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模式
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1)觀察
當我(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
我感到……
(3)需要
因為我需要/看重……
(4)請求
你是否原因……?
2. 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1)觀察
當你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
你感到……嗎?
(3)需要
因為你需要/看重……
(4)請求
所以,你想……?
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運用非暴力否痛聆聽彼此心靈深處的需要,我們將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際關系。
當我們真誠待人時,我們豐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滿足。我們的行為,是出于由衷的喜悅。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過程:
什么是我的觀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價值、愿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么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際關系,還有人借助它改進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溝通被用來協(xié)調各個層面的爭論和沖突。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愛?
有些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較也是一種批判
我們可以用負責人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
我選擇做,而不是不得不
人類的滅亡,卻是因為現(xiàn)代人唯唯諾諾、缺乏責任感,畢恭畢敬地服從各種命令。我們所看到的悲劇和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的悲劇,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從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從的人、聽話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認為“某些人應當受到懲罰”,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人天生熱愛生命,樂于互助??墒?,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道德評判就是其中一種,它將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進行比較也是一種評判,它會蒙蔽對人對己的愛意。異化的溝通方式還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此外,強人所難也會造成心靈的隔閡。
第三章 區(qū)分觀察與評論
不區(qū)分觀察與評論,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景中進行觀察,并清除地描述觀察結果。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五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先鋒”。
第四章 體會和表達感受
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區(qū)分感受和自我評價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此外,非暴力溝通還對表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及觀點的詞語做了區(qū)分。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
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責備自己
指責他人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感到……因為我……
真誠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貴
他人的行為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應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時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社會文化并不鼓勵我嗎揭示個人需要。對婦女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她們的形象常常和無私奉獻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逼人快樂(2)面目可憎——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富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 請求幫助
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具體的行動
非暴力溝通時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的請求。我們告訴人們,未來改善生活,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
在發(fā)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由于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的理解可能不一致,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特別是在集體討論中發(fā)言時,我們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則,討論可能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嗎清楚地表達我們無意強人所難,人們一般都會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不是命令。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第七章 全身心傾聽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
分析妨礙了傾聽
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常常急于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tài)度和感受。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傾聽他人有助于他人的理解和接納。
與此同時,不論別人用怎樣的語言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保持持續(xù)的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chuàng)造條件。
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他人時,我們需要(1)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聲地提出請求(3)換一個環(huán)境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
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之類的詞語
傾聽使我們勇于面對自己的弱點。它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更生動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見證了,傾聽幫助人們治愈心靈的創(chuàng)傷。
第九章 愛自己
我希望他準確無誤地知道他時多么特殊的生命,要不,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將會忽視這一點。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種奇妙的可能。我希望他知道,一旦有機會,排除萬難給世界一點觸動是值得的。我還希望他知道為什么他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張椅子。
我們的改變是出于對生命的愛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當我們的表現(xiàn)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人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評價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需求改變,而讓愛住到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愧疚。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代替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病充滿歡樂。
第十章 充分表達憤怒
專注于我們的需要,比批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我生氣的原因不在于別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對方及其行為
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3)體會自己的感受;(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有時,在第3步和第4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后,他們也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我們需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
第十一章 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當我們?yōu)榱嘶乇軕土P去做事情時,我們可能會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而陷于對失敗的憂慮。
如果我不喜歡他的行為,那我希望他咋么做?我希望他出于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在有些情形中,我們沒有機會和他人交流,這時,我們也許需要使用強制力來保護自己和他人。我們這樣做,時為樂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如果我們威脅他人或實施懲罰,人們常常會產生敵意和地處心理。這樣,彼此的關系將會疏遠。同時,懲罰還可能使人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從的后果上。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懲罰來使人們認識自己的需要,那么,我們很可能適得其反。
第十二章 重獲生活的熱情
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們以苛刻的態(tài)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一旦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心底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可以考慮借助非暴力溝通來與采訪者進行坦誠的交流。
第十三章 表達感激
表達感激
對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我們不夠完美,
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無比強大。
我們的光明,而不是我們的黑暗,讓我們心存畏懼。你是上帝的孩子。你的小心翼翼幫不了這個世界。
所喜愛自己,好讓周圍的人在你身邊不會覺得不自在,這并不明智。
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彰顯內在的榮光。那不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個人!
當我們讓自己的光芒閃耀,無意中我們也允許了他人散發(fā)光芒。
一旦我們從自我的恐懼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存在,也會讓他人得到解放。
在贊揚他人時,我們很少揭示內心活動,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贊揚也常常被人用來實現(xiàn)個人目的。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了感激。在表達感激時,我們說出:(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2)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3)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是時候什么樣的心情。
當別人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感激時,我們可以與對方一起慶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