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 ? ? ? ??—戴維.斯塔.喬丹
這個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
曾經有個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差,50個選擇題只能選對幾個。后來來了個新老師,幾次考試下來,老師發現有很多明顯的錯誤選項他卻選了。經過談心才知道,很多老師和學生都不喜歡他,成績好壞也不會影響他的生活,于是他就破罐子破摔,能做對的也故意做錯。了解這些之后,老師跟學生打了一個很奇怪的賭:如果學生能把50道選擇題全做錯,老師將給他特殊獎勵。該學生覺得很刺激也很簡單,就欣然答應。幾次考試下來,學生發現每次考試中都會有幾道題目找不到錯誤答案。為了能排除正確答案,他開始認真學習。最后他終于成功把所有題目做錯,老師滿意地給了他0分,也給了他特殊的獎勵。不要問我特殊獎勵是什么,如果想知道,就去偶遇這樣的老師吧。
在這個故事中,有兩種老師:一種認為學生不行,基本對其放棄治療;另一種是認為學生聰明但需要引導。
第一種老師也許也很負責,平時沒少監督學生做功課,逼迫他們花更多時間在學習上。當一切努力似乎都徒勞無功時,老師真的是氣急敗壞,失去了剛開始的耐心和責任心。最后老師不得不承認這學生就這樣,懶惰、愚鈍、無可救藥。
第二種老師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從心底里覺得這個學生聰明只是缺乏正確的指引。
通過這個例子我想告訴大家,如果從心底里都覺得“不如常人”,無論多么注意自己的言行,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為表面的言行終究掩飾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怎么也教不好”。
記得高中前兩年,我很討厭英語,甚至覺得英語可能是我這輩子的陰影。我每天起的比別人早,學的別人晚,英語課代表都沒我在英語上面花的時間多,但結果卻考的比我好。我覺得老天太不公平,也懷疑我是不是天生不是學英語的料。
高三的時候,學習壓力比較大,可能是壓力觸發了某個開關,讓我開了竅,心態來了180度大轉彎,一個口號常回蕩在嗓子眼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足夠想,你就能做到。那時我不再把英語當成我的絆腳石,而是登上名校的墊腳石。果不其然,半年之內,英語成績從以前的60幾分提升到110以上。這些進步與努力有關,但更需要心底對自己的認可:之所以能,是因為你相信自己能。
作為學生,你有沒有懷疑過:我比別人笨,再努力也超不過別人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懷疑過:我的孩子比別人家的笨,笨鳥先飛的道理我還是懂得,我要多逼迫他多花點時間。
作為追求者,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么“吃藕”,怎么配得上女神。
這些想法是精神的蛀蟲,會慢慢磨損前行的動力。不管以前怎么樣,希望從這一刻開始,從心底覺得自己能。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