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于網絡
周末兩天都在看電視劇《于成龍》,不僅感受著屬于那個年代的國家興衰、官場紛雜,也學習到了不少歷史常識和感觸到了些許內容。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后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于成龍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
在清朝有一種皇上恩賜較“卓異“。卓異是指杰出之人,在清朝被皇帝恩賜封賞“卓異”乃所有朝廷官員為官一生所夢寐以求的東西,而于成龍憑借其一身正氣、為民所想、心懷天下三次得此殊榮,可見其人的不同尋常和偉大之處。
前段時間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了《于成龍》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為當今為官者定一優秀典范,樹立一個高大、無私、一心為民的為官形象。
老家山西乃藏龍臥虎之地,歷史上既然出過那么多的偉大人物,如司馬光、柳宗元、白居易等,當然還有我們的文章主角于成龍,以前從來不知,實在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