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視唱練耳(音)

1.音的產生及分類

宇宙間各種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的聲波,通過空氣媒介傳入人耳的鼓膜,經聽覺神經傳入神經中樞,在大腦引起聽覺。如鼓槌敲擊鼓面,就會聽到鼓聲,用琴弓摩擦小提琴弦,就會聽到小提琴的聲音等等。
音樂中使用的音包括樂音和噪音。
(1)樂音:物體有規律的周期性振動所產生的有確定高度的聲音,在音樂中使用的主要是樂音。
(2)噪音:物體不規則的非周期性的振動所產生的聲音。有些噪音如民間鑼鼓、戲曲和交響樂中的部分打擊樂器等的聲音有著特殊的表現作用,因此也常在音樂中使用。

2.音的物理屬性

音在客觀上具有的物理方面的特性就是音的物理屬性,它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四個方面。所有的音響都存在著這些特性,在音樂中有不同的表現意義。
(1)音高:指音的高低,是由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即頻率,以赫茲為單位)所決定的。振動的次數多,音就高;振動的次數少,音就低。
(2)音值:指音的長短,是由物體振動的時間長短所決定的。物體振動持續時間長,音就長;振動持續時間短,音就短。
(3)音量:指音的強弱,是由物體振動幅度大小所決定的。振動幅度大,音就強;振動幅度小,音就弱。
(4)音色:又稱音品或音質,是由發聲體的泛音數目和相對強度決定的。發音體的性質及形制不同,泛音也不同。

3.音名及其分組

(1)音名:指有固定高度的音(樂音)的名稱。音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在五線譜和鍵盤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如: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們通常把C、D、E、F、G、A、B稱為基本音級。
(2)音名的分組:七個基本音級從C到B按順序排列就是一個音組 在鋼琴盤上根據音的高低,可分為若干個音組,分別用大小寫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標記。從低到高依次為:大字二組、大字一組、大字組、小字組,小字一組、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如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們通常把小字一組的拉的音高為標準進行定音,標準音a'=440赫茲,即一秒鐘振動440次。現行國際標準音高是國際標準學會1939年5月在倫敦確立的。

4.唱名及唱名法

(1)唱名:人們在唱曲譜時,常采用do、re、mi、fa、sol、la、si七個拉丁音節來發音,這七個音節就是唱名。
(2)唱名法:有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
①音調唱名法:這種唱音的方法是以相對音高為基礎,其唱名音高以調別為準,并不固定。如C調以C音唱do,D調以D音唱do等。簡譜一般采用此種唱法,如1=C即以C音唱do等。
②固定唱名法:這種唱音的方法是以絕對音高為基礎,其唱名音高固定不變,始終以C音唱do、D音唱re、E音唱mi、F音唱fa、G音唱sol、A音唱la、B音唱si。不以調別而改變。

5.半音、全音、變化音

(1)半音、全音:在十二平均律中任何相鄰的兩個音級之間的音高距離,或在鍵盤上任何相鄰的兩健(包括黑鍵)之間的音高距離稱為半音。兩音之間等于兩個半音的距離稱為全音。如: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圖中C—C一個八度里,可以均分為十二個音高距離相等的半音,這就是十二平均律中音與音之間的最小音距離。從白健上看,除了E、F之間與B、C之間是半音關系外,其它白鍵與白鍵之間都是全音。
十二平均律的理論,最早由我國明代律學家朱載堉(1536—1611)通過精密計算予以確立。他所著《律學新說》是世界上第一部闡述十二平均律理論的著作。
(2)變化音:基本音級升高半音或全音、降低半音或全音,而音名不變,稱為變化音。記錄基本音級臨時升高或降低的記號稱為變音記號。變音記號井對本小節內變音記號后邊相同音高的音有效,換小節后無效。
變音記號有升記號、降記號、重升記號、重降記號和還原記號五種,如:
圖片發自簡書App
(3)等音:凡音高相同,而記法、名稱、意義不同的音,稱為等音(又稱同音異名)。如:? ? ? ? ? ? ? ? ? ? ? ? ?

希望能幫到學這門課程的朋友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