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1月5日,哲思專題與想法專題聯合舉辦了以“春夏秋冬”相關素材為背景的哲思主題征文活動,簡友們反響熱烈,截稿后仍有稿件投入,在此一并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希望您繼續關注哲思與想法專題。為期22天的時間里我們收到的投稿以三位數計,其中推至首頁的就有40篇之多。經哲思、想法專題各編輯的激烈討論,依據文章點擊率、喜歡數、評論數、發布時間以及文章質量綜合評定,選拔出21篇文章晉級,交由本次比賽評委會評比。經各評委投票決定,選出以下14篇文章獲獎。
一等獎:一名,88元現金+簡書包一個。
坐在關了燈以后的房間,類似于眼皮落下,類似于死亡。
黑暗的窗外,近在咫尺的樹影,撲朔迷離,讓他回憶起許多年前的一位朋友——生硬,扭曲,光滑,冷,潮濕,無葉,尖端瘦,無邏輯的拐折,不斷橫生枝杈,錯亂——因自殺而死。他,代替了他的一部分死去,讓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自殺了。
為什么呢?
他也不清楚。
也許,死亡更堅實,而存在更虛無。他喜歡虛無。
二等獎:三名,68元現金+簡書原創筆記本一本。
賞雨。佛說:止觀。把思緒全部拋開,全心全意的完全集中于那一滴滴雨上,不用擔心你的心會變得狹窄,你的注意力越集中,你的心會變得愈加寧靜,寬廣與柔和,好像萬物都停止了一般,這就是“止”,就像是湖面的漣漪消失了,你就會清楚地看到湖底的景象,你才可開始觀,里才能理解斑斕的世界。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雨里載的是怎樣的生活情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雨里藏著的是怎樣的愁緒?"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雨里又含的是怎樣的瀟灑?
春夏秋冬,實指四季,虛指卻可以包羅萬物。
以之比人,童年為春,壯年為夏,暮年為秋,冬則終焉。
以之比一天,早晨為春,白晝為夏,傍晚為秋,長夜為冬。
以之比任何一事,興起為春,正當時為夏,盛而衰為秋,終止則為冬。
可見,這世上的得失、榮辱、無常、苦樂,都藏在其間。
轉念作想,這得失榮辱、喜怒哀樂本身,又何嘗不是又一對“春夏秋冬”呢?
喜為春,樂為夏,怒為秋,哀為冬;得為春,榮為夏,辱為秋,失為冬。
儒家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蔽以?,這喜怒哀樂,本是科學最輕看的主觀情緒,何足以關乎“天下之達道”、“大本”?
原來,四季,如天地的情緒;天地有四時之序列,人生也有喜怒哀樂之交替,道理相通。
有一天,你發現,曾經你匆匆追趕的,其實就在你身后。你是否會轉身,張開雙臂,說“我愛你”?
如果有一天,你轉身以后,發現原來只需要轉身就能擁抱的一切,如今已離你遠去,你是否會珍惜生命中的所有?
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中,有這樣一個“奇跡問題”:
So, when you wake up tomorrow morning, what might be the small change that will make you say to yourself, ‘Wow, something must have happened—the problem is gone!’?
如果,你轉身以后,所有的迷惑都奇跡般消失,你會在哪些變化中,尋證自己的覺悟?
是否,是心中那一句“我愛你”?
其實迷惑,本是虛妄。心性本凈,客塵所染。
優秀作品獎:十名,排名不分先后,獎金20元。
獲獎者獎金將于1月11日打入其簡書賬戶,請注意查收。如有遺漏,請聯系哲思或想法專題主編。
獲得一、二等獎的作者請將收貨地址發簡信至哲思主編梁光宇處。
以上獎項不可重復獲得,祝賀他們!本次活動所有作品著作權仍歸作者本人所有,非經允許,不得轉載,轉載請簡信作者索要授權。
特別注意:本次活動所有投稿作品請勿撤回或刪除,活動電子合集在接下來兩個月內整理結集,結集時還將再次篩選本次活動的所有作品。
最后,感謝參與本次征文最終評審的各位主編,感謝他們辛苦審稿,愛你們~
他們是:
連載專題主編:一鳴
語言學習專題主編:南下的夏天
散文專題主編:劉秀玲
人物專題:一棵花白
詩專題主編:陳汐年
藝術?文化專題主編:Jingjingx
簡書編輯:amumum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謝為本次征文活動辛苦付出的所有作者、工作人員以及支持我們的簡友們,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