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的締造者之一,被稱為美國國父。他是美國憲法的主要起草人,也是唯一一位在《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美法同盟條約》和1783年的《巴黎條約》這四個在美國建國時期最重要的法律上文件簽字的政治家。
除了是著名的政治家,富蘭克林還是科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因為他的卓越成就,他的頭像被印在美元百元大鈔上。
富蘭克林是一個只讀過兩年書的底層小孩,從默默無聞、身無分文的印刷工人逆襲成為“開國元勛” ,富蘭克林到底做了什么?我們從他的青年時代開始看起。
1706 年,富蘭克林出生于波士頓,父親是一名蠟燭商兼制肥皂,母親是家庭主婦,這個家里總共有 17 個孩子,富蘭克林排行15。因家庭貧困,從小就飽嘗生活的艱辛。
富蘭克林從小聰明好學,8 歲被父親送到文法學校念書,10歲時就因學費高昂不得不退學回家給父親打下手。兩年后,富蘭克林的哥哥詹姆斯從英國回來,在波士頓開了一家印刷所。富蘭克林成為了一名印刷工學徒,給哥哥打工。在這期間,富蘭克林閱讀了很多文章,又因為結識了一些書商的學徒,從而有機會借到更多書籍閱讀。
大量的閱讀激發了富蘭克林對寫作的熱愛,他模仿倫敦《旁觀者》報上的文章練習寫作,并匿名給 《新英格蘭報》投稿,受到人們的好評。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富蘭克林成為了《新英格蘭報》的新主編。
1723 年,16歲的富蘭克林因不滿哥哥的粗暴對待,偷偷搭船去了紐約,因為沒找到工作又去了費城,在印刷所當了一名臨時工。后來,富蘭克林去了倫敦,在一家知名的印刷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因為他技術嫻熟,工作勤快,薪水一直不錯。但和所有喜歡玩樂的年輕人一樣,富蘭克林并沒有什么余錢。
在倫敦的十八個月,富蘭克林大部分時間都在勤勤懇懇地從事本行,除了看戲和閱讀,他還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正如他在自傳中寫道:“雖然我沒有增進自己的財富,卻結識了一些非常聰明的朋友,他們的言談讓我受益匪淺,再說我還讀了不少書。”以上是富蘭克林18歲以前的生活經歷。
富蘭克林青少年時期并沒有與眾不同的經歷,而且可以說經歷非常坎坷。但他有與眾不同的三個特點:
一是用極高的自律來嚴格要求自己。他驗證了這樣一句話: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他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的自律,為他以后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為了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節制飲食,開始吃素食。
2.他在年輕的時候制定了他生活行為的計劃,直到老年他一直都在實施。
3.為了身體健康,更好地工作,不和身邊的同事一樣無節制地濫飲。
二是酷愛讀書。富蘭克林只上過兩年學,10 歲的時候就輟學了,但他一直酷愛讀書,對書的需求稱得上如饑似渴、如癡如醉。
從做印刷學徒開始,他就廣泛閱讀所有能接觸到的書籍,自己攢錢買書,為了能讀更多的書,他常常讀到深夜。和哥哥分開伙食,以便能把節約下來的時間用于讀書。
讀書對富蘭克林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他此后能成為作家,與他青少年時期對閱讀的渴求是分不開的。富蘭克林愛讀書,他的朋友也多是喜愛讀書,追求上進、品行正直的人。
三是用真誠的態度對待真實的自我。
年輕人的少不更事和荒唐,他一樣經歷過。他在自傳中寫了一些自己具有十足殺傷力的黑歷史,但也正因如此,我們反而更能看到一位偉人的真誠。可見他是一個非常坦誠,善于反思,并勇于自我糾正之人。或許,這正是一個人從平庸走向卓越不可缺少的優秀品質。
青少年時期養成的品格,讓富蘭克林的一生都受益無窮。很多美國人都極為崇拜富蘭克林,認為他是美國精神的開創者,就連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都曾說過:“我這一生最佩服的人只有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