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說到伊犁的夜市,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場景:白胡子的老頭,帶著白色的帽子,拉拉車上蓋著紅色的布,干凈,大鍋里的雞湯幽香撲鼻,案板上放著油亮金黃,撒著綠色的香菜、小香蔥、青紅辣椒、白色的皮芽子絲,煞是好看。要一份,麻醇咸鮮,質地軟嫩,清爽可口,熟、爛、鮮、香,色形味俱佳。如果再用細瓷紅花小碟盛上雞大腿然后再澆上兩小勺鹵湯,那滋味更是極醇厚的。
畫面太美,不敢直視,害怕涎水縱橫。
有一陣子,我經常買椒麻雞的地方是麗園小區門口的“曾氏椒麻雞”,據說店主是自創的品牌,自己研發的口味,兩三個平方的店面其實是以前的一樓住宅陽臺改造的,有時候是女主人,有時候是男主人,動作熟練,態度和藹,他的椒麻雞的麻味是我喜歡的,好像老家的花椒,去掉籽研成末的花椒顆粒,我的一位老哥就喜歡吃這種囫圇的花椒。
只見這椒麻雞,湯汁顏色紅亮亮的,雞肉中融入了濃郁的配料味道,辣味純正,麻而不澀,吃得舌頭麻得沒有知覺,噓溜噓溜得直吹氣都停不住口。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上百只椒麻雞,撕雞撕的手都疼,可心里一定美滋滋的。
還有一陣,住在合作區,就會去黃河菜市場,那里有個“兒子娃娃”椒麻雞,雖然一直價格在同類店里算是比較高的,依然購買的人很多,熱愛美食的孫師傅說,這個比較正宗,辣椒油、花椒油和其他調味的配料有“秘方”,“煮”的經驗豐富,麻得夠味,辣得地道。
這里的雞肉緊致有嚼勁,手撕后的雞肉也更加入味,拌著各種配菜或者面條,入口頓時感覺麻、辣、香。
友誼賓館對面的那家椒麻雞也很有特色,在調拌時可以要求麻辣口味輕重,湯汁較濃厚,會讓人在飽腹的同時也有了對美食的滿足感。
其實,這兩年,椒麻雞店在伊犁如雨后春筍,隨便一個小區,隨便一個街道,都會有幾家售賣椒麻雞的,據說是因為這種生意投資小,而椒麻雞麻辣的特點,實惠的價格也適合現在很多人。
在一個椒麻雞店坐下,要一份椒麻雞,看著老板手撕雞塊,配上料汁,混著紅、白、綠的配菜,大盤分裝,脆爽的雞皮和滑嫩的雞肉,入口火辣,瞬間唇舌麻木,滿足感不言而喻。
再要上一個“奪命大烏蘇”,吹著空調,吃到一半多,再下一個褲帶面在湯汁里,兩三個知己兄弟,可以酒足飯飽了,好不愜意。
椒麻雞在新疆有著天然的發展環境,新疆人喜歡吃“雞”,新疆人口味偏重,對麻和辣情有獨鐘,粗狂、豪邁,喜歡小酌。
在伊犁這樣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有一些口福,有一幫朋友,有一顆知足的心,是多么幸運。
前段時間,媒體報道:90后大四小夫妻北京開新疆米粉店:兩張半桌, 月入10萬。說得是22歲的遼寧妹子靳美嬌和23歲的新疆小伙李建峰在北京創業的故事,他們制作的“米粉3.0版”、“椒麻雞2.0版”等等吸引了很多人的光顧,原來,小小椒麻雞也可以撐起大大的夢想,只要腳踏實地,想到就做,一碗米粉,一盤椒麻雞,可能就是未來美好的希望的起始。
生活在伊犁,最大的好處就是,很快你就會成長為一個標準的吃貨,因為美味實在太多,一個定力不足的人太難經受得了誘惑。
于是,在伊寧的大街小巷,在伊犁的鄉村、城市,你最常看到的就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吃喝的人們,有時候是十幾串烤肉,有時候是一個大盤雞,有時候是一份椒麻雞,有時候一盤皮辣紅配上花生米,不管是簡陋的,或是隆重的,人們投入的心思都是真摯而肆意的,一個酒杯輪著轉,一桌笑聲傳開來,杯盞碰撞聲里,人們的感情仿佛離得很近,那種彌漫在街角的情義好像也更真誠。
在大城市里,這樣的機會不多,這也是我喜歡小城伊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