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作者:李笑來
簡介:中國比特幣首富、英語培訓名師、著名天使投資人、得到 App 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作者
著作:《把時間當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TOEFL核心詞匯21天突破》
解讀:序言:你真的理解“財富自由”
李笑來在文中講述了三個方面:明確的定義有多重要;什么是“財富自由”?通過“洗腦”來獲得財富自由;
1、明確的定義有多重要?
1)現象:絕大多數年輕人在描述自己理想時,翻過來覆過去,只有那一句話:我要變得很牛/或我要當一個企業家!至于怎樣才算是‘牛’/什么是企業家/企業家具備什么特質,接著問下去,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所以,明明感覺自己使出了渾身氣力,但多少年過去了,卻沒有以我們期望的速度向某一個目標靠近。
2)原因:因為我們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我們只能像無頭蒼蠅似的飛行,連我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啊。
3)結論:我們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必須把這個東西的概念理解得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透徹之后我們才有可能加速向它靠近的前提。
2、什么是“財富自由”?
1)定義版本一:財富自由是指我們無須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
質疑一:這樣的定義,讓我們完全看不出指導意義,反復讀過之后,不知道下一步該干什么。
質疑二:我們要的自由,最根本的不是財富,財富只是工具,而我們要的自由,本質上是時間的自主權。
2)定義版本二:財富自由指的是我們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權釋一、明確了努力的目標:提高自己的時間單價的方法。
比如:寫暢銷書的人。把自己的時間賣出很多份;
比如:羅胖的APP平臺。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交易自己的時間。
權釋二、清楚“財富自由的本質”,時間的自主權,也就是真正的自由。
3、通過“洗腦”來獲得財富自由
1)靠著主動給自己清洗大腦,人是可以變得更聰明的。
2)盡早通過“洗腦”的方式找到正確的方向。
解讀:音頻1 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李笑來在這個音頻中帶給了我們兩個內容:影響我們注意力的三個大坑,及我們的寶貴注意力應該用在何處。
1、影響我們注意力的三個隱形大坑
1)莫名其妙的湊熱鬧
......上街湊熱鬧:有些人走在大馬路上,突然!看到有一群人圍著,自己就不由自主地也圍了過去,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兒。請問這事跟我們有關系嗎?
......上網湊熱鬧:萬科出事了!趙薇出事了!.....網絡的這種人就是傳說的“吃瓜群眾”。請問這事跟我們有關系嗎?
2)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比如最近的“內容創業”。一旦有什么東西火了,立即就會有一大批人、甚至說是絕大多數人心急火燎地追隨大流。
......那趨勢、那機會,并不屬于心急火燎的這幫人;那趨勢、那機會,明明是屬于那些有意無意已經準備好的人。
3)操碎了別人的心
......比如,最近很多人對“萬眾創業”很關心,還產生了所謂的“獨立思考”,其實就是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人家創業失敗了,我們也不會有損失,可若是人家創業成功了,我們還是閑著看熱鬧、隨大流、瞎操心。
2、三大坑的危害性
我們的注意力,真的很少,一天下來,能夠集中起來有產出的注意力,弄不好往往只有兩三個小時而已,結果呢?結果我們去湊熱鬧、我們去隨大流,我們去操別人的心......若是這樣,不說我們能不能成功,僅僅“有收獲”都是根本做不到的,不是嗎?
很多人的敗局很早就已經定下來了,因為幾乎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已經養成了四處浪費自己注意力的習慣,任由自己把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大把大把地流失,這樣若是能夠成功,天理何在?
3、注意力
我們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我們自己的成長上。記住:我們的一切價值,都是我們的注意力的產出。
解讀:音頻2? 付費就是撿便宜
本音頻中,李笑來給我們講清楚了三個觀點:
1、凡是能用錢買的其實都是便宜的。
我們所追求的財富自由,其實就是將來早晚有一天,我們再也不需要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時間。因為賣時間就是不劃算的,時間的價值就是高于金錢的價值。
結論:時間>金錢
比如:有些在意生活質量的人,會花錢請小時工來家里做保潔,在李笑來看來是劃算的。只要花幾個錢,就可以免于吵架,那多劃算呀。
2、凡是能用時間換來的注意力持續就是有價值的
我們的時間其實不一定是我們的。因為時間本身并不會自動產出。以前我們的時間都用來湊熱鬧、心急火燎地隨大流、操碎了別人的心肝等事情上了,請問產出了什么?
結論:注意力>時間
比如:李笑來花足夠多的時間陪老婆,也花足夠多的錢在老婆身上。所以,李笑來20多年沒有跟老婆吵架,從而沒有出現過一整天甚至好多天心情不好的情況。目的:李笑來獲得了足夠的注意力。
3、注意力>時間>金錢
注意力是最重要的,用我們的時間和金錢來換取持續的注意力是最值得的。
解讀:音頻3? 你人生最大的枷鎖是什么?
1、現象
生活中我們總是時時刻刻關注身邊所有可以關注的東西,而且生怕自己會漏掉什么“蛛絲馬跡”。
低級動物的雙眼都是長在兩側的。局限:沒有辦法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某一處,于是它們也就不可能有深入思考和長期思考。
2、本質
以上現象的本質,我們也就等于被困在了永恒的當下----人生的枷鎖。
絕大多數的我們其實都是想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我們時時刻刻被身邊發生的一切吸引,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長期觀察、深入長期思考。
3、如何卸掉這個枷鎖---被困在永恒的當下
1)放棄部分安全感,才能獲得進步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
......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長期地觀察、思考。
2)通過有效社交,補全主動放棄的安全感
......合作的本質其實就是大家各自放棄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那一部分安全感交由合作方來保障。
......信任就是相信對方不會利用自己主動放棄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感悟:
1、人生的枷鎖是什么?”活在當下”是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話。但我從來沒思考過!!!沒想到:讓自己永遠”活在當下”,是為了讓自己足以活在”完全的安全感”中,也就讓自己被困在永恒的當下,看不見未來。好可怕
2、反省:自己一直以來都困在”永恒的當下”。
3、告誡:不要和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因為在他的世界里,實際上不可能會有真正的合作關系。
解讀:音頻4? “活在當下”VS“活在未來”
1、現象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常常會被人勸說要“活下當下”。這好像是個俗世中非常流行的建議,這個建議甚至可能曾使很多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這個現象的本質:被困在永恒的當下。
2、如何解鎖呢?----活在未來
“活在未來”的人一定比“活在當下”的人有更多的財富。
3、如何“活在未來”?
”活在未來”僅是思維上的活在未來。只要我們成功”活在未來”一次,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讓我們受益終身。從而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解讀:音頻5? 遇到貴人的科學方法
1、遇到貴人是有方法可循的----12條原則。
? ? ? 12原則:
1)樂觀的人更容易成為他人的貴人;
2)貴人更容易遇到貴人;
3)能幫助他人進步的人,才是真正的貴人;
4)優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5)樂于分享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6)不給他人制造負擔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7)不以求助為恥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8)求助的時候,不應該僅僅用金錢作為回報,幫助他人的時候也不應該收取金錢回報;
9)貴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過是自顧自地牛,貴人可不一樣,他們常常“以和為貴”,并且更懂得“獨貴貴不如眾貴貴”;
10)很多時候,人們的成功,來源于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過來,若是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人成功,那么這個人真的很難獲得所謂的“貴人相助”;
11)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獲得貴人相助,所謂得道多助,說的就是這個;
12)活在未來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因為別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來
加油!期待自己成為一個貴人,期待自己遇見更多貴人!
2、求助是一種隱蔽的、意義巨大的交易,是正確展示自我價值的藝術。
1)求助不是一個低聲下氣、卑躬屈膝的行為;
2)求助是一種交易,是一種隱蔽的、意義巨大的交易。
因為貴人之所以愿意幫我們,是因為他已經看到我們的價值,要么我們的這種價值能夠幫助他確立自己的價值,要么這種價值讓他們看到未來的某種可能性。所以,我經常說:天助自助者,自助者天助。
解讀:音頻6? 你到底有沒有資本
1、兩個概念
1)房子和磚頭:房子由磚頭建造的,但一堆磚頭與房子不是一回事兒。
2)錢和資本:資本由錢構成,但一堆錢與資本不是一回事兒。
2、有效資本
錢想要成為有效的資本,需要三個基本要素:
1)資金的金額大小;關注盈虧比例而不是盈虧大小。
2)資金的使用時限;給自己的投資資金判上無期徒刑。只有這樣,我們才配站在投資后面。
3)資金背后的智慧:給自己的資金“判個無期徒刑”的人,實際上是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智慧。給自己的資金“判個無期徒刑”的行為已經為日后能夠養成“長期深入思考未來”的能力打下了最殷實的基礎。有了這個底子,很多的技巧根本就用不著了,很多的陷阱自動消失,很多的無奈糾結瞬間煙消云散了。
我們將以哪種思維做投資??”鐘點工”、”月工資”、”年薪”、”分紅”、”企業家”……不同的思維帶來不同的受益!所以,投資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修行。投資本就是人的一次修行!
解讀:音頻7? 什么是落后?
1、什么樣算是落后?
……過去,百分之四十之后是落后。(體制教育里科目及格的定義)
……現在,百分之二十之后是落后。(因為80%的財富在20%的手里)
……現在,實際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因為人工智能的崛起,讓很多人沒有工作)
……將來,有可能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因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財富只分配給懂“大數據”的人。)
2、我們每個人都已經可以盡量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全部
移動終端(如手機)已經把我們與世界聯系起來,我們可以感知整個世界,而不像以前,我們只能感知到自己周圍的世界。
3、我們對知識的渴求已經變成害怕落后的恐懼。
是呀,現在、將來%1、‰1甚至?1之后都是落后,都是被研究、被引導、被賺取的對象。沒錯,現實很殘酷,讓我們有強烈的“危機感”。沒有“危機感”的人就是那種將來注定變成無用之人的行尸走肉。
解讀:音頻8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
據說絕大多數人的幸福感都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的。所謂成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不斷把別人比下去的過程。如何提高“競爭力”,“比較力”?
1、生活具有多個維度
背景:老師感嘆,為什么出社會混得好的學生都是當年成績平平的學生?
分析:因為這類學生雖然成績平平,但他們有多個維度的能力。
2、在多個維度打造競爭力
一個人的競爭力由此人的能力積決定的,比較以下幾類人的能力積(說明:各種能力分值最多100分)
學生A,只有一個維度的能力,其能力積為A1(學生A的能力積最多為100分);
學生B,有兩個維度的能力,其能力積為B1*B2(學生B的能力積最多為10000分,即使每一個維度只有20分,其能力積也為400分,也遠遠大于學生A的能力積);
學生C,有三個維度的能力,其能力積為C1*C2*C3(學生C的能力積最多為1000000分,即使每一個維度只有20分,其能力積也為8000分,也遠遠大于學生A的能力積);
所以,一個人發展多個維度能力有多么重要!
3、至少在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
起碼要在一個甚至多個維度上處于一個相當優異的位置時,多維度的意義才會開始幾何級數地增長。
解讀:音頻9 “你應該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元認知能力
1、元認知能力的概念
元認知能力指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元認知能力的思考過程:
1)哦,我原來是這么想的....(事實求是)。
2)嗯?我這么想難道是不對的嗎?(學會否定自己)
3)啊!我應該這么想才對......(認知升級)
元認識能力其實就是每一件事的反求諸已的過程。
2、元認識能力與財富自由的關系
一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最終只與元認識能力有關,其他的因素都是附屬因素。
元認知能力強的人的閱讀過程:是主動互動的閱讀過程,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的過程。
3、元認識能力的典型應用
1)上學的時候,當大多數人只不過是在為了應付考試而疲于奔命,而他們已學會了如何高效學習;
2)在工作的時候,大多數人只不過是在為了應付老板的任務而疲于奔命,他們卻學會了如何有效地工作,如何有效地領導,如何有效地創造真正的價值;
3)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是在自說自話的時候,他們卻可以成為“認真的聆聽者”,因為傾聽才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解讀:音頻10 ”如何提高元認知能力”---刻意練習
1、坐享---大腦體操
"坐享"又名“打坐”、“禪修”、“內視”、“冥想”等。
要點:20分鐘、盤腳(挺直脊背)、閉眼、均勻呼吸、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2、興趣
每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時,很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全神貫注是另外一種刻意練習元認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很違背直覺的有效方法,也就是通過全神貫注狀態而使元認知能力徹底放松......
3、反思
每天花上十分鐘,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思考是否符合邏輯?今天是否抱怨了?今天是否做好了情緒管理?今天的計劃完成了沒有?......
解讀:音頻11 送給你一把“萬能鑰匙”
1、一個故事
背景:當你遇到門被鎖住的時候,怎么辦?當我們遇到任何問題時,怎么辦?
2、鑰匙在哪兒?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在哪兒?
1)鑰匙不可能在鎖孔里,一定在別的什么地方。
2)一旦你遇到問題的時候發現自己正在“只盯著問題本身進行思考”的時候,你就應該激活你的元認知能力,讓它告訴自己:不對,我得把注意力從問題本身移開,因為解決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各種萬能鑰匙不在鎖芯里,不在問題本身,一定在他處!!!
3、各種萬能鑰匙
1)萬能鑰匙實例1:談戀愛。A代表小男生,B代表小女生,X是A生氣的原因。
A生氣了,B以為A是因為X而氣惱。于是就圍繞著X這個話題反復解釋、勸說、甚至哄逗。很遺憾,通常這么做很可能只能讓更惱火,更生氣,為什么呢?
萬能鑰匙:能讓對方感到極度開心的話,TA就沒辦法痛苦、生氣、無聊、無奈......
2)萬能鑰匙實例2:把“時間當成朋友”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的萬能鑰匙。
3)萬能鑰匙實例3:“你追錢,追不上錢,錢追你,你跑不掉”。萬能鑰匙---盯著自己的能力。
解讀:音頻12 為什么你總是半途而廢?
1、我們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
通常原因歸結為:自己不夠堅持、不夠努力。
2、不需要堅持就能做好事情的三個技巧
1)一念一世界,在開始做事情前,先為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
如跑步的作用:減肥//////成就自己一個好的身體,進而節約醫藥費,也不想讓別人來伺候//////培養自己的毅力,耐力(這種毅力、耐力可以輕松解決其他領域同樣的問題);//////培養自己一個好的心態//////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榜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境教、身教)//////跑步讓自己實現一個個跑步方面小目標,進而實現人生其他領域的小目標、大目標//////通過跑步提高自己的修行//////跑步是最好的美容(流汗排毒,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
李笑來說他當年學習英語前,估算學會每一個單詞相當于50元錢,如果一天學習20個單詞,就賺取1000元錢。這是何等的動力。
2)思考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有哪些負面意義;
如果不跑步,會有哪些負面意義:身體免疫力差;//////不再徒勞對孩子“說教”;//////人生將一事無成;//////自己身上的肌肉繼續松弛。//////讓自己繼續抱怨......
3)通過社交進行學習。
第一、自己建立了兩個群共同學習。
李笑來通過創辦社群“新生大學”來讓大家共同學習。“”近朱則赤,近墨者黑“”。接近正能量群體,遠離負能量群體。
解讀: 音頻13 “我是如何錯過一次升級的”
1、李笑來錯過的一次升級
如:莊軼(某知識創業投資基金的創始合伙人)在去舊金山之前給李笑來講了一次“創業的方法”。李笑來沒好好聽,就白白的浪費了這次機會。
如今,李笑來一次又一次與創業者的溝通中,李笑來終于反應過來,他當初的情況,跟現在李笑來遇到的創業者們是一樣的。
2、“感覺沒關系”是錯覺,也常常是最可怕的
李笑來面臨的創業者們現在在李笑來面前的反應,實際上跟當初李笑來在莊軼面前的反應一樣------“我覺得你說得很對,但沒有太多的關系,我還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吧”。
我們錯過的原因:是我們雖然覺得那觀念很有道理,但就是覺得跟自己沒什么關系。“感覺沒關系”是錯覺,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證預言。(自證預言例子:我感覺自己生病了,然后天天感覺自己好像生病了,最后我就真的生病了。)
3、對待那些很有道理的觀念,我們應該
第一、若是主動吸收,按照那個觀念去做,事實上就有關系了。做不好不要緊,沒人一開始就做得好,拼命去做就是了。
第二、若是不吸收,就真的跟我們完全沒有關系了。
感悟:所以,對于《通往財富之路》的每一篇文章不僅要讀,還要反復讀;不僅要反復讀,還是先假定每個觀念都跟我們有巨大的關系,調動所有感官為自己創造“帶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這個觀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了后,自己應該變成什么樣子”。
解讀:音頻14 “其實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1、一個觀點---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什么樣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自證預言)而且它竟然可以做到這樣一個奇跡:它總能向你證明你是對的,即便是在你錯得離譜的情況下。所以,這個世界越來越像我們當初認為的那個樣子。
自證預言例子1:當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對我不公時,接下來我們所有的想法都會在潛意識里去論證這個觀點。于是我們會得出結論:這個世界真的對我不公平。
自證預言例子2:當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很眷戀我們時,接下來我們所有的想法也都會在潛意識里去論證這個觀點。于是我們也會得到結論:這個世界真的太眷戀我們。
2、李笑來的世界觀
一個人做了一個決定,結果李笑來的利益受到了損失。
李笑來想法1:TA明顯是故意的,TA就是跟我作對!(人之初性本惡)
李笑來想法2:TA可能是不小心傷害了李笑來的利益!(人之初性本善)
想法1反應:以牙還牙。終身不可能再合作。
想法2反應:告訴對方,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怎樣的損失(不帶任何情緒地僅描述事件)。告訴對方,自己也有過不小心傷害了他人利益的時候(同理性)。對方感激,以此成為合作的基礎。
解讀:音頻15 “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1、幾個故事
1)正面例子
李笑來列舉了他的一個朋友----金光。
第一、1992年,李笑來高考之年,金光回國當包工頭,這年正是金光從銀行里搞到貸款準備投資房地產,但正被一幫人圍住,大量的錢被套住,各種不順利,各種暗藏的陷阱.....但金光和李笑來的一下午聊天對自己的麻煩只字不提。
第二、工作兩年后,去沈陽的火車上,遇見金光。這一次,金光的“包工頭”沒做成,欠了很多債.....但這一次聊天,金光還和當年一樣,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絲絲不好的事兒。
2)負面例子
第一、李笑來的四年大學生活----長春大學,大學生活充滿著抱怨。
第二、李笑來在韓國全南大學生活十四個月。他身邊每一個人都是不斷抱怨的人。
2、"抱怨"的本質
1)抱怨其實是“大腦重朔”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到成為那個樣子(自證預言)
為了讓你同情,為了向全世界同情,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一個其實更慘的角色”,演著演著,別人還沒怎么樣,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任由自己變成那個“更慘的角色”(自證預言)
2)面對麻煩,能解決就去解決,這是能力;面對麻煩,不能解決就承受,這是堅韌。
這是一種面對麻煩的正確心態,能解決就去解決,不能解決就承受。“如果你改變不了沙漠,那就只能想辦法讓自己變成仙人掌”。
3)抱怨的害處不僅僅在于浪費時間、暴露自己的無能,而是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
放棄掙扎等于放棄自己,放棄自己等于放棄自己的整個人生。這是最可怕的。
3、啟示----任何時候,都不向任何人抱怨任何事情
1)在金光的影響下,李笑來明白“不抱怨的重要性”,立志做一個“在任何時候,都不向任何人抱怨任何事情”。正是這個立志成功使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一個企業家,作為一個創業者,“不抱怨”是其成功的必備條件。
2)李笑來告訴自己,我不能、不該、也不會允許自己是那樣的人,若是那樣,連我自己都愛不了自己。
4、應用----作為選擇朋友的原則
李笑來自己一直堅持的原則:堅決不抱怨。并以此作為選擇朋友的原則之一。
解讀:音頻16? "看得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
1、人生出發點、視角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個階段:我不好,但是你挺好的;
第三個階段:我挺好的,但是你不好
第四個階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當下社會大多數狀態
1)絕大多數人總是在第二和第三個階段反復穿梭,也就是要么我好你不好;要么我不好,你挺好。
2)第四個階段極其美好,但要到達卻難上加難。
2、分析:“為什么絕大多數人總是在第二和第三個階段反復穿梭”?
1)見不得別人“的”好。
見不得別人“的”好,說的是“見不得別人的好處,好的地方”。雖然對方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但是因為有那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掩蓋,就是我們說的“見不得別人的好”。別人不好的地方就不好罷,但我們應該有能力看到別人好的地方。
2)流行的雙重“標準
......看別人的時候,注意的是“錯”與“不好”;
......看自己的時候,注意的是“對”與“好”;
3、如何達到第四個階段?
1、無論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長上去。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達到第四個階段。
2、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錯”與“不好”之上;
3、若是我們有空閑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兒做對了?哪兒做得很好?以便我能吸收經驗,獲得成長?
人與人應該如何比較?----比較未來而不是比較當下
因為我們是活在未來的人。我們當下的任務其實只有一個:成長---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其實是無論如何都不怕比較未來的。
解讀:音頻17? "正確本身的價值"
"正確的價值"四觀點
1、正確本身沒有價值......你和別人都是正確的。(沒有價值)
......你和別人都是錯誤的。(沒有價值)
......你是錯誤的,別人是正確的。(沒有價值)
......你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只有這時候,“你的正確”才具備很大的價值。因為別人是錯誤的,你是“特立獨行的”)
2、特立獨行且正確,才具有價值
如果我們確定自己是正確的,而我們身邊絕大多數人并不認同,那我們應該高興才對,而不是痛苦。并且,“越不被認同越應該高興”才對。互聯網下的創業不應該是競爭(大家都正確),而應該是壟斷(我特立獨行且正確)。
3、衡量正確與否,不能依靠大眾認同
衡量正確與否,如果依靠大眾認同,就形成了競爭關系,也就沒有了價值。
例子:李笑來2011年提出關于"比特幣"的觀點;李笑來2015年提出關于"互聯網紅利期已過去"的觀點。
4、特立獨行且正確,并不保證你一定驗證、收獲其價值
每一種創新都具有風險,不能完成保證其成功。
解讀:音頻18? "什么決定你的命運"
1、創業成功
1)什么是成功
成功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去做正確的事情。(本人定義的成功是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
2)創業成功創業者和投資人即是解答題高手,也是選擇題高手。
2、價值觀決定命運
為什么那么多的解答題高手做不對選擇題?
因為他們沒有養成正確有效的價值觀。
價值觀最通俗、最有效的定義是: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知道什么是好的,就知道什么是差的;知道什么更好,就知道什么是更差;知道什么最好,就知道什么最差。
所謂的選擇,只是價值觀確定之后的自然結果。
3、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就是把自己的感受當作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觀察當作全世界的觀察,把自己的看法當作全世界的看法。
希拉里的失敗,是希拉里“以偏概全”地、“一廂情愿”地把很多“看法”誤認為“事實”,進而做出了很多時候實際上是低級錯誤的決策。
解讀:音頻19 “什么決定你的自我驅動力”
1、回顧李笑來音頻12 為什么你總是“半途而廢”?
第一、為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
第二、不做的負面影響;
第三、通過社交進行學習。
2、正確的剛需是一切驅動力的源頭。
剛需就是剛性、硬性的、必須的需求。
李笑來把“為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提升為“剛需”。
1)我把“學好英語”作為自己的剛需了嗎?
如果“學好英語”是剛需,我就應該每天堅持學習英語,有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的計劃,沒有實現目標就難受。
2)我把“創業”當作自己的剛需了嗎?
如果“創業”是剛需,我就應該從當下開始創業,全面地計劃自己的創業計劃,并一步一步實現。
3)我把“做好演講”當作自己的剛需了嗎?
如果“做好演講”是剛需,我就應該從當下開始,用200多個小時認真準備一個高品質的15分鐘演講。然后PDCA,不斷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
4)我把“做好家庭教育”當作自己的剛需了嗎?
如果“做好家庭教育”是剛需,我就應該向最優秀的母親學習,如何經營好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家庭關系。做最好的自己,為孩子樹立最好的境教。
5)我把“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當作自己的剛需了嗎?
如果“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當作自己的剛需,我就應該時刻用“提問清單”質疑每一個呈現在眼前的觀點,加以思考,從不輕易相信。
......
牛人的定義:有做第一的執念;有過第一的經驗;有過多次第一的經驗與總結。
我好想感覺一下“牛人的感覺”
3、大腦是可朔的
解讀: 音頻20 “如何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
1、選擇
表現型人格的剛需是:
......金錢>時間>注意力
......成功>成長
......現在>過去>未來
激進型人格的剛需是:
......注意力>時間>金錢
......成長>成功
......未來>現在>過去
2、耐心
耐心是一切成長的剛需。
只有活在未來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換言之,一個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來。
3、現狀
現狀是過往的積累。
若是“現狀”不令人滿意,那么肯定是“過往的積累不夠”而已。
所以,我們應該把當下作為新的起點,開始積累,著眼未來,活在未來(并想明白活在多久的未來)
4、選擇(+)難受
選擇正確的“難受”
正確的“難受”:
......賺不到錢是因為能力還不夠;
......一切能力都是可習得的,只要有足夠的耐心;
......假以時日,我會收獲越來越大的;
錯誤的“難受”:
......賺不到錢是因為這個社會不公平(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在其他地方找問題);
......干什么都白搭,因為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會變的;
......“就這樣罷”
比如:當你學習英語的時候,發音很差,你就得選擇:
正確的“難受”:
......因為自己沒有進步而難受(再多說一點,再多練一點);
錯誤的“難受”:
......因為害怕別人嘲笑你而難受(干脆不說了、干脆不練了)
解讀:音頻21 “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1、冒險與避險的區別
站在觀察者的角度是冒險;站在行動者的角度是避險。
所以,行動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險上,而不是如何冒險上。
比如:VC(風險投資機構):VC其實是最懂如何“不冒險”的。而風險投資的模型設計也是為了避險,而不是冒險。目標有兩個:盡可能獲得最大化收益;盡可能降低系統化風險。
2、人身安全VS資本安全
人身安全:基因記憶。如:人看見一條蛇,就會被嚇得不行。
資本安全:未基因記憶。
1)人類對財富的認識其實沒多久。
2)長期以來,人類之中擁有足夠財富的人群比例一直是非常非常低的,那比例其實低到甚至忽略不計的地步。
3)整個人類,除了一個民族(猶太人)之外,迄今為止都會多多少少妖魔化“復利”這個概念---這可是財富領域里最重要的概念(注意這里沒有“之一”)
4)每一次大的動蕩本質上都是對財富擁有者的殺戮,于是,關于財富的基因事實上很難持續傳承。
......
3、安全第一、成為專家第二
1)專家輕易不冒險。
2)如何成為專家。錘煉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然后像專家一樣思考、決策、行動。
解讀:音頻22 “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
1、走出“有錢了不起啊?”的思維陷阱
1)“有錢了不起啊”的背后心態----自我保護機制(找借口)
......雖然你有錢,可是你并沒有什么了不起。
......咱們并不會因為你有錢,就覺得你有什么了不起。
2)找借口的后果
......使得咱們不去進行深度思考
......使得咱們永久喪失一種能力---分析能力
2、“有錢究竟哪兒了不起呢?”----正確面對
1)“了不起”的對象不是你和我,而是“你和我之間的財富差異”
2)尊重“差異”,就等于已經接受現實。認真面對現實的人,即面對正確的“難受”。
這個正確的“難受”塑造我們尋找機會積累財富,如何塑造:
A、開始深刻地對待“積蓄”這個行為;
B、開始認真篩選必要的消費;
C、開始認真投資自己(其實主要是時間與注意力);
D、開始真正全面方位關注自己的成長,因為不成長,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滿意的現狀;
E、開始認真向那些“有錢人”學習,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對的,而不是上來就直接冒出“你有啥了不起啊?”之類的念頭;
F、開始了解思考質量的價值,于是不斷刻意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質量,磨煉自己的思考模式;
......
3、實現財富自由的第一步---尊重差異
請尊重那些排在你前面的人的財富與你的財富之間的差異。你也就有了正確的壓力與動力,去提高你單位時間的產出,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和效率,以便縮短彌補那差異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接受現實真的很痛苦,但這是前行的第一步,否則連起點都沒有。
解讀:音頻23 “你真的沒有機會了嗎?”
1、GAFATA是什么?
G(Google):谷歌
A(Amazon):亞馬遜
F(Facebook):臉書
A(Apple):蘋果
T(Tencent):騰訊
A(Alibaba):阿里巴巴
2、GAFATA的地位
GAFATA就是這個“新世界”里的“房地產巨頭公司們”,它們提供一切互聯網上商業運轉的基礎設施與服務,包括數據、云、計算、支付、交易、社交.....所以,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已經徹底占據了“壟斷性優勢”。于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它們的賺錢能力就是最強,弄不好越來越強。
3、GAFATA的未來
1)GAFATA。在李笑來看來,GAFATA很可能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機會。
2)投資GAFATA的相對風險較低。
總結:
1、永遠不要抱怨“沒機會”,那是另外一群人做的事情,反正不是我們。
2、智慧:在浮虧的時候淡定,在浮盈的時候從容。這樣我們才有資格站在資金后面做投資。
解讀:音頻24 “開始投資活動的條件是什么”
1、分析“等我有了錢,就馬上開始投資”的思維邏輯
1)有的人一生都沒開始投資;
2)有的人開始投資了,但大多數以失敗告終。
3)有的人拿著錢不配站在投資背后。
4)投資不一定要等到有錢才能做。
2、投資最重要的元素
1)智慧>時限>金額
2)金額實際上是投資活動中最不重要的東西。我們不尊重絕對值,而是尊重增長比例。
3)時限:給資金判“無期徒刑”,才配站在投資背后。
4)智慧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元素。
3、智慧--制定Excel表格
1)你開始跟蹤的股票,究竟是不是GAFATA其實無所謂的。如果你英文不好,那在國內股票市場上選一個你有根據地認為可能會持續成長的企業就可以了---因為接下來的時間里,你閑著沒事兒就要關注這個企業的財報與其他新聞的。
2)金額必須設置成1美元----也就是最方便且金額最小的單位。1元、1000元、1000萬元無所謂的。不是因為“反正是虛擬投資”,而是因為從一開始你就要養成習慣:關注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增長比例才真正重要。
3)每個月只更新一次數據,每個月的其它時間里,絕對不要去看這個數據,看它不僅沒意義,更可怕的是會養成壞習慣---至于那個懷習慣有多可怕,以后你會越來越明白。
4)堅持至少12個月,你才算是入門,并且這已經算是非常非常快的了,以后會越來越明白這個道理。
5)堅持一年后,才有資格去思考一個一個的投資思維漏洞。
解讀:音頻25 “你能準確預測股價嗎?”
1、短期價格預測
問題:5分鐘之后的價格是比現在的高還是比現在的低?
答案:無論用什么手段,無論用什么樣的理論,最終,都是無意義的,預測準確率跟拋硬幣一樣,頂多1/2而已。
結論:短期價格預測是不可能的
2、長期價格預測
理論:長期價格預測是很可能的;預測時間期限越長,預測難度越低。
依據:
......股價最終體現的是企業價值的增長;
......世界一直在進步,經濟一直在發展,這是大前提;
......有些企業就是能做到與世界共同進步,與經濟共同發展......當然也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卻根本做不到.......
3、上個音頻,李笑來要求我們“每個月更新一下數據”
理由:從一開始就要習慣于避開“短期思考”。
解讀:音頻26 “我能賺得更多嗎?”
1、貪婪
1)概念初步打磨
......當人們想要一個并不屬于他們的東西的時候,那就是貪婪
2)現象
......很多人的貪婪,來自于無知。
......當他們那么做的時候,很可能他們并不知道那么做是貪婪,很可能他們并不知道那東西原來并不屬于他們,他們理所當然地以為他們“原來就應該”擁有那東西......
3)例子
......借錢不愿意給利息,就是一種貪婪。
......2011年~2015年,P2P給出年收益 25%的收益。買的人也是一種貪婪。
4)概念繼續打磨
......巴菲特給出復合年化回報率的“參考標準”:15%
......復合年化回報率,我們討論的不是一年,不是兩年,是好多年,一般是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
......“價值”與“長期”熟重熟輕?結論是先有“長期”,再有“價值”
2、誘惑
1)概念初步打磨
......一切不屬于“長期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算作是“誘惑”。
2)現象
......絕大多數人終生都是“短期投資者”而已
......絕大多數時刻關注K線圖。
......絕大多數喜歡四處打聽消息。
......根據市場的歷史數據,幻想未來可能的實際經歷。
3)分析
......時刻關注K線圖,基本上很難思考長期。
......巴菲特的師父---格雷說:股票市場短期是個投票機,長期是個稱重機。
3、究竟如何投資
1)只關注長期投資
2)除此之外,投資就是“學會如何找到未來的胖子”
解讀:音頻27 “早是不是決定性因素”
1、先發優勢
1)從眾心理
......我咋不知道呢?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錢”不應該和“利息”有關
......“知識”不應該和“利息”有關:你要給我!你必須給我!因為知識是全人類的!你不僅要給我,還要免費!
2)概念打磨
......利息是錢的時間價值;
......受益是知識的時間價值。知識是越先知道越受益(前提是用行動去支撐知識的結論),這就是知識的時間價值。
3)李笑來案例
......比特幣:2009年比特幣誕生,李笑來2011年介入。無論是2011年,還是2017年,總有這樣的聲音:“早知道買點比特幣就好了...唉,晚了”。“李笑來,你真幸運”。
李笑來真正幸運的五個原因:
第一、莫名其妙的相信那個機會。一直研究。
第二、基于種種過往的知識與經驗,李笑來基本上深入地理解了那個機會。
第三、2011年,李笑來恰如其分地“富”,有十幾萬美元;
第四、2011年,李笑來恰如其分地“窮”,沒到億萬財富的地步;
第五、2011年后,李笑來一直在成長,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成長,乃至他一直“HOLD”得住比特幣。
4)結論
......“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價值。
......“先發優勢”不一定是優勢,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HOLD”得住這個優勢。
2、后發優勢
1)結論
......“先發優勢”只不過是“優勢”中的一種,并且,有些時候,“后發優勢”可能更厲害。
......“早不早”是根本不重要,關鍵在于對不對,事實上,更關鍵的在于,是否是長期對。
解讀:音頻28 “全部押上意味著什么?”
1、部分不可知
1)從眾心理
......把一切都押上去
......籌碼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
2)概念初步打磨
......未來的最重要屬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投資,是“面對未來的判斷與決策”
......在投資領域里,我們格外強調“避險”,盡量不去“冒險”
3)概念深入打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通常是指“壞事兒萬一出現了就很可怕”
......“萬一”:并不意味著說,一定要做到第一萬次才出現。很可能第一次就出現了。
......“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2、永遠不要押上全部
1)理論依據:
......拋硬幣
每次輸贏的概率都是50%。即便單次最大賭注為20元人民幣,賭徒依然有3.13%的可能性在5次之內全部輸光;即便是單次最大賭注為10元人民幣,也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一路輸光.....
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為概率低到千分之一就肯定遇不到。
......凱利判據
凱利判據告訴我們,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賠光的投資中,若是你只有60%的勝算,投資你的總資產的20%。本質上已經是“押上全部”了。
2)"押上全部"、“押上所有”及“借錢炒股”
......"押上全部":總資產的20%;
......"押上所有":非常危險;
......"借錢炒股":顯然就是“專業自我悲劇制造者”
3)警惕
......克制自己的沖動,越是早期,資本金額越少,克制的難度越高,克制不了的代價越大。
3、"分析代價”及策略
1)“分析代價”----難題
......到了某一時刻,我們很容易衡量我們得到的有多少,但我們幾乎毫無辦法去衡量我們“沒得到的究竟有多少”。
......在危險發生之前,如何向被教育者證明“那尚未發生的危險”有多可怕?
......在避險策略生效之時,又如何向那些已經躲避危險的人證明那“并未實際發生的危險”(因為已經避開)究竟實際上有多可怕?
......尤其是當那危險大到可以被稱之為“滅頂之災”的時候......
2)策略
......提高自己的投資智慧:加速進行認知迭代,快速成長。
解讀:音頻29 “最簡單的安全投資策略是什么”
1、低買高賣
“低”和“高”:是指相對值,而不是指絕對值。即相對于當前的公司實際價值。
“買”和“賣”:“買”和“賣”不一定是全部買入,或者全部賣出。更深入的問題在于,買的時候,拿多少比例的資本去買呢?賣的時候,賣出多少比例呢?
2、最簡單投資策略---定投策略
1)定投策略:定期等額購買某一支(或幾支)成長型股票。
2)定投操作
......設定一個期限,可以是每周,也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個季度。
......每個期限到達之時,無視股價的變化,購買等量金額的該公司股票。
3)定投好處
......定投策略的好處是,除了定期定額購買之外,你什么都不用做,不用研究K線分析技術,不用天天看它的股份,不用關心它的新聞,不用打聽它的種種內幕,真的什么都不用管。甚至,如果你能給你的資金判刑超過七年的話,邊讀年報必要性都不大。
......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險工具”,因為它相當于“捕捉”了一段時間里的均價。
4)定投智慧
......定投策略的關鍵,并不在于“定期”,也不在于“定額”,甚至并不在于“長期堅持定制策略”,而是關鍵在于,開始之前尋找一家成長型極強的公司。
3、投資功課
......投資功課都是在投資之前完成的,買什么,什么時候買,怎么買,達到什么指標后賣,怎么賣。
......功課是做給自己的,并且還要在做完之后用自己的資金去“踐行”自己的功課,而后還要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等待那功課的成績。
......逐步徹底脫離“伸手黨”。遇到問題時能夠靠自己默默地找到解決方案的人。
......經過搜索、思考、判斷之后,每個月至往表單中添加一個新的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判斷會有變化。
一年之后,你一定會有很大變化的,無論在此之前你有沒有經驗都是一樣的,定向聚集的思考必然帶來“穿透表象看到實質”的效應能格外地讓你感覺到“意外驚喜”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