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小時候在做印刷學徒時,十分迷戀讀書,并且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寫作方法。他曾說:“對于當作家,我是非常有雄心的?!?/p>
當作家的念頭起于一本叫做《旁觀者》的書,富蘭克林讀完之后感到十分愉快,他認為文章寫的極好,有可能的話,他想模仿。
1,模仿
首先他挑出幾篇,把每句的大意摘要抄出,放置幾天后,在不看原書的情況下,用自己想到的合適的詞句,就記下的摘要加以引申復述,要求表現的跟原來一樣完整。
把原篇重新構建完成后,與原篇作比較,改正自己的錯誤。
2,詞匯問題
這樣的練習很有效,但是他很快發現了自己存在另一個問題——缺乏詞匯以及詞匯的運用。
他從作詩中得到啟發,寫詩需要為了合律和協韻,而需要用意義相同而長短不同、聲調不同的字,這樣的練習一定能夠讓自己獲得豐富的詞匯。
于是他把一些故事改寫成詩,等把故事完全忘掉之后,再把詩改成故事的格式。
3,構思問題
富蘭克林還會將自己記錄的摘要的大意打亂,幾個星期之后,當他整理出證據,完成全篇時,就竭力使它還原為最好的次序,以此來訓練構思能力。
富蘭克林將他的寫作秘籍原原本本的告訴了我們,全部做下來,必然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然而惟其如此,才能有真正的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