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我就一直希望找到一個簡單好用的方法,幫大家搞懂,減脂到底應該怎么吃、吃多少。
我覺得我終于找到了,你只需要一個300毫升的杯子!
如果沒有300毫升,可以找容量差不多的,或者300毫升的小碗/量杯等等,都OK!最好杯身直上直下的。
用一個杯子,來判斷自己每頓飯到底需要吃多少東西。
講具體怎么操作之前,有幾個想強調的
1. 每個人的營養需求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營養需求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營養需求都不一樣!
今天給大家展示一個400-500大卡的餐什么樣,大家按自己的需求調整。
2. 用杯子衡量吃什么,并不是一個100%精確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好處也在于沒那么精準,可以避免過度關注熱量。
如果大家比較喜歡更精確的,我可以再出個精確版。
一些比較容易判斷份量的,比如玉米、吐司、雞蛋等等,就不需要用這個方法了。
約500大卡的一餐什么樣?
蛋白質類食物:2/3個300毫升杯子
煮熟的蛋白質通常份量會縮小,但比例不同,所以選擇用生重。
選擇蛋白質盡量選擇低脂的蛋白質類食物,瘦牛肉、瘦豬肉、雞胸肉、蝦仁、魚肉、北豆腐等等...
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很多人認為減脂不能吃豬肉,五花肉肯定是推薦少吃,但瘦豬肉完全沒問題。這種誤區存在是因為健身文化先是歐美盛行,歐美相對豬肉更喜歡牛肉。
如果你選擇牛奶/豆奶作為蛋白質來源,那可以喝一整杯。不過豆奶的蛋白質和牛奶相比略低一丟丟。
煮熟的碳水類食物 :1/2個300毫升杯子
推薦選擇燕麥、糙米飯、雜糧飯、蕎麥面條、全麥面條、藜麥等等。
如果你在食堂打飯,不確定自己應該吃多少米飯,用這個方法量一下就可以!
另外熟的紅薯、地瓜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但是份量翻倍,≈1個杯子。
如果你選擇吃全麥吐司,200大卡大約是80克左右,一般是2片吐司。這個比較好判斷量,我就不塞杯子里了!
非根莖類蔬菜:1-2個300毫升杯子
蔬菜的份量可以不用太計較,畢竟熱量密度大多都很低,多吃一點影響不大。
水果推薦每天吃1-2個300毫升杯量的水果。
脂肪:烹飪油每餐1-2個農夫山泉瓶蓋的量。
在確定了所有食材之后,你就可以用手上的這些食材,搭配組合,變換各種烹飪方式了!
從熱量角度看,粉末狀態的調料都可以大膽用(糖除外),另外中式醬油、醋、蠔油等等..只要不是拼命放,熱量也很OK。
總結一下
一餐= 2/3個杯子蛋白質食物+1/2杯子熟碳水類食物+1-2杯非根莖類蔬菜+1-2瓶蓋烹飪油。
具體一天應該怎么安排呢?
拿每天熱量目標是1500大卡舉個例子。
如果你不愛吃零食,可以選擇3餐都按上面的份量吃;
如果你和我一樣零食不離手,可以只在午餐和晚餐這么吃,早餐減少份量,留出一定加餐的熱量。
具體應該如何確定自己一天吃多少呢?
減脂期推薦熱量差是每天300-400大卡,這樣最容易堅持。
熱量差可不是在你的基礎代謝上減少哦!千萬不要基礎代謝1200大卡,為了制造熱量差支持800-900大卡,太少了!
每日攝入熱量目標=基礎代謝+運動消耗熱量+日常活動消耗熱量+進食消化熱量—(300/400大卡)
舉個例子,我的基礎代謝在1300大卡,運動消耗200大卡,日常活動消耗300大卡,如果我要減脂,那么我的每天應該吃進去的熱量目標就是1500大卡。30歲以下的成年人,平均每天即使沒什么運動量,每天的熱量消耗在1700-1800大卡。
不要追求完美的飲食
我每天私信里都會有小伙伴拿著最新看到的文章、觀點..來詢問這些是不是真的。
比如是不是“低脂飲食更容易減肥”,是不是“少吃碳水更容易出線條”,是不是“水果容易讓人發胖”等等...
所有理論,都是理性的、數據化的。但你我是有情緒波動、有口味偏好的人,理論上最好的結果,不一定是最能幫助你減脂的。
就像理論上雞蛋是最有營養的食物,但如果你不愛吃,何必逼自己呢?健康的食物有的是啊~
可持續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希望今天分享的杯子飲食法,可以給你健康飲食的靈感,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狀態。
坦白講,這個杯子飲食法還有完善的余地,大家有什么問題,都可以隨意問
!我們一起把這個方法進一步完善起來,沒準能幫到更多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