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共讀有感
? ? 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對于學校開展的這次親子共讀讓我感觸萬千,讓我受益頗多,同時也對我的兒子有著一種歉意。
? ? 說實話,我的兒子一直是比較喜歡閱讀的,很多的課外閱讀書籍都會深深地吸引住他,讓他一遍遍的津津有味的閱讀。還經常模仿文中的小主人翁向我們家長交流,他希望我們家長也能進入那充滿童話幻境的故事中,和他一起達到書中所描述的故事實現在現實中。可是我和孩子媽媽有時總是以一種不厭煩的姿態和語氣對她他說:“怎么總是看這些書,多點時間去看你的語文和數學書不行嗎?”唉,想起兒子當時的那種失落的表情現在心里難受極了。其實我們捫心自問,當時那樣回拒兒子,一方面是想他多些時間看教學書籍;另一方面何嘗不是我們家長以自身工作和生活等原因為借口對孩子的童真的一種摧毀呢?
? ? 類似這樣的事件回想起來很多,比如孩子時常會問起她所閱讀的書籍中一些人物,我能回答得上的不多,好比馬小跳,海爾兄弟,小豆豆啊等,說起這些小人物我覺得茫然。
? ? 從去年開始我就盡量的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去閱讀一些孩子喜歡的書籍,比如《三字經》《弟子規》《馬小跳》《格林童話》等,逐漸的我似乎也進入了角色,書中所描述的那些童真的場景和充滿天真的字詞,不由得我也回想到了我的童年。相對照兒子如今的童年,我明白一個道理,原來自己童年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啊!為什么現在不多陪我的兒子一起去讀更多的書籍感呢?為什么不讓子兒從中得到更多的童趣學到更多的知識領悟到更多的道理呢?
? ? 和兒子共讀,我發現自己原來朗朗上口的一些詩詞,如今有些記憶模糊了,文字所寓意的意思有時也不能隨口而出。比如和兒子共讀的《弟子規》吧,每一句的所要表達的意思心里明白可是在兒子面前卻不能言表清楚,于是我就和兒子一起去思考分析,去引導兒子領悟詩詞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所要說明的道理。每當一句詩詞我和兒子共識的時候,兒子那天真燦爛的笑臉和那句:哈哈!我明白了!讓我的心里樂開了花。同時感覺到自己的臉上似乎有些暗暗地發燙:多么育人育德的話語啊,雖然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的會做到或者努力的去做到,卻是要我們一生的時間去實踐啊!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語重心長的對兒子說:“卓卓,讀懂這些道理需要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去做到啊”兒子睜著大大的眼睛甜甜的半懂不懂的脆脆的回答我:“嗯,我會的,老師也是這樣對我們說,爸爸你真棒,你和我們老師說的話都是一樣的啊!”看著兒子這副天真無邪的表情,聽著孩子這童趣妙然的話語,我的心都醉了!
? ? 是啊,正如景老師所說的那樣,父母和老師就是孩子的左右翅膀,孩子能否飛得更高更平穩就看一雙翅膀配合得好不好了。親子共讀其實不也是一個老師和家長配合得平臺嗎?
? ? 親子共讀讓我這個讀書沒萬卷,下筆易走神的爸爸也啰嗦的感嘆出此一番啊!相信所有的家長都和我一樣的對此有著各自的感悟同樣的感觸只是難以盡述!? 陪孩子一起閱讀,才發現自己的成人思維,真的不太適合現在的孩子,總是發現孩子學得太慢,一個問題有時要講三四遍,自己急得不得了,但后來靜下心來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這些孩子還真不容易,并暗暗告訴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強加于孩子腦中,要保持孩子的童真。至少在陪孩子閱讀中我體會到了對孩子要有耐心,用孩子的思維體會孩子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收獲吧!
? ? 與孩子一起讀書有很多好處,我們共同經歷著書籍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我們和孩子貼得更近,可以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
? ? 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聽孩子的話,懂孩子的心,一本好書帶來的啟迪,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她們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