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開我們三年了。從父親離開以后,我好像才真正的長大了。感覺父親走了以后好多東西都不一樣了。以前來往親密的一些人,仿佛不再像以前那么親密了。天天口口聲聲喊著如何如何尊敬父親的人,好像對他的離開也沒有那么在意。父親下葬那天我在他老人家的新家門口思緒萬千。當我跪下叩首的那一瞬間,情緒的堤壩崩塌了,而我也不知道在壓抑什么,不敢失聲痛哭,只是無聲的淚如雨下。以前難過時總有父親寬厚的肩膀。父親走了,天崩地陷了!再也沒有寬厚的肩膀可以讓我肆意依靠。
父親走了,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人走茶涼。曾經一直以為的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人。也因為在父親的葬禮上一點小小的誤會而不再那么親密了。我一直以為自己從小都在一個充滿溫情的家族長大。直到父親走了,我才恍然大悟。這一切的溫暖都是父母給的。因為德高望重的父親在,他們都顯得那么溫情。
忽然想起,父親在的時候,經常拿山腳下的水磨房來比較人情冷暖。
小時候,山腳下的水磨房人氣最旺。白天黑夜總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幾乎沒有哪一家能夠富足到全吃大米。總會搭配一些苞米面,金黃金黃的苞米面和大米混在一起,俗稱“金裹銀”。再加上家家都養豬,小豬也要吃苞米面,只是比人吃的粗糙一點。包子饅頭也都是自己背上小麥去水磨房磨面回家來吃。所以,家家都要去水磨房。像父親這樣整日忙碌的人還經常晚上抽時間去磨坊。故此,水磨房白天晚上都是最熱鬧的地方。
也不記得那水磨房是否屬于私人的,去磨面的人用不用繳費或者拿糧食給水磨房主人。后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也很少吃苞米面了。再加上村里通電了,有一點錢的村民都開始買上電磨了,小型的那種。水磨房失去了曾經的熱鬧,偶爾還會看見幾個人。再后來,大家都把水磨房忘記了。因為不需要了,水磨房也就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記得初長成人的我們感受到人情冷暖時,父親總舉例水磨房。他說,你看以前為啥人人都去水磨房?因為生活需要啊!現在為啥都不去了,而且幾乎把它遺忘了呢?因為用不著啊!
干了一輩子農活的父親看得多通透啊?所謂人情冷暖,不過也就是實用主義罷了。很正常啊!當你被別人需要時,自然而然捧你!當你不再被需要時,人家雖然不踩你,但也沒必要再捧你了吧!
我想,真正能給與溫暖的只有父母,還有自己。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好好愛媽媽。給她足夠的溫暖。讓人間疾苦盡量不要那么苦。我只要好好愛我需要愛的人就好了,何必在意是否還有人去水磨房,或者還有沒有水磨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