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蘇東坡傳》十三
“腹有詩書氣自華”。各位同學早上好,新一天的每日一讀將從這一刻開始。今天,我們的閱讀任務是林語堂《蘇東坡傳》的第十三章。請大家翻開書本跟隨我的朗讀開始閱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1、蘇氏一家到達京都后遇到了什么事?
2、為什么蘇東坡現在名氣甚大,受人歡迎?
札記分享1:陳誠
蘇氏兄弟到達京都時,遇到了一件怪事,到了陳橋門,門吏竟然不讓蘇東坡進城,兄弟二人只得折回??勺髡吡终Z堂認為,不是皇上不見蘇東坡,也許是時局醞釀巨變,不愿讓蘇東坡見到皇上。
對于蘇東坡這一時期名氣甚大,一部分是他親自指揮修筑大壩治理水患,奮不顧身搶救城池。又一部分是他關心囚犯的健康與福利,而這些囚犯大多是無力還貸的農民百姓,因此囚犯的家屬對蘇東坡十分感激,因為他這一點是其他的太守做不到的。他還會給因公事出差的低級軍士發路費,這使得他更得人心,更受歡迎。這樣的官吏,怎么可能不受農民百姓歡迎呢?這樣的官吏,怎么可能不受農民百姓愛戴呢?
本章中,通過蘇東坡筑大壩修黃樓,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合格的建筑師和工程師。
點評1:王儒會
今天“黃樓”一章節的分享,乃相識蘇東坡的再現。陳誠同學一席話,將此章節兩個問題的答案大致地概括了出來,并且思路清晰,回答問題時井井有條。由此可見這位同學有去看文章,有去斟酌札記中的字句。但某家認為這位同學還不夠。對于文章的閱讀與感悟,我們的認識還是需要有一定高度的。本章節我們所認識的,是一個充實、練達、忠貞的蘇東坡,當然,知道這些是遠不夠的。如此應怎生奈何呢?這就應當返回去品讀文本了,找出一些能夠體現他這些精神品質的事例。這位同學所寫的:蘇東坡為人民百姓艱難治水,關心囚犯的健康福利等等,雖寫出事例,但他卻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顯然,這是被札記中的兩個問題所限制了思想。這是陳誠同學札記的一缺,也是同學們寫札記的一缺。因此,我們往后寫札記時自然不可局限于本章節給我們的問題,當暢所欲言,由文本的內容聯想到的東西,都可言語。希望這位同學對于寫札記立志且堅,改不足,終成事!
札記分享2:王友楠
在本章中,蘇東坡的密州官行隨之結束,與子由一起進入京城另受封調。在這時,他們遇到了一個怪事,被守城的官吏攔住,不讓進入京城,而這件事多半是當權者所為。也難怪,一位在文壇和政壇有著極大地位的人,怎會不危及到當權者對政權的掌控呢?但也由此可見蘇東坡對人民,對官員,對皇帝的影響之深。這一次的不讓入京城,卻讓他到了徐州從官,更加高漲了他的地位。在徐州期間,蘇東坡為民造??梢泽w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治理洪災,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不止如此,他還十分關心囚犯和底層群眾,為他們送去了自己的一份關懷。單憑這兩點,就足以稱其為為民為國的一位名臣,更何況再加上其在學術界高尚的地位,足以讓蘇東坡現在的名氣甚大,受世人所愛戴、歡迎。甚至連當權者的抹黑都無法動搖其在群眾心中的地位。所以,我認為在此時的蘇東坡才是最真實,最完整的蘇東坡,一位為民造福,令人愛戴的蘇東坡。
點評2:丁舒琪
本章的第一個任務為概括,問題問了蘇氏一家到達京都后遇到了什么事,王友楠同學的札記分享中概括了這件怪事,從中體現了當權派此時已認為蘇東坡對朝政有著很大的影響,文中提到皇帝每當閱讀蘇東坡的作品時,總是大肆夸獎,已然讓當權派恐懼,可以預料到此事之后,定有更大的危險等著蘇東坡,而除此原因,還有關于蘇東坡的名氣日漸生大,我認為在本章中,蘇東坡治水成功后,在洪水撤退之時,他并不安心,即刻上奏,要求把石頭改用為堅固的木材,而他這樣做也使徐州人民更為安心,從這也可以看出他的為民著想。但他名氣甚大并不單單是因為他治水的成功,王友楠同學也寫了第二個原因,“為囚犯送去了自己的關懷”,在他擔任徐州太守時,所做的事,而他所做之事并非是一般之事,應該說是在為太守者中絕無僅有的,人們都只有想到要去做,但只有蘇東坡肯去做。他親身視察監獄,要知道,太守可以不用親自去視察監獄的,只需交給手下人去做就可以了,而且監獄是何等地方啊!為太守者一般都不去監獄的,是的,一般身份高貴的人都會嫌棄這些關押囚犯的地方——即使是個地方太守——蘇東坡親自去監獄,關鍵是他還關心囚犯的健康,專門指定醫生為囚犯治病,這算是囚犯的福利了。因為在一般太守的手下,人家只會管囚犯到底是不是因為鞭打而死,囚犯若因病而死,太守還開心呢!還少了一樁麻煩事,不用擔心囚犯會因為被自己鞭打而死,這樣自己還得受罰,而蘇東坡卻對囚犯們十分地關心,致使囚犯的家人們十分感激他。王友楠在最后還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對蘇東坡的評價也是高的,可見蘇東坡對王友楠同學的影響,以及王友楠同學對《蘇東坡傳》本章的理解,我認為蘇東坡當時的名氣甚大,尤為整個學術界的愛戴,其人,其事,其詩都被尊敬與敬仰,而正因為他深得眾望,他之后的被捕與審判才會轟動一時,成為當時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