如我們本學期將繼續開展“十歲生日慶典”活動,那么圍繞這個十歲生日慶典,我們還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呢?再如我看到很多家庭都喜歡包餃子,我弟弟公司正好有個閑置的食堂,我計劃到那里去開展包餃子比賽,一是速度的較量,更主要的是花樣的較量。
作者還講到凝聚各方力量,我想到了我們寒假在圖書館舉辦親子讀書會年會時,館長為我提供了新的活動——參觀博物館和看電影。因為一直不知道博物館也在文化局,也不知道還有這方面的資源可以利用。那么下學期的活動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保留我們的“親子閱讀”“親子手工”“親子游戲”“親子遠足”,這個學期的還有“十歲生日慶典”、參觀博物館、包餃子和看電影。這樣的話,基本上就拓展了更多的資源。
當我們把寒假生活向開學初延伸,我們會發現一路上我們將一路播種,收獲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