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牛人,不是一天,一件事練習,而是持續、積極、風雨無阻地練習。
? ? ? ? ? ? ? ? ? ? ? ? ? ? ? ? 一
一直覺得真正的朋友未必時時聯絡,天天見面。
我和妍就是這樣的朋友。我們來往不多, 但關系甚好,是心靈相通的那種好。
妍妹妹畢業于西安美院,本科學了四年國畫,讀研時學油畫。
如今剛剛三十歲的她,幾年前作品就上過央視二套了。而很多從事畫畫的,畫了一輩子都不為人知。
妍的畫有料(內容)、有識(見識)、有膽(畫膽)、有我(個人風格)。
不過每次我很少夸這“四有”,我最愛夸她有——天!賦!
她總會說,姐,哪有什么天賦可言呀,如果有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可以忽略不計,真的是日復一日畫到要瘋掉,把所有的技能在時間里熬呀熬,直到熟能生巧為止。她這么說,謙虛的成分少,事實求是的多。
我知道她每天都在畫室不停地畫,即使忙到沒有時間,她也會見縫插針地練習一些人物面部、軀體部位的肌肉和骨骼的速寫(繪畫中的基本功練習)。
就連兒子進游樂場玩,她在外面等待時都在畫畫。對于她來說,每天的練筆和吃飯、睡覺一樣不能少。
這讓我想起近日讀的《刻意練習》中寫的一句話:所有的人都以為“杰出”源于“天賦”,“天才”卻說:我的成就源于“正確的練習”。
? ? ? ? ? ? ? ? ? ? ? ? ? ? ? ? ? 二
《刻意練習》一書是為不滿足于自己的能力只是“足夠好”,一直在追求“非常好”的人群而寫的。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
歷經“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研究幾十年,艾利克森得出一個結論:對于在什么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個人,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在這本書問世之前,很多人對練習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練習就是重復。以為只要埋頭干,簡單的重復,就能靠這種反復提高表現和水平。
2008年,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其著作《異類》寫到:“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為此,很多天賦平平,出身一般的人更是為平凡的人生終于找到逆襲的途徑而怦然心動。
誠然,無論是小到學習生活技能,如開車、烹飪,健身,
還是大到提升核心競爭力,如演講、寫作、閱讀,
都離不開大!量!練!習!
但身邊也不乏:
做了一輩子飯的主婦,飯菜仍停留在尚且能吃的水平;
干了幾十年的老技師,技能仍停留在尚且能干的水平;
童年期至青年期全用來讀書的我們,閱讀能力仍停留在尚且能看的水平;
他們和我們做飯、工作、學習的時間遠遠超過了1萬小時、甚至2萬小時都有了。
在此期間人們勤奮到一天不敢停下腳步,但大量的時間過去之后,個體各方面的能力僅僅只是“過得去”而已。
在平庸面前,人們不得不一聲嘆息:我努力了,只是不善長做這件事,沒有天賦。
為什么我們一直在努力,卻始終處于低水平重復的惡性循環中?
這是當前熱愛學習,渴望成長,走在時代風口的我們共同的痛點!
一篇《為什么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者”》直擊這一痛點,迅速在簡書上成為爆文。
文中的描述讓我們每一個自認為勤奮的人笑中帶淚,共鳴共情:
“也許你見過所在的城市凌晨四點的樣子,也曾搭乘最后一班地鐵回家。然而,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累得像條狗,感覺身體被掏空,然而卻并沒有什么卵用。也許你也曾像我一樣,每天忙碌又疲憊,卻依然只是一名“低品質勤奮者”。
很多勤奮者都可以在自己身上看“低品質的勤奮者”的特征,也忍不住委屈地問自己:我都這么勤奮了, 為什么就是做不到?
真相是:你不是不勤奮,而是勤奮不得法。
其實,“1萬小時定律”并不全對,它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
大多數勤奮者的努力只停留在初級的“大量練習”階段,卻不知道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刻意練習”。
大量練習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之上的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一種更高階的學習方式。
1萬小時的重復練習成不了專家,只有“刻意練習”下的1萬小時才有用。
把現在的日常事務努力重復1000天成不了專家,只有“刻意練習”下的工作生活實踐才可行。
當然,你如果練習做某件事幾百小時,幾乎可以肯定,你能看到巨大的進步。但那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如果你希望變得更擅長某件事情,使自己變得更卓越,你就需要“刻意練習”。
? ?
? ? ? ? ? ? ? ? ? ? ? ? ? ? ? ? ? 三
在沒有讀《刻意練習》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在某個領域刻意練習了。
由于工作原因,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我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講課比賽有十余場,從學校層面到全國范圍。
每次比賽之后都會有人感嘆我的講課風格、現場發揮以及記憶力完美至極,無懈可擊(這樣評價自己,臉皮也太厚了吧,盡管實情就是如此)
比賽時我完全是開掛的節奏,那種境界就是:即便在臺上我的腦子冒出各種各樣奇妙的想法,但我的嘴仍然在說,不會有任何錯誤和緊張。(有一次在臺上比賽,居然想到比賽完吃什么犒勞一下自己,也是醉了)
臺上這種完全自動化的表現,歸功于我臺下千遍萬遍有針對性的練習。
為了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運用自如,對著鏡子逐字逐句練;
為了抗干擾,確保注意力任何情況下都既能集中又能合理分配,在鬧騰的菜市場練;
為了防止忘詞,思維斷線,每練一次就篩出容易出錯的地方,并把這些地方反復反復再反復;
為了現場感好互動性強,就有意創設真實授課場景,找來一波波的學生坐在臺下聽我講,并要求大膽地指出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修正問題;
可以說,在比賽前我所有的練習都與刻意練習的黃金標準不謀而合:有目的重復、有反饋的糾錯、高度專注和投入、設置挑戰…
總之,正式比賽之前的最后一分鐘,我都像個強迫癥患者…
一場場比賽下來,我愈發體會到我的進步有多大,取決于我在備戰中花多少時間、用什么方法訓練、保持什么狀態。
時至今日,我仍覺得自己的講課能力只是“不錯”而已,并不能稱之為“卓越”。
亦舒師太曾經在《寒武紀》里說,“不錯,是不夠的,有人做得更好,略差的便遭淘汰,理所當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為了更好,我系統學習了《刻意練習》,并結合我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把本書中最有用的部分分享給同樣有需求的朋友們。
以期我們在奮斗的路上成為“練習人”,通過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使得人生充滿各種可能。
1.刻意練習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心態。
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但需要正確的方法,進步只取決于你有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
要摒棄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產生的各種各樣“我不能”之類的表述:“我不能管理好別人。”“我不擅長和數字打交道。”“我做不到比這更好。”
2.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
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不專注,練習就沒效果。越是關注練習中自己的狀態,關注自己與理想狀態的差別, 以及如何接近理想狀態,你就越能看到進步。
如果你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你可能不會進步。
3.更短的練習,更好的注意力。
即使是開展過多年練習的專家,也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專注。
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內只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 效果更好。
一旦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有效地專注于練習了,便停下來。
4.沒有導師,自己設計練習方法。
在練習時參加培訓班或找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可以獲得寶貴的反饋,這比單憑自己力量練習效果好很多。
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往往遇不到合適的導師。在沒有導師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練習顯得尤為重要。
(1)反復做一件事,找出不足,并聚焦問題。注意不只是一遍遍地做同一件事,而是每次都關注自己什么地方錯了,試著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
(2)用“三個F”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什么是心理表征?舉個例子,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便會在腦海中“看到”那幅著名的油畫形象,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征。在學習一項技能時,心理表征能對信息有效編碼,心理表征的數量和質量將杰出人物與其他人區別開來。
創建心理表征的“三個F”,就是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糾正(fix it)。
將技能分解成一些組成部分,以便反復練習,并且有效地分析、確定不足之處,想各種辦法解決。
(3)努力復制杰出人物的成就,比較在同樣情境之下,你的處理與大師處理的差距,觀察自己到底遺漏了什么,失敗了就停下來思考為什么,然后再復制,一旦失敗了再思考,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
5.跨越停滯階段。
遇到停滯階段,在每一種練習中都很常見。當我們遇到能力上限,不論練習多久,都沒辦法提高自己時,就應當意識你已進入停滯階段。
要跨越停滯階段,最好的辦法就是:攻克特定弱點。
任何一項相當復雜的技能,都涉及一系列的組成部分,你可能更擅長其中的某些, 不太擅長另一些。
當你發現自己再難以提高時,可能只是那項技能中的一兩個組成部分在妨礙你,而不是所有部分在絆住你。問題是, 到底是哪些呢?
為找出問題,你得想辦法稍微逼自己一下。因為這些“停滯點”時時刻刻都在,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易察覺,讓自己稍稍超出正常狀態可以幫助你搞清自己的“停滯點”在哪里。
6.保持動機。
保持動機也許是每個投入到有目的訓練或刻意練習者最終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1)留出固定的時間練習。例如早晨一起床就開始練習,那個時候專門留給練習,不受到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擾。固定的時間還會制造一種儀式感,養成一種習慣與責任。
(2)找出可能干擾你練習的干擾項,并將其影響控制在最小。比如你可能被手機分神,就把它關機。
(3)增加繼續前行的傾向。一旦你已經練習一段時間,并且可以看到結果了,那么進一步學習給你的感覺更像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一種代價。所以只管去做,行動的力量能成為你動機的一部分。
另一個重要的動機因素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這種信念的力量十分強大,甚至可以戰勝現實。摒棄你以為自己“夠不著”的想法,大膽去闖、去試!
此外,外部動機的一種最強烈的方式是社會動機。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是其他人的認可與崇拜。
如果你有一群和你一樣喜歡做同樣事情的朋友,你就擁有了一個內部支持體系。所以,可以將對同一件事情感興趣的人聚集起來,或加入一個現有團體,并且將團體隊友的鼓勵、理解、支持作為你達到自己目標的額外動機。
做到上面任何一條都需要我們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承受難以想象的熬人和乏味,沒有捷徑可走。
任何一個行業或領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變得杰出,有效的練習也許有很多類型,但最有效的基本路線圖只有刻意練習。
然而,當刻意練習成為人生常態時,你便會有更多的選擇和滿足感。刻意練習適合每一位有夢想,且愿意為了夢想山一程水一程跋涉的人們。
我是Dr.彭。
最喜歡你們一言不合就關注的樣子。
聽說點贊此文的,都進了福布斯排行榜。
我們一起成長。
END.
原創版權,轉載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