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ABC模式
當我們碰到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時,我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不斷想它,這些思緒很快就會凝聚成想法(Belief),這些思緒會變成習慣,我們不會意識到我們的這些想法。這些想法并不是待在那里不動的,他們會引起后果(Consequece),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這些想法的直接后果。它是我們放棄、頹喪或是振作、再嘗試的關鍵。
A——代表不好的事。不好的事可能是任何負面的事件,比如不愉快的假期,與好友吵架,心愛的人離去等。
C——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與行為,似乎是不愉快的事情直接產生后果。
B——代表對不幸事件的看法與解釋,才會引起某種特定的看法。
ABC日記,捕捉自己的想法
ABC日記分為三欄,
第一欄描述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幾乎可以是任何事情——水管漏了、朋友皺眉頭、一直哭的孩子、配偶對你忽視等。盡量客觀地記錄下實際情況,不用對這個情況進行評估。
第二欄寫想法,想法是你對不好的事情的解釋。請注意把你的想法跟你的感覺分開(感覺屬于后果),“我毀了我的節食計劃”“我感覺自己很無能”等是想法,我們可以評估這些想法是否正確。
第三欄寫后果,記錄不好的事之后你的感覺和行為。"我覺得很疲倦,沒有力氣","我讓他向我道歉"等是行為。
【I】請自行完成
給總結,行動步驟,押著原文講
碰到糟心事(Adversity),你會怎么辦?
通常,我們頭腦會不斷回放這件事,思緒不受控制般,總是飄回到這件不好的事情(Adversity)上。
你知道么,當我們的思緒反反復復replay發生的不好事情上,這些無意識的思緒就會演變成我們的想法(Belief),形成對待這類事的思維套路。接下來,這些想法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會產生相應的后果(Consequece)。
有的人,遇到困難,越挫越勇;
有的人,遇到困難,一蹶不振;
我們還覺得有些人特別樂觀;有些人特別悲觀;
甚至以為行為模式是天生的,即所謂性格。
在這里,我們有一個神奇的辦法來逆轉消極退縮的“性格”。
稱之為ABC日記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這可能是任何讓你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跟朋友吵架,被子女嘲笑,你的請求得不到回應等等。
A還可以細分成兩類,一類是絕大部分人都覺得是負面的事情,比如生病,吵架;另一類是其他人可能不在意,但是引起你負面情感的事情。(補充原文沒有的內容)
C(Consequece)——代表后果,引起你負面情緒的事件發生之后,你的感受與行為。請注意,我們通常以為if A 發生,我們一定會C。
B(Belief)——代表我們對A的看法與解釋。很多情況下,我們并不能自覺意識到B的存在。
ABC日記怎么寫?
一頁紙,均分三欄
第一欄:描述你的A
可以是任何讓你不愉快的事情——喜歡的食物發霉了,朋友沒有跟你打招呼。
想象你是用第三人稱來看待這件事,盡量保持客觀,避免使用任何會引起你情緒波動的詞匯。比如“他又沒有看我。”“媽媽總是在說我。” “又”、“總是”,這些詞其實也會引起你對過去事情的負面想法,以至于加重這次事件的惡劣感受。不妨這樣寫:“2015年3月3日,我跟小王打招呼,他沒有跟我打招呼。”
甚至可以寫“2015年3月3日,小張跟小王打招呼,小王沒有給小張打招呼。”
越客觀越好。
哪種記錄方式能引發你負面情緒越少,就請用哪種。
避免把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寫入。
其實,熟練之后,你會發現,當你使用"又",“總是”這些詞匯時,你是在評價這件事,而不是客觀描述。
第二欄寫想法B
想法B是你對A的解釋。
A“2015年3月3日,小張跟小王打招呼,小王沒有給小張打招呼。”的B是“小王也許沒有看到小張”,“小王說得很輕,小張沒有聽到。”
要留意,想法B跟你的感覺是兩回事。
“我很痛苦”,這是感覺。
“我把這件事搞砸了。”這是想法。
區分這兩者,是ABC日記成功的關鍵。
感覺能夠直接作用到你的行為,想法則是影響你,讓你產生這個感覺的因素,幕后推手。一旦你能區分想法B和感覺C,切分這兩者,你的ABC日記就很容易起到神奇的效果。
第三欄寫后果C,記錄A發生后,你的感覺和行為。
有些事情發生后,我們并沒有肢體行動,但實際上在心理層面已經有了“行動”——感覺。
ABC日記運用熟練的話,我們在A發生后,發現自己不一定會有負面的C。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會更加寬廣,心態也會越來越積極。
總結:
當一件不好的事A發生時,先別忙著反應,別讓這件事反反復復自動占據你的頭腦。
我們來用ABC日記應對。
拿一張紙
記下A這件事—— 客觀的,盡量抽離情緒
再寫B——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檢查一下,任何涉及感受的字句都要刪掉,重來。
然后C——看完AB之后,你現在的感覺和行為是什么。
養成記ABC日記習慣后,遇到同類事,不妨再翻翻以前的記錄。
【A1】請回憶一件最近自己遇到的不好的事情,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導致了什么樣的結果,自己當時的想法是什么?
上周末跟朋友約了一下午的狼人殺的面殺。本來呢,是覺得自己雖然不是熟練玩家,但至少應該過得去吧。誰想跑過去后,大家開場就是一堆術語,幾乎每一句我都需要其他人照顧性質的給我翻譯一下。
輪到我發言的時候,也是不知道說什么。一場游戲結束,毫無懸念的成為全場最糟糕的玩家。而其他人呢,一個個出口成章。在我看不清局勢的情況下,他們滔滔不絕,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中,術語也用得利落。顯得特別聰明~~~~!!
這個心理落差太大了。
在第一場游戲表現糟糕后,我接著又毫無懸念的成為第二場、第三場的最差選手。
狼人殺是個語言煽動類游戲,又是一個跟邏輯相關,考驗臨場機變的游戲。
好吧,這件事給我的刺激是,當時覺得自己邏輯糟糕透了,話也不會說,簡直想人間蒸發。玩游戲的時候,就希望大家不要看到我。最難受的時候,簡直想奪門而出,在朋友異樣的眼神下,遁走。
狼人殺面殺對我的刺激太大,死撐完一下午之后,回家就去找狼人殺的視頻,知乎上學狼人殺的術語。哪里跌倒,哪里站起來嘛~最近晚上都在網殺。
總結:
如果用ABC日記來復盤上周狼人殺面殺的痛苦經歷。
A 跟朋友狼人殺,成為全場最不會玩的玩家。
B 為什么會這樣?很久沒有玩了,出現的新術語不知道,不熟悉狼人殺套路,犯了新人常犯的錯誤,但是,心態上不覺得自己是新人——很久之前玩過。
C 因為不覺得自己是新人,而使自己很難過,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
【A2】以后遇到類似不開心的事情,運用這個知識點,我會怎么做?
這段時間都會玩狼人殺。記錄三盤因為我的失誤而失敗的局,用ABC日記法。
注意:客觀記錄A
把三盤游戲記錄的ABC對照看,發現有沒有共同點,有沒有不同點。三份日記之后,我有沒有產生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