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5
? ? ? ? ? 《你好!寒假!——學生寒假生活與學期初生活重建》讀后感之六
? ? ? 在寒假生活中培養(yǎng)教師的
? ? ? ——讀《寒假生活重建中的教師發(fā)展》有感
? ? ? ? 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南門小學 陳娥
? ? ? 這是本書的第六章,本章共分四節(jié)。現(xiàn)將本章的脈絡梳理如下:
第一節(jié)? 教師的學生立場
一、學生立場的缺失
? (一)現(xiàn)狀描述
? (二)原因分析
? ? ? 1.學校領導下的寒假生活
? ? ? 2.思想認識下的寒假生活
? ? ? 3.“安全保障”下的寒假生活
? (三)學生立場的內涵
? ? ? 1.學生立場意味著“為了學生”
? ? ? 2.學生立場意味著“基于學生”
? ? ? 3.學生立場意味著“通過學生”
二、活動下教師學生立場的覺醒
? (一)在研討中明確價值取向
? (二)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 (三)以教師的學生立場影響家長
? (四)合力形成具有學生立場的方案
? (五)寒假生活與學期初生活完美鏈接
三、在“你好!寒假!”中教師學生立場的發(fā)展
? (一)養(yǎng)成新習慣
? (二)促進新關系
? ? ? 1.新的師生關系
? ? ? 2.新的家校關系
? ? ? 3.成就新教育
四、教師學生立場的再發(fā)展
? (一)學校各項活動方案形成的新模式
? (二)班級管理權的下放
? (三)家校合作新途徑
第二節(jié)? 班主任領導力
一、班主任對學生寒假生活規(guī)劃的價值引領
? (一)對寒假生活內容的引領
? (二)對學生和家長實際需求的關注
? (三)對寒假生活與學期初生活對接的考量
二、過程實施中班主任領導力的具體體現(xiàn)
? (一)“積極觀察者”的角色實現(xiàn)
? (二)“人際聯(lián)絡員”的角色實現(xiàn)
? ? ? 1.主體結伴學習,促進學生互助
? ? ? 2.“特殊作業(yè)聯(lián)盟”,促進家長互動
? (三)“融通建構者”的角色實現(xiàn)
? ? ? 1.班主任要成為信息分享者
? ? ? 2.作為班主任,在密切關注并激勵家長積極分享的同時,還需要調控分享內容。
三、班主任引領下的寒假生活更多元、豐富
? (一)豐富了寒假生活內容
? (二)豐富了親、師、生的人際交往圈
? (三)填補了寒假與學期初生活的教育空隙
四、班主任領導力的提升
? (一)提升溝通、協(xié)調能力
? (二)提升綜合、融通能力
? (三)提升決策、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三節(jié)?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素養(yǎng)
一、寒假生活中發(fā)展教師“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素養(yǎng)的意義
? (一)體現(xiàn)時代性
? (二)體現(xiàn)探索性
二、寒假期間教師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素養(yǎng)
? (一)教師在項目實踐中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的知識與技能
? (二)教師在“互聯(lián)網(wǎng)+”建設新格局中適應角色新定位
? ? ? 1.教師根據(jù)需要建立起“互聯(lián)網(wǎng)+”形式的虛擬班級,打破了教育的時空局限。
? ? ? 2.“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教師主體角色的改變,教師不再是單獨的主體,學生、家長、教師都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自由分享與交流。
? ? ? 3.寒假中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帶來了教師思考的新課題——教育延續(xù)性和教育個性化的思考。
(三)教師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領域的新開拓
三、“互聯(lián)網(wǎng)+”視野下教師素養(yǎng)發(fā)展的新思考
? (一)如何形成更主動的教師“互聯(lián)網(wǎng)+”意識
? (二)如何避免“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雙刃劍帶來的負面影響
? (三)如何優(yōu)質融合“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
第四節(jié)? 校長思維品質
一、“你好!寒假!”:對校長意味著哪些挑戰(zhàn)?
(一)源自項目獨特性的挑戰(zhàn)
(二)源自基礎差異性的挑戰(zhàn)
(三)源自參與選擇性的挑戰(zhàn)
二、“你好!寒假!”:校長需要怎樣的思維方式
? (一)從“點狀片面”走向“整體綜合”
(二)從“彼此割裂”走向“內在關聯(lián)”
(三)從“實體結果”走向“過程浸潤”
三、“你好!寒假!”:校長思維品質如何在實踐中轉化
? (一)恰切認識,追問新基點
? ? ? ? 1.我們通過追溯,找到了假期生活研究可以傳承的一些本證
? ? ? ? 2.我們通過審視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新需求
? (二)交互演進,追探新創(chuàng)生
? ? ? 1.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 ? ? 2.指導原則:
? ? ? (1)全息整合,促成共發(fā)展
? ? ? (2)民主滋養(yǎng),建設新倫理
? ? ? (3)圓環(huán)回歸,推動自組織
? (三)兩重思辨,追尋新空間
? ? ? 1.學生發(fā)展:“贊”很多vs真提升
? ? ? 2.教育聚通:“單”很多vs真融通
? ? ? 3.教師發(fā)展:“喜”很多vs真研究
四、“你好!寒假!”:校長思維品質如何實現(xiàn)再發(fā)展
? ? ? 1.需要進一步綜合
? ? ? 2.需要進一步融合
? ? ? 3.需要進一步契合
? ? ? ? 因為第四節(jié)內容涉及學校領導,自己無法說服校長,讓全校老師參與寒暑假改革,所以在此姑且不談。
? ? 說實話,每一項的研究,只要教師真心投入,必定會有“產出”。每次看到劉茜老師、李靜雪老師,藍美琴老師等用心地投入實踐,除了學生和家長實實在在得到成長之外,那么另一個受益的必定是老師。我想結合自己暑假和寒假參與的研究,說說自己所得到的發(fā)展:
? ? 一、學生立場
? ? ? ? 作者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分別是學生立場的缺失、活動下教師學生立場的覺醒、在項目中教師學生立場的發(fā)展和教師學生立場再發(fā)展。
? ? ? ? 我覺得在第一個方面“學生立場的缺失”方面,不僅是寒暑假作業(yè)的布置缺少學生立場,現(xiàn)在縱觀課堂、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有哪一項是基于“學生立場”呢?這幾天看了吳非老師的書《前方是什么》,里面談到的很多教育怪象,其實說到底就是教師學生立場的缺失。只是這里的“教師”是擴大了的教師,是外延上的教師,不單單指我們一線教師。也難怪,我們的課堂學生會“身在曹營心在漢”,我們的課堂學生會提不起興趣,我們的課堂會索然無味,即使很“精彩”,仍舊還是沒有學生立場。
? ? ? ? ? 所以從18年暑假參加這項活動以來,幾乎我們參與的老師都還是站在學生立場的。那么經(jīng)歷了一個暑假,這個寒假正在進行中的假期作業(yè)改革,對教師的學生立場我有了哪些新認識呢?作者總結地非常到位,一是養(yǎng)成新習慣;二是促進新關系。在新關系中,作者又從三點來展開:新的師生關系;新的家校關系和成就新教育。當我們參與了這項改革后會發(fā)現(xiàn),在寒暑假期間,通過作業(yè)的改革,和家長建立聯(lián)系,確實能督促家長幫忙提醒孩子養(yǎng)成新的習慣,不至于“瘋玩”一個假期后,開學前一天,及至到深夜依舊在趕作業(yè);不至于在開學報名時,依舊有學生的《寒假作業(yè)》是一片空白;也不至于家長整天在家也收付不了這幫 “孫悟空”。當我們利用問卷調查,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策劃,主持寒假活動時,把選擇權、策劃權都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當家作主”,其實既是解放我們老師,更是一種學生立場。
? ? ? ? 雖然我們和學生建立了一種師生關系,但我們所建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什么類型的師生關系呢?我們現(xiàn)在都提倡新型的師生關系。但是一旦放假,往年的我們除了轉發(fā)上級要求轉發(fā)的消息之外,整個群幾乎是靜悄悄的,因為所有的教師都不愿意和家長有任何聯(lián)系。我們有的家長一到周末,幾乎不看QQ群的班級消息,不管家長問什么,看了也不回。因為在這些老師看來,周末的時間是屬于自己的,不想和工作扯上關系。更不用說寒暑假了!我們班級因為平常開展的活動比較多,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加上自己的這一班家長整體來說,除了極個別的家長不管自己的孩子之外,其余的家長都還是很關注孩子,關注班級的,也就比較支持我們的活動。寒暑假也不例外。我們同事說,平時就不想看到他們,放假更是一樣。所以寒暑假的改革,我們借助QQ群,其實也是幫我們建立或維持良好的家校關系的一種渠道。當然,孩子在選擇時,策劃時,他們的能力在提高,自然也能成就一種全新的教育。正如作者所說,自主的寒假不僅釋放了學生的天性,激活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還保障了學生作業(yè)的質量,提升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 ? 那么在寒假作業(yè)中,我們教師的學生立場還有哪些發(fā)展呢?作者談到了三點:一是學校各項活動方案形成的新模式;二是班級管理權的下放;三是家校合作的新途徑。
? ? ? ? 作者以T學校為例,說到原來,學校所有活動方案的形成是由教師負責制定,學校校務會討論通過,再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最后到學生手中。其實不光是T學校的活動方案是由學校老師制定的,估計大多數(shù)的活動方案都是學校老師制定的。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我好像只看到北京十一學校的活動方案幾乎都出自學生之手,但他們的學生已經(jīng)是高中生了。從參加李教授的寒暑假作業(yè)改革后,我才看到了藍美琴老師,劉茜老師等他們的很多活動都是基于學生立場的。比如這次他們的活動方案策劃,還有寒暑假手冊,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 ? ? 對于管理權的下放,只是我覺得文中所寫內容與平常的班級管理類似,并不能體現(xiàn)寒假生活的特點。如果以寒假生活為契機,讓學生參與問卷 、策劃、主持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某個學生某一方面的潛能,那么可以在以后的班級管理中給予他機會。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在每次活動中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能力,看她是否具有管理能力的潛力,然后加以培養(yǎng)或給予機會鍛煉,從而讓班級的管理權下放。
? ? ? ? 教師學生立場的再發(fā)展的第三個方面是家校合作新途徑的開辟——作者說是從學生立場到家長立場。作者并指出這種新的途徑意味著學校的很多活動其實完全可以交給家長去制定方案,招募家長參與合作。這一點確實可以實行。在每次活動中,我們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某個方面的能力,也可以發(fā)現(xiàn)家長的某個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教師學生立場向家長立場的轉變。
? ? 二、班主任領導力
? ? ? ? 以我個人愚見,在寒假作業(yè)中班主任的領導力,作者從“班主任對學生寒假生活規(guī)劃的價值引領”“過程實施中班主任領導力的具體體現(xiàn)”“班主任引領下的寒假生活更多元、豐富”“班主任領導力的提升”,在這四個方面中,其實前三個方面都是班主任領導力提升的具體表現(xiàn),第四個方面相當于是對領導力的概括歸納。作者總結了“溝通、協(xié)調能力”“綜合、融通能力”“決策、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三個方面中,在“溝通、協(xié)調能力”中,作者主要是從活動表面熱鬧,分析到背后的平面化、單線度提到班主任需要進一步和家長溝通,和學校溝通。而我覺得除了需要和家長溝通、協(xié)調之外,我覺得在這項活動開展之前還需要和科任教師溝通、協(xié)調,以取得他們的支持。那么在第二個方面,作者提到不管學校是否支持,從學校層面是否開展這項活動,只要班主任愿意,有能力,那么這項活動就照樣能開展地有聲有色。這一點我相信,雖然我的寒暑假作業(yè),和顧校長、劉茜老師、藍美琴老師的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平常的班級活動,還是開展地有聲有色,在本地還是引起了較大反響。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分析到我的寒暑假作業(yè)為什么家長的參與度并不高,和劉茜老師分析的一樣。雖然我們學校屬于城區(qū)學校,但生源還是有一部分來自鄉(xiāng)下。每個家庭對活動的認識不一樣,所以參與的積極性也不一樣。從我今年嘗試的假期集體活動的開展來說,全班39個學生,有三個家長情況特殊,那么還有36個家長開始是報名參加我們的活動的,但是在“為環(huán)衛(wèi)工送溫暖”活動時,有兩個家長之前報名了,我也把東西買了,但到活動正要舉行時,說不能來。好在是我現(xiàn)在除了班級成員之外,我的讀書會中還有一部分成員也愿意參加我們的活動。所以這項活動還算圓滿。但是不管是必做作業(yè)還是選做作業(yè),需要用美篇完成的,今天已經(jīng)是正月初二了,群內一直沒有動靜。我知道家長們都很忙,我只能表示理解。另一個方面還是說明自己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不到位,或者說我的家校共育表面上看還是不錯,但是在寒暑假作業(yè)方面的表現(xiàn)卻不盡如我意。
? ? ? ? 對我來說,或許是平常的活動都是只讓家委會的成員參與了討論、決策,即使今年已經(jīng)在開始慢慢放手,讓學生來策劃時,我知道其實還是我們的家長在策劃,在負責,所以學生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當然更主要的是給予他們以機會。所以今年的寒假作業(yè)在開始的問卷調查階段,讓學生去策劃自己想要完成的寒假作業(yè)時,大多數(shù)學生策劃的作業(yè)還是停留在我們的暑假作業(yè)形式中,沒有完全跳出那個圈。可見不僅是可以培養(yǎng)班主任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覺得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 ? ? ? 第三節(jié)“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素養(yǎng),其實簡單說,就是我們班主任要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分享信息,從而引領家長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來開展我們的寒假生活。
? ? ? 其實,任何一項活動的開展,都能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只要愿意,只要參與,就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