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了吧——你以為投資是靠冒險賺錢的嗎?
雖然不能說是絕對靠冒險,但是絕大多數的成功者背后,不都有著勇于冒險的的故事嗎?哎!早就該知道這些故事不可信,什么拼死一搏,孤注一擲看來都是為了給自己的成功添加光環。誰讓自古皇帝上位都帶著神秘色彩那。
“想賺大錢?那得有冒險精神?”
我的冒險精神大概從小就在培養,雖然打仗還有些發怵,但是冬天扒運材車打出溜滑,倒是沒少干過,被司機發現后少不了一頓臭罵,雖然被罵但總覺著戴著了勇敢的光環,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我是一個勇于冒險,充滿勇氣的人。如今想想為自己捏一把冷汗的同時,也為罵我而擔驚受怕的司機叔叔說聲對不起。
小時候總是羨慕電視劇里的孤膽俠客,四處冒險,并且會在冒險之后得到某些秘籍,然后武功大增(張無忌,虛竹啊),見誰滅誰,在他們身上冒險就等于機遇。
但畢竟是電影,如果放在真實的世界里,雖然不排除會有成名的“俠客”,但更多的是一堆堆的“俠客”淪為了白骨,只因成名的俠客懂得避險,而白骨俠客則是只知道冒險,注意力的角度不同,產生的冒險收成也就不同。
成功的冒險一定是懂得避險。
“冒險常常是他人對冒險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謂“冒險”成功的人的行動。”
風投公司,他們要做的是,盡可能獲得最大化收益;盡可能降低系統化風險。而不是將錢用在猜硬幣正反面的命運投資里,如果風投公司將錢都投在了“冒險”(沒啥前景的行業)中,這錢也就等于打了水飄,反到不如轉去做慈善事業來的造福人類了。
說是風投,其實是將目標瞄準在了成功概率很高的產業中,而風投的“冒險”只不過是不能百分百的肯定賺錢罷了,還真以為風投公司掙錢靠命啊,人家可都是市場信息收集以及概率運算等多方面的專家。
人家投資的產業在你眼中看著沒啥希望,但是風投在投入之前是做了大量的調查及推算的,你眼中的危險,人家都已清楚的看到并且想到,并且做出了避險的措施。
風投公司其實是避險高手。
未寫進基因里的本能
人類經過了幾萬年的進化,至今存活并主宰世界,是因為我們躲避了一場有一場的浩劫與危險,與大自然對抗中,人類積攢下了豐富的經驗。而躲避危險的方法則是以基因的形式傳承了下來,緊張,害怕等都會令我們無意識中啟動自我保護程序,進而有利于生命的延續。
但是面對資本領域的風險。基因中提供幫助的幾近與無,因為人類開始使用貨幣才幾千年,對投資市場的探索也就200多年,所以與自然打交道的方法無法運用在與資本打交道上。
不變的生存法則安全第一;成為專家
安全第一是根本,如果非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那么這本書就白看了。
成為專家首先要做到不為了面子“遭罪”,其次多看傻瓜冒險,積累他們犯錯的經驗,然后在做事之前想清楚,深入思考自己的結論已經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了,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當別人看你在冒險時,其實你已經有了避險的實際有效措施,面對冒險做到心中有譜。
面對冒險的事實
第一,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主觀意識而改變,但是可以通過行為來降低。
第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風險存在。
第三,衡量風險的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的大小。
因為具備資本才有能力挑戰概率,如果只有夠一次的資金用來挑戰1/2的概率,與100次資金挑戰1/2的概率是全然不同的,如果對賭一次資金持有者,長期來看是沒有勝算的(除非賭神附體)。
第四,抗風險能力的高低本質上就是總賭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臨同樣概率的風險的時候
同樣是面對1/2的概率,堵十塊與堵一百萬的心里負擔是不同的,這也就是老師所說的抗風險能力,賭注越大,判斷越不準確,因為智力此時急劇下降,理性幾乎全無,加上基因里沒寫進去對資本躲避的本能,輸是遲早的事。
第五,冒險沒問題,但盡量不要被抽水
我身邊的朋友玩了一夜牌,第二天出來四人全是輸家,因為輸掉的錢除了抽水就是臺費,其實臺費算是抽水的一種,畢竟臺費保證了你賭博的公平性。
冒險的投資不去做,要做也要心中有數,應該是做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準備,不抓瞎,成為別人眼中的冒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