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著名格言,意思是生命體的存在離不開運動,離開運動,包括人在內的生命體就會消亡。可事實真如此嗎?
科學發現,動物世界有個奇特的規律,好“靜”的往往比好“動”的壽命長。遲鈍慵懶的烏龜和鶴類往往被視為長壽的象征,敏捷兇猛的豹子獅子卻都是些短命鬼。在我們印象中,專業運動員和武術家很少長壽的,而書法畫家、學者科學家和僧人道士卻多為高壽人群。
何以如此?醫學界將其歸咎為快慢心率。心臟不是永動機,由于心跳總數是有限的,那么跳得越快必然死得越快。比如,老鼠心率約700,壽命只有1至2年;貓狗心率150,也就能活十幾年;老虎獅子心率100以上,平均壽命20多年;而烏龜心率只有10左右,平均壽命達150歲。這個規律是乎也適用于人類。
那么問題來了。不是講,生命在于運動嗎?但善于運動的動物,似乎更容易消亡。人難道要像烏龜一樣,一動不動才能活得長嗎?
當然不是。“心率說”闡明“用完即止”的道理,從生物種類上劃定了一個大框架;而生物進化還有一個重要原理,即“用進廢退”,這在決定同一物種生命長短的小范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效力。也就是說:自然條件下,人永遠活不過烏龜,但“用進廢退”運用得好的人,能夠活得更像烏龜(這里筆者指的是壽命)。
那么,什么是“用進廢退”呢?生命體組織,如果經常使用、反復刺激,就會加速分裂、充滿活力;如果長期不用,就會萎縮退化,甚至消亡殆盡。比如,肌肉往往越用越強大,大腦也越用越好使;摘除一個腎,另一個腎體會變大;長住高原缺氧環境,人的心肺會變大等,都是用進廢退的具體表現。
說到這里,或許你也聽出了端倪。難道“人的心肺變大”是好事嗎?當然不是!這是過度使用造成的惡果,雖然符合用進廢退的原理,但絕不符合養生的道理。換句話說,在“用”和“不用”之間,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找到人類獲取長壽的秘密。
這方面,中國人走在了前面。雖然類比西醫,中醫有時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其探求陰陽平衡,追求的是一個更長遠目標。中國人講究中庸,也絕不是和稀泥,而是在尋找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你看太極拳,動靜結合、剛柔并濟,就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之道。
俗話講,過猶不及。運動員,雖然通過運動獲得了強大的心肺功能,但此前透支使用,帶來不可彌補的創傷;僧人道士,雖然以靜為主,但挑水掃地爬山成了更養生的運動。別以為烏龜運動得少,那是被你圈養在池里;動物園里的大象只能活80歲,而森林里有的大象能活200歲。
筆者并不厭惡加班,但厭惡沒有規律的加班。習慣通宵熬夜,肯定有助于好工作、提升技能,但透支生命帶來的是不可逆的損失。就像運動員,透支運動必然導致早衰;就像烏龜和兔子,兔子一時領先又如何,烏龜的日子還長,即使慢慢爬也把兔子甩在后面。
所以,“生命在于運動”話沒錯,但“長命”在于“適度運動”。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采取適度的運動,保持身體的健康呢?
1.適度運動,從轉變觀念開始。
運動對身體的直接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柔韌度,增強肌肉力量和減肥。
比如,改善心肺功能。雖然前面講,加快新陳代謝會加速人的衰亡,但因心肺功能的病變導致死亡,遠比達到使用極限要高得多。
再比如,人體的柔韌度對幸福指數有很大影響。有的人到中年,肢體的伸展度就非常有限,背手撓癢都很困難,也會因為過度僵硬導致受傷或身體畸形。所以,柔韌度是運動不可忽視的內容。
還比如,力量練習也關乎日常生活,在緊急時刻往往能派上大用場。
轉變運動觀念,也許塑身是你堅持運動的初心,但以健康長壽和提升生活質量為目更重要。講究科學、全面著眼、保持適度,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2.腹部減脂,做仰臥起坐?
消除啤酒肚,該多做仰臥起坐嗎?當然不是。人體減脂是一個需要通盤考慮的問題,除非運用吸脂手術,不然局部降脂是幾乎不可能。當然,腹部容易造成脂肪堆積,也是人體率先消耗脂肪儲備的地方。
既然“減腹”必先減肥,我們應當如何科學減肥呢?還是兩個笨辦法:一是燃燒脂肪;二是合理控制飲食。一方面,有氧運動才能燃燒脂肪,上氣不接下氣時,消耗的都是體內的糖分。人體儲藏一顆糖需要3克水,而儲存一克脂肪只需要0.3克水。因此高強度運動后,體重會大大減輕,但減輕的是多是消耗糖分后散發的水分,而脂肪并沒有得到釋放。另一方面,控制飲食至關重要。一般講,只有每日能量攝入低于消耗時,人體才會動用儲備能量,即燃燒脂肪。但過度節食對人體有巨大傷害,而且是不可逆的,節食要科學適度。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脂肪,因為人體對攝入脂肪的吸收率達96%;可以多吃蛋白質,因為人體攝入蛋白質是有限的,多余的就會自動排除。
當然,“仰臥起坐”也不是沒有用處,鍛煉出的肌肉先要不被遮擋,如果藏在脂肪下面,肯定是看不到的。生活中,胖子一般力量都很大,這是他長期“負重”鍛煉的結果,別以為胖子肌肉少,只是被遮擋看不到。
3.健身,總有一款適合你。
快走,是一種超值的運動方式。邁開大步走邁開大步走,不但小腿、大腿和大臀肌都能得到鍛煉,大幅度擺臂,還能鍛煉上體肌肉。
在鍛煉方法上,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但在跑步和力量練習前后,往往忽視了拉伸訓練。比如,把“動態拉伸練習”作為熱身重要內容,盡量把身上的肌肉群活動開;再比如,運動結束后,可以把“靜態拉伸練習”作為恢復整理的主要內容,這些不但能有效防止訓練傷,對鍛煉身體柔韌度有很大好處,讓運動后更加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