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也讀過不少書,可是這些書現在再拿出來看的時候,你還記得嗎?
是不是發現,這些書基本是白讀了?
其實,今天能從書中看到的價值,過去看不到;過去在書中看到的東西,今天基本記不得。
從上學開始,老師教給我們的讀書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畫線或者摘抄。
我們讀書的過程,就是不斷記錄新知識的過程。
可現在看來,那些摘抄下來的名言警句,卻讓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聽過了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不是很尷尬?
因此,必須進行讀書方法的升級,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
原始的讀書方法,花很多時間去閱讀一本新書,去記錄新的名言警句,卻從不花時間去加工這些信息,將其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這樣,我們看似節約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時間和精力,以便能夠讀更多的新書,但卻是把最有價值的工作放棄了。
所以說,放慢速度,才能讓讀書事半功倍。
讀書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和思考力,將獲得的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網絡狀的聯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內化知識,形成新行為的暗示,才能去實踐,提升我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