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我們高度關注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作為家庭教育關鍵環節的家長一環夠不夠強。
? ? ? ? 家長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可如何提升家長的格局又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每一個家長都是從第一次開始的,成為家長的那一刻,家長與孩子是一樣的,對未來的一切都是現學現用的。
? ? ? ? 要想在家長這個身份上做的夠好夠強,就要不停地學習,以小學生的心態終身學習,陪孩子一起成長
? ? ? ? 今天繼續分享《家庭教育口傳書》——一本我被序言吸引的書。
? ? ? ? ? ? ? ? ? 孩子,你拉得太好了
? ? ? ? 自從鈴木找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最佳方法后,每年能培養700個像莫扎特同齡水平的小神童。而他本人,在日本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 ? ? ? 一天,一位年輕的母親千方百計地找到鈴木,說:“您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但是我的兒子已經練了好幾年也沒有長進,您如果能把他教好,我就真的服了您。”
? ? ? ? 鈴木跟著那位母親到了她的家里,發現她的孩子只有五六歲。母親讓孩子拿出小提琴演奏一段給鈴木聽。男孩一看是鈴木大師,心中更是發慌。 吱吱呀呀地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還不如正常的水平。母親早已拉長了臉。誰知,鈴木卻像發現新大陸似的一把摟住孩子,說:“天哪!你拉得太好、太動聽了,你再拉一段給我聽聽,好嗎?”
? ? ? ? 聽了鈴木的話,孩子激動得臉都紅了,接著又高興地拉了一段,這次比第一遍好了一些。母親在一邊看得目瞪口呆。拉完后,鈴木又是表揚又是鼓掌。走的時候,孩子已經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覺里啦。
? ? ? ? 母親送鈴木走時,說:“鈴木先生,我真的不明白,您為什么在孩子面前說假話呢?我兒子明明拉得那么難聽,為什么您還夸獎他呢?”
? ? ? ? 鈴木說道:“你要知道,你兒子的心靈已經受傷了,剛才我是在治他的心病。你有沒有發現我第一次夸他時他的眼睛一亮,這說明孩子受到了震動,心靈開始轉變了,拉小提琴的感覺也找到了。”
? ? ? ? 后來,鈴木抽時間專門輔導那個孩子。不到兩年,那個孩子就舉辦了獨奏音樂會。
? ? ? ? 母親和孩子一起做事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母親對孩子所做的事表示關心,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井深大(日本當代教育家,“幼兒教育研究會”的創辦者)
? ? ? ? 有時候,教育孩子就是一個循環: 孩子越罵越笨,越笨越被罵,所以,越來越笨。
? ? ? ? 孩子越夸越聰明,越聰明越被夸,所以,越來越聰明。
? ? ? ? 但是,孩子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有父母,或者說不一樣的只有教育方式與理念。
? ? ? ? 為什么不做聰明孩子的父母呢?做父母的,當小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應當重責其事,輕責其人。——陳鶴琴(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
? ? ? ? 常常能聽到有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候會用:你怎么這么笨、跟你媽一樣愚蠢、跟你爸一樣垃圾、你就是個氣門心等傷人的話語。有的父母甚至在會站在孩子旁邊,孩子稍有差錯非打即罵。前者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與興趣,后者剝奪的是孩子的專注力。
? ? ? ? 不管是自尊心還是專注力,都是學習的必備條件。我們的孩子常常處在這種打擊式教育環境下,又怎么能夠有興趣與力量投入到學習中呢?
? ? ? ? 有一本書叫《父母的語言》,非常值得看看。
? ? ? ? 做學習型父母,遠比貌似認真的管教孩子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