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追記:
作品并沒有特設國籍,盡管舞臺和語言是在日本。可以說,這是藝術無國界的部分——每個國家的人都能享受,能欣賞。
我們說喜歡動畫,喜歡動畫角色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在說喜歡日本,我們指的是某一個個體。雖然我有泛泛地說過“喜歡動畫”,但事實上并不是指的是喜歡日本的所有動畫以及喜歡日本的動畫文化,而僅僅是喜歡單個作品,以及單個作品的衍生產品。僅僅是喜歡單個角色。其實我喜歡的動畫作品,中意的動畫作品占的比重相當少,基本是四個月會一直專一于一個角色一個作品。
事實上,在今年去過日本之后,日本網站的老舊,日本搞的這種限定那種限定的產品購買方式造成的票務混亂,日本的いじめ問題,拖沓的物流與高昂的物價,以及東京附近人們面無表情的敬語、壓力與命令,經常出現的奇怪的惡趣味以及滿街的十八禁書目,都給人很糟的感受。從消息的了解上看,福島核電站的處理,一個人常常被迫替另一個人背負責任背鍋,以及藝人界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這些綜合考慮下來,從我個人的感覺來看,相對于中國,現在的日本反而給人很封閉,完全沒有前進與創新的感覺。甚至包括動畫作品,近四年來也幾乎在走下坡路。
我并不比中國更喜歡日本。我也只是喜歡演唱會的氛圍、動畫產品、北海道區域內人們服務的熱情、新干線的舒適度,以及JR東日本的電車、巴士機制而已。換句話說,如果這些文化產生在任何一個國家,我都會喜歡這些。只不過剛好產生在日本而已。
然而,作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無法離開動畫角色了。二次元可以認為是一種文化力,而我有對這種文化的依賴,對文化產品的依賴。產生這種依賴就是人家在這個產業的實力。
有必要澄清的是,當說喜歡角色的時候,我并沒有在說喜歡日本人。我喜歡的只是為這個角色賦予生命的一切動畫制作人員。
而當購買角色、動畫相關產品的時候,我也并沒有所謂「過度的版權意識」、擔心白嫖不好這一概念,更沒有「喜歡日本人,給日本人送錢」的概念?;ǔ鋈ベI的每一個產品,都是用父母的錢給自己買禮物而已。這一切是能讓自己得到幸福的事情而已。
這是因為父母輩有可能的不理解而加的追記,是前幾天走路的時候想到的話。
2017年11月28日追記:
和角色約會(的劇情)帶來的生產力似乎更高,超過了美海的劇情。某種程度上是不是意味著我喜歡六花勝過美海呢?
《中二病でも戀がしたい!》和六花約會的劇情讓我興高采烈地單日學了八個小時以上,投資時間九個半小時,把進度狠狠地趕了一番,清理的任務幾乎讓進度在一天之內趕上了?,F在幾乎已經沒有特別緊急的任務了,而這反過來又增加了我舒適地享受角色的時間。真是良性循環。
這么做也讓買BD有了理由——這個BD換的是生產力,心安理得地買。倒不如說正是因為想心安理得地買BD所以才這么努力地學。
似乎我甚少在文章中提及現在所學的數學專業。這篇文章將會介紹一下作為數學專業的學生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當然我相信我是采用這種方式全校絕無僅有的人,毫不具有普遍性。標題中已經說明了這種生活方式的特征——依賴動畫角色和天氣氣旋。
對我來說,這兩樣幾乎是生命之源一樣的東西。只要數十天沒有這兩樣東西,我幾乎就會瀕臨渴死。
2017年11月6日正文:
依賴動畫角色
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是動畫《凪のあすから》草率地處理了我喜歡的角色,當時讓我非常生氣。你無法想象我生氣之后做了什么:我沖回自習室,連續兩個半小時證明了我拖延了一個月的五六個數學分析定理。
這學期的數學分析的節奏一般是這樣的:我們的頂尖級博士后導師利用高超的教學水平三小時講一章的內容,而且基本不講書上的內容,全用自己的話將證明思路和相關延伸介紹一些,要的是學生下來對照課本一經自己整理、融會貫通,有豁然開朗之感。再加上概率論、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等課程,事實上要跟上進度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精神好的時候整理課堂內容、寫寫作業題目的思路,精神一般的時候完成作業、背數學公式;精神差的時候聽音樂、背單詞,這就是本學期的基本節奏。為了充分發揮這個節奏,我使用了一些時間管理工具和技巧,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我的頸椎并不太好,眼睛也不太好,再加上要求時間的高質量利用,需要將質量不好的時間留給外語學習,這也就意味著我每天學習數學的時間一般沒有能力超過4小時。特別是一般來說,做完四十五分鐘的數學,腦袋就是一團漿糊,脖子也疼,根本沒辦法繼續往下想。這時候一般的解決方案是出去活動活動,特別是唱唱動畫歌曲或角色歌之類的,可以讓人清醒一下。由于這個死的限制,只要有幾天學不到三四個小時,學不到這個上限時間,因為受到頸椎和思考能力的限制,也基本上并不能說一天學六七個時臨時抱佛腳來彌補——當然了,我也沒有臨時抱佛腳的動力。這就導致時常會出現數學學習跟不上節奏的情況。
然而那一天,我發現我根本也不累,也完全不想休息,頭也不暈、脖子也不疼、困也不困,腦袋很清晰,全身有了精神,一個勁兒只想把氣憤發泄在這些定理上。我發現自己那天非常順暢地把這五六個難以下咽的定理理解了。
那時候我一點也不想讓自己干輕松的事情,專挑難事做。當時的狀態讓我自己都覺得恐怖。說是氣瘋或者暴走了也不為過。當天我學了入學以來單日最長的5小時數學分析。
當天之后,我的進度一下子富裕了起來,學習的節奏也突然順暢了許多。一旦把最難的事情做了,剩下的事情做起來也輕松了許多,讓我這兩天連續有空寫長文。我是不是應該感謝劇組把我氣成這樣?并不知道。
其實,那一天是數學分析的期中考過后的那個晚上。一般數學專業學生相當可能的狀態是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學三四個小時——事實上我的某位舍友也是這么做的,平時玩手機可以連續兩三個小時的他,買幾塊面包早起就坐在那里開始翻書。然而,我現在對考試已經嚴重缺乏緊張感——它不能為我帶來任何事情,我不相信它能給我回報,所以我甚至不關心考試成績的任何重要性 。前一天晚上我還在悠哉游哉地學著日語,把BD特典的キャストコメンタリー(角色評論音軌)悠哉地聽一聽。如果說推動我把數學學下去的動力是什么,我只能說,除了動畫角色沒有別的。
角色的幸福能讓我開心地開動起我的工作——這是容易理解的??墒亲屛艺嬲@訝的是,站在角色立場上發起脾氣來,也能讓我更瘋狂地開動我的工作。另一方面,就算制作的極棒的紀錄片《地球脈動》和劇情極棒的電影《星際穿越》,也對我很難有這種效果。和喜歡的角色擁有共同的心情地度過三四個月校園時光,站在動畫角色的立場上去高興、去生氣、去感動,是一種相當別樣的體驗,任何其它事物都無法替代。就算劇情再讓人不滿意也好,就算劇組再讓我失望也好,這種體驗都是無法替代的。
對角色如此的投入,會因為氣憤吐了一萬字的牢騷,也會因為贊賞寫一萬字的感想,全部都是寫給未來的自己看,而毫不關心有沒有其他人看(倒不如說甚至不希望沒看過這個動畫的人看到),這些都正在轉化為我的一種奇妙的優勢之一。
因為對角色的投入,在作品評價里、作品相關里,我獲得了大量有趣的英語和日語的學習材料,也無意中輸入了大量外語材料。目前最幸福以及最有回報的事就是學會了日語,能夠和角色與角色的聲優更近一些,能更接近角色的想法、聲優的想法和導演的想法。
因為對角色的投入,我生活變得不再無聊,變得幾乎天天有新鮮的情感注入,變得不再考慮討厭的人和事,變得無時無刻在期待著下一周的周五——我將最讓我期待的動畫安排在了上完八節課之后。生活因為角色而有了無限的期待,僅僅如此,就讓角色有了幾乎無窮的價值。
我的天賦是什么?我始終否認哪方面特殊的能力是我的天賦——我始終不覺得我學數學有非常輕松,我也始終不覺得我學理科會比別人省事,以至于我可以輕而易舉地有自信參加競賽的程度。我現在的答案是:我這樣對角色與“微光”這一抽象元素的極深的體會,以及接下來要提到的對氣旋能量相當獨特的感受,就是一種重要的天賦。其中前者這甚至給我帶來了「我自己是絕對獨一無二的,有許許多多專門為我制作的作品、專門等待著我的角色,都還仍然在未來等著我」的有一點自我意識過剩的感受。這種感受甚至直接讓我有信心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雖然更確切地說,大多數人一定都會有喜歡的角色和作品,從小說里也好、電視劇里也好、漫畫里也好,但我相信甚少人的「喜歡的角色列表」和「喜歡的作品列表」是完全一致的。在推小鳥游六花、潮留美海這兩個角色的期間里,我也嘗試了大量的動畫,但都完全無法喜歡上,這其中甚至包括相當著名的涼宮春日、長門有希等。我發現,只有小鳥遊六花和潮留美海是我的菜。
僅僅是喜歡上一個角色,這個契機,我認為就是天賜的。
即使同時喜歡一部作品,每個人也會有均能夠被承認的解讀方式。比如說《凪のあすから》也是一部相當多人喜歡的作品,但是像我這樣的思考方式做出解讀的人,恐怕也非常罕見,而賦予你這種罕見解讀方式的方式也是天賜。
從「喜歡的角色列表」和「喜歡的作品列表」里,你可以鮮明地看到一個人的取向。哪些東西能讓他/她獲得更深的感觸,更強烈的共鳴,能和哪些事情一起開心起來、興奮起來、跳起來蹦起來,以及能和那些角色一起沮喪、一起悲傷、一起感動。這不正是“感情上的個性”嗎?這樣幾乎獨一無二的個性,才讓人真正認同自己的價值——自己真的有被獨一無二賦予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以說是特定的“共鳴”,不僅僅是看作品的時候共鳴,還把這種感情徹底帶到了生活中。
不斷地寫文章,不吝惜時間地記下我的想法,就僅僅是在珍惜這種天賜的靈感與感情上的個性。
對氣旋的依賴
非常奇妙的事情是,對天氣氣旋的獨特感受成為了我另一個重要的天賦。
我近來對極端天氣已經沒有了興趣。那種災害讓我都覺得可怕和難受。像臺風和冰雹一樣的極端天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追起來累。而相反,我卻對一種相對平和現象有獨特的體會——氣旋的味道。
青藏高原的高空槽獻給榆中的氣旋,或者確切地說是一種高空低值系統,引起潤雨和大風、風向變化的同時,持續的降雨能帶起季節性土壤和花兒的芳香,這甚至是在福州的雨中感受不到的。我能從每一個氣旋里聞到獨特的香味。
更厲害的事情是,我可以從氣旋的香味中補充體力值。每次氣旋來時,我像吸鴉片一樣迎著風的方向吸十分鐘,往往能達到一種恐怖的效果——腦袋由漿糊狀一下變得清澈,只睡了四個多小時也突然就不困了,在四周氣旋的香味的擁簇下,閉上眼睛,我仿佛有在天堂呼吸空氣的感覺。十分鐘后,精力爆棚,無論再困難的事情也干得動了——某種程度上和動畫角色的效果有極其類似之處。
作為八年多的氣象愛好者,我已經很難提起精力再關注其它天氣。然而,氣旋除外的天氣系統,無論是下雪、下雷雨、下冰雹,還是普通高空槽降雨、副高邊緣主雨帶降雨,甚至是登陸臺風,就是一概沒有這個效果??赡芎涂諝赓|量有關吧,只有氣旋這樣大型的又溫柔的天氣系統,才有機會創造這種體驗。
再加上我對傘的喜愛——買到了一把非常漂亮、制作也非常精細給力,特別是傘的大小剛好適合我的個子小鳥遊六花同款大傘,這讓撐著這把傘在雨天里散步也成了期待。
于是,我現在還在關注天氣的唯二原因:一,我需要天氣預報,但榆中臺不會報。二,我需要知道哪一天有氣旋,從而對生活產生期待感。
不依賴于人,卻依賴于天
自此,我現在形成了相當成熟且幼稚的一套生活方式。因為這種生活方式運作地很好,所以把它稱為成熟;而因為這種生活方式實在不認為它是可持續發展的,把它稱為幼稚。無論成熟也好幼稚也好,它都是我十分珍惜的生活方式。
我的生活方式已經幾乎不依賴任何人就可以得到幸?!斎磺疤崾怯畜w面的收入。我沒有興趣和那些急功近利的人打交道,至少目前,也沒有任何動力和參加這樣那樣考試,做這樣那樣前途的準備的人交流。我知道他們未來比我光明得多,但他們的光明并不能復刻為我的光明。我知道因為個性的原因,即使照抄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根本不能給我帶來什么,或者更進一步會給我帶來反作用?,F在最適合我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依賴于動畫角色和天氣氣旋帶來亮點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的生活方式嚴重依賴于上述兩項事情,換句話說依賴于天賜。始終保持謙卑的原因,不是我想保持謙卑,而是我的所有能力都依賴于上述的天賜。我不認為我自己在這其中做了什么或者能做什么。假使我這學期成績好,那顯然是天賜的。假使不好,那也是運氣問題。我改變不了什么。
不羨慕任何一種其它的生活方式
我不認為我在羨慕其它任何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人的生活方式能讓我羨慕——我倒希望這件事發生。這就意味著我必須得自己開發獨特生活方式,才能最大程度滿足我的情感和物質需要。
現充的生活方式?我觀察過現充的生活,特別是那種看起來講話講得特別開心的現充的生活,發現在旁邊觀看現充信口開河比做個現充有意思得多。下面都摘自我的微博。
6月28日
雖然已經吐槽過很多次但我還是想吐槽。貌似長江沿岸的人非常愛說這樣一件事:別人說我家城市很熱,然后這些人就說,你們那是干熱,干熱那沒什么,我們是悶熱!別人聊到我家那里挺冷的,然后這些人就說,你們那是干冷沒啥,我們是濕冷,冷到骨子里的冷!反正咋樣好像都是他城市有理一樣,雖然話差不多是沒錯。這種話題我從來不參與,就跟夸霾一樣,感覺很無聊。
7月20日
現在炫耀攀比誰家的天氣更難受已經成為風潮。自從霾開始多了以后更是如此。動輒吹噓自己家里連續半個月數十天四五十度只是氣象臺不敢報的人大有人在,吹噓霾和莫蘭蒂的自不用說。近來有一種新的風頭是吹噓雨強。動不動一個小時400毫米一個月一兩千毫米的,還有連續一個月見不到太陽的比比皆是。
8月9日
每次地震都有一堆烈度I,II的地方的人跳出來說「跟你們說地震這東西震習慣了就好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我翻了個身子繼續睡,我是不是沒救了?」。這些人也是非常逗。
9月1日
(火車上)隔壁一個OL在和別人聊天。非常sophisticated的感覺。非常標準的普通話。
「我先吃飯。我先不說了?!?/p>
……(聽別人講了一陣)
「但是人的頭腦,它是本能地會思考的。你自然而然會去想這些事情。行了,我先吃飯了?!?/p>
……(聽別人講了一陣)
「是的。你知道我為什么不和你們說話了。我從小有先天性的(未聽清)。如果邊吃飯邊講話的話,食物會直接進到(未聽清)里。嗯?!?/p>
……(聽別人講了一陣又插進來)
「我曾經堅持著去學繪畫學了一陣,懷抱著那種愛好和憧憬想去嘗試。我覺得我能做的好。我建議你就是要去…要去嘗試。你要去接觸一些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其實真的會很有趣的。即使你想逃避的時候,你心中的本能的火焰會去告訴你不要放棄。但是我后來沒有繼續了。為什么?我心中強烈地告訴我: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嗯。這面還不錯。我先吃飯(笑)?!?/p>
……(聽別人講了一陣又插進來)
「我聽說曾經有一個實驗……當他知道這一刻的時候,他的眼淚流下來了。當沒有一個規則放在那里的時候,即使是那么善良的人也會像野獸一樣。你知道,人類我覺得就是一個百科全書。」
……(聽別人講了一陣又插進來)
「其實真的要有歷練,不然你沒法學會解決問題?!?/p>
「你現在就在生活的世界,有些人就在遭受槍彈的襲擊,有些人正在被割成一塊一塊的。嗯,你是做設計的,我知道你想說什么。(笑)我覺得我只能點到為止了,剩下的你只能自己去感受到?!?/p>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和你想象的有差別的話,你可以奮力地去朝你想象中的社會靠近。這是你必須要去嘗試的過程。」
「我推薦你看一下高曉松的小說,好像叫做小松奇談。它很有趣。他知道每個國家的差異,知識面特別豐富。還有一個節目叫侶行。強烈推薦你看。那個男生就是看著別人做豆腐,結果自己做賺到一百萬。你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方式特別特別特別的獨特。」
「我聽一個故事。我自己都忍不住落淚了。(故事未聽清)他說我不疼,因為我活著?!?/p>
「任何一個攝影師,都沒有辦法被最美的景象抓走?!?/p>
每次聽到這種滿滿正能量的演說式聊天,以及無法理解的感人肺腑的詞匯,再加上周圍人「我開始崇拜你了」的歡聲,以及越來越多人去和她搭訕,我就有強烈的感覺:自己好像和這個世界「ズレてる」了。
10月15日
始終無法理解那種極端現充——一般情景是吃飯時三個女生聽著一個發音特別接近播音員的男生談天談地。
永遠的五個話題:
一,南方的冷是濕冷,刺骨的冷,不同于北方的冷。
二,來蘭大的你們真是太幸運了。許多人覺得蘭大不好,其實蘭大是被埋沒的學校。
三,自己如何應付綜合測評,以及應付它的重要性。
四,自己為搞項目熬夜的「苦逼」和「美滋滋」(原話總是用到這兩個詞),以及每天早上到圖書館占座。但是項目做好了非常有成就感。
五,「我的一個感受是」應該好好珍惜大學生活,不要讓自己青春后悔是最主要的。
那個極現充剛才在我旁邊秀日語?!澳阒廊毡救颂貏e有禮貌。他們每天第一次見面都要說「おはよう」、「はじめますだ」。”然后特別自豪地一個回頭,「老板來加碗飯」。
我反應了一陣后面這個是什么,當我想到是「はじめまして」的時候差點把大盤雞噴出來。
他又說了:「我其實知道什么時候會點名什么時候不會點名,但我從來不缺課。」很像「我其實這樣從樓上跳下去就會長出翅膀,但是要戰斗的時候才能用,現在不想跳。」
10月28日
一大隊現充過來吃飯了。大概四男七女的樣子。好奇的是這種場合女生永遠比男生多。三個男生開始討論起來。
A:「我最近就是在看那個《月色真美》,狗糧番。」
B:「動畫嗎?我覺得新海誠的作品不錯?!?/p>
A:「對,但是我最近看的那個《月色真美》也挺不錯的。」
C:「宮崎駿還是更好一些?我反正比較喜歡宮崎駿的作品。」
A:「哈哈,跟你們說最近的那個狗糧番,滿滿的狗糧塞你嘴里。對、對,就是那個《月色真美》,全是狗糧。你看過不?」
我快笑炸了。
班委的生活方式如何?像有些人一樣,去把干涉別人的生活當作自豪這件事,我做不到。
學霸的生活方式如何?我對當學霸沒有興趣。就算學再多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能看一話動畫的話,對我來說說實話沒有任何成就感。之所以我還會這么勤奮的問問題,僅僅是因為跟我敬佩的人能說上話,能從我敬佩的人那里得到知識,這件抽象的事本身就是很開心的事情了——而并沒有在乎我具體多得到了哪一件知識。高三期間努力學習的原因也不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而僅僅是珍惜著「難得能夠享受和大家一起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的美好感覺的時光」。
成功者的生活方式如何?從現在開始準備各種成績,開始四處詢問未來的發展和走向。看起來這樣能保證一個非常體面的未來。可是循著別人的路子,真的能給我喜歡的生活形態?特別是要和大量的跟我基本沒有共同話題的人打交道,聽他們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并且做一些送禮、回禮。特別還要做一堆事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一想到這種事我就很煩,真的。我根本沒想像他們一樣成功,我也沒想要自己的所謂實力被得到認可。如果我自己認為我的能力僅僅在于對作品獨特的體會的話,我需要拿出什么來讓人家認可我呢?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討厭形式上的送禮、回禮和人際往來。有時候我還蠻佩服自己。除了和書記對話和考駕照的時候,我還從來沒有從情面和大局出發給某人客氣地道歉或者感謝送禮之類的。像對朱凌和丘遠青這類老師,我的感謝能說三四年,我可以一直惦記著他們,卻沒有像成功人士們一樣,半年就過去探望一次,堆笑嘮嗑上一兩個小時現在自己有多成功都是他們辛辛苦苦殷勤培養的。一旦說出感謝,我真的是感動到一種程度了才會這么說。我一直沒有說感謝一般不是因為我不懂得感恩,而是根本覺得對方沒有幫到我什么——盡管對方可能自以為幫了我許多。
而且雖然很幼稚,我現在的感謝和道歉都完全沒有考慮這個人未來可以多跟我打交道,多給我幫助這類事情——這種事情通常劃入“人情世故”、“應該感謝”之類的。我寫過相當多封感謝信,可以是寫給根本不認識我的人,之后再也不會跟我打交道的人。但我僅僅覺得把這種心情說出來的話,對方和我是不是都會開心一些呢?這樣想著就覺得說出來總比不說出來好,所以我向榆中環境局專門寄了一封感謝信。
此外,我幾乎把所有剩下的零花錢都用于購買我喜歡的動畫BD/CD和紀錄片BD,這也是表達感謝的一種。我從來沒有像許多人認為買正版是一種“道德約束”,而僅僅是一種我認為想付與的感謝而已——它們給我的幫助對得起這個價格。順帶一提,這也是我討厭日語的敬語的原因。天天「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购汀干辘吩Uございません。」的,真的讓人覺得他們都丟失了感情一般。
像下面這種生活方式如何?坦白地說,我一看到這份特典的時候,真的萌生出相當程度的憧憬。給自己喜歡的角色填色上色,是一件多幸福、多有趣,而且完成之后也相當有成就感的事情啊!看著動畫制作作為一個整體,顏色設定、服裝設定、背景設定等等,工作的結構是那么清晰,連設定的注意事項都一項項寫得如此有條理。工作的成品展現在自己的面前是如此地形象,這簡直讓人干完工作成就感爆棚,不是嗎?
但是,這畢竟是一種體驗而不是工作。體驗永遠比工作來得有趣和新鮮。我相信如果現在邀請誰來做天氣預報體驗,肯定也會感覺相當新鮮。我覺得在內田真禮這位小鳥遊六花的聲優興致盎然的時候,后面這位OL因為這樣流水線的工作已經快累趴了。
我已經身臨其境地感受作為大城市東京的這種工作氛圍了。無時無刻的敬語,以及工作模式一旦固化了之后就會相當時間內沒有進步,都讓我現在畏懼日本的工作形態。甚至看動畫的特典的時候,有一些動畫相關的event,都充斥著「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います」這種毫無意義的讓人想吐的句子。我已經對日本的敬語由尊敬轉為極度反感。
不過,總體來說,這種工作模式還是讓我最向往的——至少感覺能做出點什么整體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現在多寫長文,少發微博;多做教程,少報天氣,也是想要多做出一些整體的東西來——這才符合內向的感覺和優勢。但是畢竟這種看起來很幸福的工作(特別是關系到喜歡的角色的工作所以才覺得幸福)畢竟對于現在的我來說,還是遙遠的將來而已,而且是幾乎不可能得到的。
這學期已經由這樣的生活方式帶來夢寐以求的生活
除此之外,也沒有任何大人的工作模式,沒有任何人的生活讓我覺得特別向往,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往哪方向努力,所以我做不到以「更享受地等待下一話的動畫」之外的更大的元素作為目標。
我覺得這學期除開集體生活必須考慮的參差不齊的人素質之外,已經幾乎是夢寐以求的生活了。我有復數個喜歡的角色、喜歡的作品和紀錄片以及相關的大量特典、有較好的空氣,它們保證了學習不會落下,心情也不會受到影響。不喜歡的課看著雜志,喜歡的課津津有味。累了就出去,在秋高氣爽的天氣里踏著散落的落葉繞著校園舒服地跑一圈,又或者在蕩秋千上看著湛藍的天空。心情差了唱動畫歌,心情好了寫作業。有其它人干擾的時候背單詞,沒其它人干擾的時候寫文章看動畫。電費、水費、餐飲費、住宿費,一切的一切吃著國家的津貼,一邊還有大量的自習空間來沒人干擾地讀書,有大量空空的一人空間的荒地,讓我可以沒人干擾地享受著動畫。最關鍵的是蘭州最神奇的一點:幾乎永遠不會生病。
我甚至覺得,每天和別人想的是不一樣的事,腦袋里不是被考試所塞滿,而是被美麗的角色、美麗的故事、美麗的音樂所塞滿,煩心事全都忘了光光,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這一切,當然離不開天賜的動畫角色和好空氣,離不開每個月父母寄來的充足的生活費,當然也離不開蘭大的進步 。
總體上,不需要依賴人,也不需要有求于人的生活是幸福的。這學期,幾乎再沒有什么人找我的麻煩,生活幾乎完全自給自足。當你已經在節奏相當穩的生活中的時候,你自然不會去考慮一片茫然的未來的事情。
不覺得我這種生活方式是羞愧的
我當然知道,這種生活方式的基準是幼稚可笑的。但我覺得輪不到我來羞愧(ashamed,はずかしい)。事實上我一點也不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有什么好羞愧的。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我完全支持《中二病也要談戀愛!》里想要灌輸的價值觀。但從消極的角度來說,我也有自己的解讀。
我們學校有天天往水池口倒方便面和茶葉,堵塞水池的人,有天天上廁所不沖的人,有大量把腳踢在前面椅子上的人,有大量不隨手丟垃圾的人,有從來不自己取快遞都拜托舍友去取的人,有恨不得自己做了個什么事情要讓天下都知道的人。自習室里已經是90%的占座和10%的人,每個人平均坐擁三個自習位。像那些團支書之類的班委,該打小抄打小抄,考試的時候用手機的用手機,拿一本書在底下翻起來的都有——以獲得不錯的平時成績。有還自己擅自決定獎學金歸屬的人。
很“欣慰”地看到,他們中有相當部分是即將成為“成功人士”的人。我在學術答疑時,在教師休息室外面靜靜等著老師給里面的學生答疑的時候,都見過不少一個人沖進去把書塞在老師跟前就開始問起來的人,也有我問的時候就開始自己插嘴問起來的人。美名其曰現在是競爭社會,不會競爭的人必將被社會淘汰——他們是會抓住這樣機會的人,因此他們更有機會獲得成功,這是必然的。作弊更是如此了,他們懂得什么時候該應付,什么時候不該應付。像這種作弊被發現幾率較小的期中小測,偷它個五六分平時成績,也未嘗是一件劃算的生意。真可謂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最要命的是,在這樣的成功人士中,甚少有我欽佩的人。
這些人尚且毫不覺得羞愧,甚至無數次覺得自豪。而在不影響任何人的情況下能自給自足地獲得幸福的我,有什么理由羞愧?
這就是我很肯定地喜歡著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的原因。我知道我需要改變,但我看不到這種生活方式改變的任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