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鳥伯樂實驗班繼續(xù)了小說的元素的學習,我通過聽課并參照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學習筆記如下:
一、小說的標題
①具有一定的意蘊,給人以無限的想象;
②含有象征色彩;
③要高度概括故事核。
二、小說的開頭
講之前先提出了一個概念:真正的閱讀是從第二遍開始的(博爾赫斯)。
第一遍閱讀,大多是被故事的情節(jié)所吸引,做到對一本書的整體了解。只有讀第二遍的時候,才會分析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等。所以精讀很重要,在廣泛閱讀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能夠引起自己共振同頻的小說一定不能讀過就丟了,要多讀幾遍,仔細地去研究作者的構思,寫法,行文的安排,以及整個故事是如何發(fā)展推進的。
開頭,尤其是短篇小說,一定要抓住人的眼球,定下小說的基調。讓人看了頭兩句話,就對后面的內容很感興趣,想要讀下去。要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所以小說的開頭就應該是個提速的過程。就像上高速一樣,要很快的從20邁的速度提到80邁以上。讓人有一種腎上激素上升的感覺。
那如何才能打到提速的效果呢?
如果是敘述事件,可以直接切入到事情發(fā)展的中部,給人造成懸念,為什么會這樣,然后再回到事情的起因開始敘述。也可以由環(huán)境入手,但不宜過分細節(jié)的描寫,可以用一個突變的環(huán)境描寫,營造一種氛圍,讓人擔心在這樣一個突變的環(huán)境里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又或者可以直接披露主人公的目的,想要做的事情。
這些都可以快速的進入劇情,讓人想要繼續(xù)讀下去的愿望。
開頭的兩種方式,一是介紹式的,另一種是交談式的。
一個好的開頭,應該是一個提速的過程。快速抵達目的,不能按照緩慢的基調去描寫細節(jié)。敘事不能按照一二三的順序來,可以先敘述五六,穿插七八九。
三:結尾
結尾不是結局,結局一般是指一個人物的命運的結果,當然也可以作為結尾的一種。結尾想想對于整個文章結構來說,是小說的收尾,結束了。
好的結尾,就是古人總結的豹尾。豹尾的特點就是細,結實有力。所以一篇文章好的結尾,應該用一個小的細節(jié)來凸顯全文,給人強有力的一擊,直擊人心靈的那種感覺。要有突襲感,一下子擊中了讀者內心深處。大家可以看看前些天的推文《人生大事》的結尾:那天她扎著兩只小手奔向剛回家的父親,而老支則笑嘻嘻地從身后拿出個紅黃相間的風車,用嘴一吹,風車撲棱棱轉起來,小阿信的臉上轉出一道彩虹般的笑容,老支說:“我娃高興了,這是大事。”
這就是好的結尾,既點題,又有直擊心靈的效果,對父親來說,這就是人生大事。傳達了親情之間的厚重之感。
四:小說=故事+意蘊
故事要有情節(jié)的推動,最好的是用當下的情節(jié)去推動后面故事的發(fā)展,中間來回穿插一些過去的回憶都可以。要把故事講清楚,就要有故事核。要有亮點。
把故事講好了,還不算正真的小說,還要傳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蘊。
比如魯迅故事新編里的《奔月》這本是民間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是魯迅卻用這樣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講出了一個英雄在日常生活中的無奈,表達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
·故事是事件,情節(jié)是因果關系的故事核心,合理的情節(jié)要關注因果關系、人物動機、沖突。
故事核是指故事的核心情節(jié),而把情節(jié)當作事件的話,情節(jié)應該是當下的情節(jié),不能是過去的事件(情節(jié)),過去的事件應是小說的背景,不能把背景當主要事件來寫。而應該用當前事件去擴展,凸現主要事件。讓事件在時間變化中不斷推進,可以穿插過去事件,使內容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