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年以后,老刀回到那片土生土長的土地前,準會想起高考那天一個遙遠的下午。
老刀,是我認識的高中同學,他最大的能力要說他的出神入化的數學推算能力,只要是數學題,甭管是奧數題還是奧數題,他都能很快解答出去。
他天生就是一個理科生,干嘛來跟我們讀什么文科呢?我很不解。但我更不解的是居然他的文科也比我們好,每次歷史考試,他的分數都能比我高。看來這世界是有天才的。
高考那年,他考了600多分,照說這分數上華南師范不成問題,可惜他志愿填錯了,糊里糊涂去了中南大學,又糊里糊涂讀了一個很冷門的文科專業。
他的教師夢就此夢斷了。
原來,天才也有夢斷的時候。
2
莫扎特,一個音樂天才,神到什么程度呢?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能準確分辨各種樂器演奏出來的音調是“高于中央C音的第二個八度音的升A調,還是低于中央C音的降E調。”
如果你不懂這專業術語是啥,不用擔心。因為我也不知道。在音樂上,這種分辨能力被稱為“完美音高”,大概在1萬個人中,只有1個人具備這種能力,可以說是萬里挑一。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天才,在成為名作曲家之前,也要經歷十多年艱苦而專業訓練。
著名的鋼琴家郎朗曾說過一句話:
“沒有勤奮就沒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將其理解為一種無限的伸展性,也許一個人只要具備一丁點兒天才,就可以擴展成很大。”
原來,天才,也是要靠后天不斷的努力來成就。
3
這世上總有那么一部分人,他們才華橫溢,天賦異稟。當你還在苦苦求立方體的面積時,他們已經在鉆研微積分了;當你還在為寫一封情信不可得的時候,他們的暢銷書已經在市面上大賣;當你挑燈夜戰只為考試能拿到一個高分時,他們已經過雅思,漂洋過海留學去了。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缺這種人,他們仿佛生來就帶著耀眼的光環,就是為了讓人膜拜的,他們是人類中最聰明、最富有創造力的一部分人,所以我們給他們冠以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天才。
然而,我們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4
有個同學在微信后臺問我,“老師,你承不承認這世上有天才的存在,他們什么也不用做就能輕輕松松拿到獎學金、過專四,而我,不管多么努力,似乎總是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沒錯。你說你要過專四考試,可你一邊刷朋友圈一邊做英語習題;你說你要拿獎學金,可你忍受不了學習過程的辛苦;你喜歡某個女生,可你卻不敢去行動。
你開始抱怨,唉聲嘆氣,為什么上天沒有給你和他們一樣的好智力呢?
小時候,我們意氣風發。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后來慢慢長大,發現天馬行空,與眾不同,是少數天才的事。他們所取得的成就,發出的光芒,是讓我們羨慕不已。然而,我們要做并不是效仿他,因為,一個人有沒有天才是一件很快就能做出判斷的事,如果沒有,就要勤于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普通,敢于坦然地承認自己的普通。畢竟,天才有天才的活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倘若混為一談,就將顧此失彼。
對于我來說,不是天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喪失斗志。
5
上學以來,我的學習成績不算低,很多人都覺得我比較聰明,其實我知道,我僅僅比別人多了一份努力,多了一份堅持。
上高一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數學已經跟不上比人的腳步了,學起來很吃力。就是在那一年的暑假,我把高中所有的數學書,認認真真看了一遍,里面的習題,也認認真真做了一次,又不懂都圈出來,開學后去問老師,到了高二,數學成績才有所進步。高考那一年,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
就拿我現在來說,每天有大量的工作,大量的學習任務,為了能做到日更,我每天晚上10點到12點,都會打開電腦,一個字一個字去寫,一個字一個字去敲打,有時寫不出來,也逼著自己坐在電腦前去思考,去構思。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員,大可不必為此唉聲嘆氣。
沒錯,這個世界確實需要那些才華橫溢改變世界的人,也同樣需要我這樣平平無奇,卻始終都在堅持的人,也許到了最后,我仍舊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但至少我曾經為了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歡的努力過,至于結果,老天自有安排。
做一個普通人,挺好!
近期熱文:
飛哥有話說,專注于探求大學生學習、讀書、生活那些事,今天是日更第13天。
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用,喜歡就點贊或者簡信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