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笑來的得到專欄叫做“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得到的訂閱量約為175656人,收獲了35131200人民幣,不知道這點money是不是可以在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路上再添加磚瓦。在真?zhèn)€專欄的學習里面,最深刻的體會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上。有成功學,也有價值觀的植入,亦有滿滿的雞血,但是在方法論上似乎有些欠缺。讀完后有一絲困惑,好好學習了整個專欄我還是沒辦法得到財務自由啊。但是如果你處于很迷茫,很混亂的一種思維模式;那么這個專欄或許能夠幫你理清你所要關注的東西,幫你解開你思維里面的一些桎梏。
下面是我的閱讀筆記及小小的體會。
? ? 李笑來的專欄,重新定義了很多概念,這些概念就像迷霧里面的燈塔,指引著你航行的方向。
1.財富自由
定義:某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思考:我們的終極目標真的是財富自由么,如果是,那么我們?yōu)槭裁纯倳f,如果我財富自由后,就要去……
結論:財富自由不是終極目標,專注成長才是
行動:想辦法把一份時間賣N次(寫作、出書、軟件 等等)(自我反思:比如本田直之說的一年兩次收成,在工作的時候磨煉技藝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是時間賣兩次的好方法)
2.三條鐵律
定義:一是成長才是根本關鍵(我選擇的事能不能讓我積累各種能力);二是重視價值忽略估值(常常被高估或者低估);三是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3.注意力
定義:注意力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價值程度:注意力>時間>金錢
結論:要把注意力放在成長上;放在真愛上(關注對方的成長,而不是以愛為名義的束縛);放在對整個社會真正有貢獻的事情上去(因為個體價值等于它的社會貢獻欲)。
4.永恒的當下
定義:很多人為了追求100%的安全感,被困在永恒的當下
行動: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長期地觀察、思考。(比如關掉朋友圈、關掉微博、少點擔心別的視角、少關注那些跟自己“成長”無關的事情)
5.活在未來
定義:做預測,篤信自己的預測,并朝著預測的方向努力。
行動:比如相信“知識就是力量”,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專注于自己的成長。
6.資本
定義:錢不一定是錢,錢后面的三要素(金額大小、占有時間長短、背后的智慧)才能使錢成為資本。
定義:一、資金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盈虧比率;二、給自己投資款判個“無期徒刑”
行動:定投;長期投資;不要用借來的錢投資
7.落后
定義:在人群20%或者1%以下就是落后;人總是有意識偏差。
行動:定義自己的目標為不落后,早晚成為那20%甚至1%的人。
8.從優(yōu)秀到卓越
定義:多維度的比較并且在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
行動:俯瞰找到目標,調用所有的底層規(guī)律
9.元認知
定義:對自己思考的認知和理解
行動:一是坐享(即打坐、禪修、內視、冥想);二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可以主動“全神貫注”的事情(看小說和電影都是被動全神貫注);三是反思。(2017.5.22——自控力其實里面有很多講這個方面的)
10.堅持
定義:堅持不是你需要很費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因為需要堅持需要努力,你骨子里面就不愿意做。
行動:無論做什么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的意義,甚至多重重大意義。然后就會有一種雞血滿滿的狀態(tài),“多有意思啊 根本停不下來啊”。比如在習得某項技能的時候,“想辦法賦予得到它很多正面的意義”,并且羅列“沒有它”有多悲慘賦予很多負面意義;還要尋找擁有那項技能的人及人群。
11.世界是有生命的
定義:世界是有生命的,它就展示給你你最想要看到的樣子。善待這個世界,世界會溫柔待你。
12.抱怨
結論:抱怨是無能無奈的表現,遇到麻煩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承受。
13.見不得別人好
定義:現象,總覺得別人是錯的,不好的,自己是好的。
行動:元認知糾正,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好壞”上,要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從別人身上吸取成長的養(yǎng)分,看到好的一面。
14.剛需
定義:剛需是根植于價值觀的需要。很多人花錢才是剛需,賺錢不是。賺錢是為了,有錢了我要…….
結論:剛需可以選擇,一切的進步與成長,都是”重新選擇剛需的過程”
HOW:一是要有耐心,短期期望過高就是沒有耐心的表現,財商的培養(yǎng),顯然最需要耐心;二是選擇正確的難受;三是承認現狀,現狀是過往的積累,不要急切地想要改變現狀,把當下作為新的起點,開始積累,著眼未來,活在未來.
15.投資的剛需是“避險”
定義:很多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這件事里存在不確定因素,就一定有相應的風險存在。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規(guī)避掉不必要的風險,就是我們平時最需要打磨、最重要的投資技巧。
定義:觀察者時時刻刻“體會得到”各種危險,心驚膽戰(zhàn),覺得行動者在不斷冒險;實際上,行動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險上,而不是如何冒險上。
行動: 你的投資依據必須靠且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我們通過各種方式節(jié)省下來的注意力,就是為了最后把它運用到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上。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學會如何合理地規(guī)避風險,這些都是最需要我們投入注意力的事情。
遵循以下生存法則:一安全第一;二成為專家;三看傻瓜們冒險。
16.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
結論:1.搜尋財富的機會;只靠分析能力;“你和我之間的財富差異”很“了不起”。
HOW:尊重“差異”,就等于已經接受現實。認真面對現實的人,即便是“難受”,也是“正確的難受”,因為那個“難受”會促使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此同時,大腦不斷被塑造成一個更適合尋找機會、積累財富的機器。(開始深刻地對待“積蓄”這個行為;開始認真篩選必要的消費;開始認真投資自己主要在時間與注意力上;開始真正全方位關注自己的成長,因為不成長,就沒有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滿意的現狀;開始認真向那些“有錢人”學習,分辨哪是好的、哪些是對的,而不是上來就直接冒出“你有啥了不起啊”之類的念頭;開始了解思考質量的價值,于是不斷刻意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質量,磨煉自己的思考模式)
17.機會
結論:總是有足夠多的大機會就那么活生生地近在眼前,只不過,所謂的錯過,最終只不過是大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而已……(舉例子:比如投資美國互聯網“Gafata”)。看見了機會,只不過是看見了,把握那機會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即便是看到了機會,并不等于可以“自動掌握機會”,還是要加上持續(xù)的思考,加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動,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機會-----是“才有可能”。你要做的事情是,用自己的知識,用自己的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資本“負責任”地進行投資,在浮虧的時候淡定,在浮盈的時候從容,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大多數人并沒有合格的知識與判斷能力在那資金背后做支撐。
行動:在投資領域,你并不需要急于行動,投資知識的把握,最難的地方在于它實在是“很違背直覺”,所以形象地講,不把自己的操作系統“搞個天翻地覆”,是沒辦法正確實操的。
18.開始投資活動的條件是什么
定義:投資這個活動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智慧(投資者的思考能力)>時限>金額
行動:打磨自己腦中的概念以及價值觀。培養(yǎng)耐心:創(chuàng)建一個EXCEL表格,設想你用1美元買了GOOGLE的股票,然后每個月的月底,更新一下股票價格,算出相對于最初投資的1美元漲跌幅。(要去做,提升了你對時間的感知).(自己的感悟:這就是記錄和復盤的重要性,培養(yǎng)自己的耐心,也可以面對自己的成長。)
19.你能預測股價么?
定義:短期價格預測是不可能的;長期價格預測是很可能;預測時間期限越長,預測難度越低;從開始就要習慣于避開“短期思考”。
絕大多數賭徒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結果對當前下注有影響(謬論),無法理解和接受概率學上的那個重要概念:“獨立事件”。
結論:統計概念只是,是最基礎的“賺錢思維工具”,大學的課本就OK.
“知易行難”中真正的誤解在于“知易”,不能改變你行為的知識,其實就是無用的。或者更準確地說,你根本沒有從骨子里認同這個知識和概念。
20.貪婪
定義:有價值,或者起碼看起來有價值,但不是“長期”價值,一切不屬于“長期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算作是“誘惑”。(有些冷靜的投資者關注的是價值但是不是“長期價值”)(李笑來舉了他的財富自由來源于他的第一本托福詞匯書,他所說的長期價值可能比我們理解的長期還要長)
大神格林布雷的一個類比特別精彩,值得牢記:買股票但不知道究竟買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過一個炸藥工廠,你可能活著活下來,但是你仍然是個傻子。
結論:關注K線圖,幻想可以在高點賣出,低點買回來,這是徹頭徹尾的幻覺,因為K線圖只是市場歷史數據的記錄,而不是幻想者未來可能的實際經歷。等有一天,自己身在其中就知道了,從自己身臨其境的視角望過去,每時每刻的價格,都既看起來像最高點,又看起來像最低點;并且,一旦開始關注 K 線,基本上很難思考長期 —— 因為“活在當下”的感覺和沖動是那么強烈,自己的大腦分分秒秒都在被各種直覺所刺激,根本想不起來自己實際上在面對的是“漫步中的隨機”,分分鐘把自己變成賭客卻又好不自知 —— 又是一個不留神就已經被“貪婪”這個魔鬼的變身所迷惑。(只關注增長率而不是增長絕對值,是大家都都明白但是卻會避而不談的話題,,因為很多人都無法轉變只重視增長率而不是絕對增長值這一觀念,如何擺脫“資本金額”帶來的無力感。)
21.早是不是決定性因素(2017.5.10重讀,跑的方向錯了,跑的越早越快損失反而越大)
定義:錢這個東西,天然都是有利息的;知識也一樣,也是一樣天然有利息的,但是我們的概念里面從來都沒有過這個概念,而且“知識”可以產生負利息,那些占據了你腦容量,但模糊不清定義不準的概念知識,每天產生的就是負利息,理清概念,糾正誤區(qū),才有機會真正享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利息。
如果你在金錢上想獲得更多的利息,除了本金與利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的長短。在前兩項確定的情況下,開始得越早,時間越長,相應的回報就越多。但是在知識方面,由于利率不是確定的,所以時間上未必越長越好。比如你的知識如果是“負利率”,那么時間越長,其實損失越多。
“先發(fā)優(yōu)勢”只是“優(yōu)勢”的一種,并且,有時候,“后發(fā)優(yōu)勢”可能更厲害。
“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價值;在回顧歷史的時候,一切都是確定的,所以對那些沒有能力展望未來的人來說,幻覺“自然”產生;如果我那么做,我一定會有這樣的結果!事實很殘酷;實際上,即便他們曾經有機會那么做了,后面的結果很可能依然不會出現。在展望未來的時候,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總是有哪怕一絲絲的不確定,都可能以幾何級數的量級放大恐懼的效果—并且,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每個判斷和決策所涉及到的金額。所涉及到的金額越大,越影響判斷。
22.押上全部(2017。5.10讀完《隨機漫步的傻瓜》和《黑天鵝》以后感觸更深刻,其實你永遠無法預測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保留足夠的安全冗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定義:投資是“面向未來的判斷與決策”,于是,“萬一錯了”的情況是永遠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盡量去做勝算超過50%的事情。“小概率事件發(fā)生”,雖然某個事件的概率小到萬分之一的地步,但這并不意味這說,一定要做到第一萬次才出現,第一次、第一百次和第一萬次出現的概率是相同的。凱利判據(Kelly criterion)。
結論:為了回避那個最大的風險(從此再無機會),作為投資者,必須牢記切絕對不能觸犯的鐵律是:永遠不要押上全部!
另外,關于“杠桿”(另外一個需要很多基礎知識的很大的話題)我們的建議不是“絕對不能使用杠桿”,而是,“等你有本事算清楚之后再用不遲”…… 這就好像對普通人來說,“飛機那東西倒不是不能開,就是得先用心學花時間練水平夠了才能飛”一樣。另外一個樸素的建議是:投資起步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事實上完全用不著杠桿。
絕大多數人起步的時候,是從“根本就沒錢去投資”開始的(我個人就是如此);而生活本身是有成本,于是,單位時間里的收入要超過同樣時間里的成本,才可能有所積蓄,而這積蓄還要優(yōu)先應對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 于是,要很久很久之后才能有機會擁有“可以被判無期徒刑的資金”,應該珍惜自己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獲得的資本。
23.低買高賣
How :定投策略:定期等額購買某一只(或幾支)成長型股票。定投是一種樸素的“避險工具”,關鍵在于在開始之前,你通過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相當的結論;這是一家成長性極強的公司,因為你的收益=公司成長性*定投策略效用。
行動:在你的表單里加上定投策略;自己開始思考探索“成長性公司的屬性與特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關于“進步”,大家不要期待“及時反饋”,我們要有耐心的等到那個必然到來的結果。
24.長期的概念
定義:對能力越強的人來說,“長期”越短;對能使用正確策略的人來說,“長期”更短;對有能力在投資之外賺錢的人來說,“長期”更短。
25.如何做到兩倍薪水
定義:串聯和并聯,如果兩個任務之間的關系是“串聯”,即一先一后,那么,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只需要調整一下先后順序就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兩個任務之間的關系是“并聯”的,那么你若是竟然把它們串聯起來就不對了——你得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可以并聯的任務,然后讓它們并行……
結論:在“給自己打工”同時“也給老板打工”而已。于是,在做每件事兒的時候,判斷工作結果和工作質量,有兩個標準:
是否對得起拿到手里的薪水? 是否對得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給自己打工的人,總覺得“還可以干得更好”,于是,接下來的每一步,每個選擇,每個行動,都是在另外一個層次上,有著另外一個更高的標準——隨著時間流逝,結果自然會產生天壤之別。話說回來,這其實是一個選擇而已,我們只不過是把工作和成長著兩個任務,這兩個事實上可以并聯的任務并聯了起來。也可以將工作和生活并聯起來。把自己變成這樣的人吧,所謂的“大智慧”,其實只不過是“把智慧用在大事兒上”而已。
三個大坑:“莫名其妙地湊熱鬧”“火急火燎第隨大流”“操碎了別人的心肝”大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我們寶貴的東西不假思索地丟給了別人。工作從來不是別人的,永遠是自己的。如果你無法在這份工作中獲得成長,即便給你再多的薪水,你也應該慎重考慮。因為它消耗的是你成長的機會,而這種機會的成本可不是簡單可以用金錢衡量的。
26.做個正常的時間買賣人
定義:注重價值而不是價格(估值),幾乎市場上所有的頂尖人才都被低估了,或者準確地講:他們更可能被低估。終將有一天,自己確定地被“過分低估”——那就是到了“該自己闖出一片天空”的時候了。回過頭來,從“給別人打工”不如“同時給自己打工”開始,我們漸漸看清了另外一個路徑:“同時給自己打工”不如“徹底為自己打工”;這背后的核心原理就能說清楚:既然賣時間終將不劃算,那么買時間終將劃算。
27.為什么你一定要學會寫作?
定義:想要獲得財富自由的你,必須學會寫作;寫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時間重復銷售很多很多次”的極少數選擇之一,也是相對來看最容易成為普通人起步的臺階之一。(黑天鵝書中說的能有突破性的職業(yè),但是暢銷書真的是黑天鵝),有效溝通是最重要的技能,演講與寫作,都是比私下交流更為高效更具價值的有效溝通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我們每個人所存在的世界,都基于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于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自己真正所身處的世界,其實是想當主觀的。所謂的“想法”,其實可以理解我“思考的方法”,很多人之所以不行,實際原因只不過是因為不僅沒有“思考的方法”,甚至連思考都沒喲。 持續(xù)寫作可能是鍛煉學習能力、鍛煉思考能力、鍛煉共同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核心:寫對別人有用的東西。
28 .究竟什么在決定你的價格
在市場上,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當我提到“換位思考”的時候,換位的對象,常常不是指某個單個的人,而是指整個世界。你要深入思考的,不僅僅是站在對面的某個人怎么想事兒,你要深入知道的起碼是“這一類人如何思考”,甚至是“大多數人如何思考”。
29.關于“選擇”的方法論
剩男剩女現象是價值觀決定命運,或者說價值觀決定生活質量的一個絕佳的例子,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這么簡單。
人生什么最重要—選擇最重要。
HOW TO: 首先,錘煉自己的價值觀,就等同于提高選擇質量;接著,添加必要的條件。(比如亞馬遜當時選擇的商品是書,選擇的條件:市場一定要足夠大,品類必須有長期成長性,消費者復購率要足夠高,跟重要的關鍵在于,我們要選擇一個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沒有售后服務的商品!)每增加一個條件,選項就會大幅度減少,如果有沒必要的條件摻雜進來,那么就會提前使自己“全無選擇”。
復盤自己的決策過程,最終的結論總是一樣的:當初在選擇的時候,要么是干脆忽略了某個必要的條件;要么是在某個必要的條件上沒有做到足夠苛刻……
觀察別人,反思自己,四處求教,海量閱讀,搞來搞去,最終的結論都是一樣的:絕大數人在重大選擇上毫無能力。絕大多數人甚至干脆回避認真思考重大選擇(無非就是篩選必要條件,和用條件嚴格篩選)----然后報自己有限的寶貴注意力放到雞毛蒜皮的事兒上糾結一切。對待重大選擇態(tài)度越來越嚴肅,越來越認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頭就徹底被根除了。
選擇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顯屬于智能通過后天習得與鍛煉的能力。所以說,選擇能力,肯定是平時一點一點鍛煉出來的。練習的方法也很簡單:(1)面對任何一個選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當然要從小事兒練起),都可以拿出紙筆開始羅列篩選條件;(2)為每個條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分;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鐘重新仔細過一篇—如果選擇本身重要性很高,那么久可能重復更多次。
做記錄很重要,只要有記錄就可以回顧,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進,就可以提煉,就可以通過不斷雕琢最終形成完善的價值觀體系。
29.20170403 關于創(chuàng)業(yè)的選擇
什么是創(chuàng)業(yè)?滿足哪些條件才叫創(chuàng)業(yè)?那些在創(chuàng)業(yè)的人,知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算得上是創(chuàng)業(yè)? 我們先研究一個更為樸素的詞匯——生意,生意分為好生意和差生意,沒有壞生意,壞的不叫生意。生意進一步細分,可以分為四類:(1)滿足溫飽的生意;(2)能夠賺錢的生意(溫飽之外還有富余);(3)能夠成長的生意(富余越來越多),(4)能夠做到成長率不斷提高的生意。
真正創(chuàng)業(yè)者,拼命思索的,是“怎樣成長?”,在思考上添加一個維度:長期……;真正厲害的創(chuàng)業(yè)者,考慮的不僅僅是“怎樣成長”,而是“不斷成長”,即,長期成長;那些天天琢磨如何保持“成長率”的創(chuàng)業(yè)者才是真正的佼佼者。
在風險投資者眼里,“成長率”最重要。我個人是很敬畏“關鍵知識點”的。很多的時候,那些“關鍵知識點”明晃晃地放在那里,貌似誰都可以看到,可最終,大多數人就是能夠做到“視而不見”——我不是說你,我是在說我自己!我自己當初也對這個“關鍵知識點”視而不見……直到我虧了很多錢之后,復盤的時候才發(fā)現,那些錢就是對關鍵知識點缺乏敬畏的代價。
30.20170410 提高成長率的方法論
我們繼續(xù)在概念上構建價值觀,在所謂“生意”這件事兒上:成長率>成長>賺錢>謀生…….
然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構建我們的方法論……于是,我們就想到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路徑,起碼有兩個:(1)自己做出一個有長期成長(或長期成長率)的公司,(2)用自己的錢投資那些已經證明自己有長期成長(活長期成長率)的公司……
而第二條路徑又分為兩個層次:(1)“一級市場”;(2)“二級市場”(PS敲黑板,之前送的:GAFATA組合(包括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踐行:如何去買美股,如何使用Google,這不是又和如何使用英語相結合起來了么)
如果作為一個個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投資,那該如何?
打造多維競爭力。(之前有講過的概念),方法論即:(1)學習學習再學習;(2)學習更多技能;(3)長期持續(xù)。
“盡量縮短自己的長期”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行動填滿時間。關于成長率的概念。
第一天賺的錢:100
第二天賺的錢:= 100(1+10%)=110
第三天賺的錢:=110(1+10%(1+10%))=122.1
第四條賺的錢:= 122.1(1+10%*(1+10%)2)=136.8741.這一天的成長是12.1%。
10%是增長率,是成長的穩(wěn)定成長率。
32.20170417 知識究竟是什么?
概念:所謂知識,指的是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是否有用),且長期看來更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信息。判斷知識用處的時候的兩個維度——有用 AND 長期。多數人在判斷知識有用與否(或者說換個說法:“是不是干貨”)的時候,希望那信息馬上有用,立竿見影,希望知道個什么新東西的時候,瞬間就能脫胎換骨。于是,他們相當于主動剔除了很多短期看起來沒用但長期絕對有用的知識。二三十年過去了,到了四十多歲,被動地意識到災難性的結果,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當初錯在哪里,能表達出來的只有含混的措辭,即,“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兒”——若是他們真的能夠想明白、說清楚自己當初怎么不懂事兒,做錯了哪些決定,最終,又有什么樣的方法能讓自己的孩子避免自己的“報應”,他們就不會那么絕望的。可事實上,并沒有,他們很可能至死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兒。(所謂“新聞”,只是一地雞毛的瑣事,沒有什么好在意的。)
即便是滿足那兩個條件(有用、長期)之后,可以稱之為知識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價值。有些知識,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識,于是他們顯然更高級,更有價值。
啦啦啦現在是羅列有繁衍能力的知識的時候啦,ONE 邏輯學,它可以用來判斷某個知識是否站得住腳,他也可以用來預知一些結論。 TWO 概率論也是這一類,他與邏輯學結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對更為接近事實的預測。THREE 英語更是一類,掌握它顯然能讓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FOUR 編程。這類知識叫做“通識”。
即便是學習的時間被碎片化了,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依然是長期持續(xù)且連貫的,否則不可能有什么進步。(跟斯科特.楊 提到的分項目學習一樣;也跟學校分科目學校一樣)。
體系化的知識,是更高級的知識。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識完全沒關系。那,對于普通個體來說,體系化又從何而來呢?我有個理論,在知識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尤其是對普通人來說,更是如此。 只有博學的人才有融會貫通的能力(甚至是機會)。于是,在學習的時候,“莫問前程但行好事”是最有策略,因為最終,肯定有個天然的回報:融會貫通。并且,一旦融會貫通的效果出現了,就說明另外一個天大的好事兒同時出現了:體系化的自動形成。(斯科特.楊 在高效學習你們建立的知識構架也是如此。反脆弱也有提到自由的漫游。 )
33.20170424 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
操作系統跑起來,底層是概念與連接(比如“碎片化”與“學習”;比如“快速”與“入門”),上層運轉的主要是什么呢?兩樣東西:價值觀和方法論;價值觀決定選擇的質量(選擇是人生頭等大事),方法論決定選擇后行動的質量(行動構成人生)。所謂智商,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一定是“馬上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長期努力終于解決問題”,也是很強的能力,實際上就是智商高的表現……(PS 情商就是解決與人相關事情的能力)
HOW TO 提高智商:調整關注焦點,其實“調整關注焦點”,某種意義上只不過是我們不斷說的“打造價值觀”的一個實踐方法論:
- 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采用不同的價值觀去研究某一事物(或者任務);
- 調用元認知能力去分析不同價值觀帶來的不同選擇,以及那選擇的后果;
- 經過比較,選擇長期效果更好的那個價值觀……
(感覺這里REAL重要,又REAL繞口,我還是理解了,恩,只字不差的閱讀方法能夠讓我理解,之前讀的《精力管理》、《充電》等書讓我對價值觀指導實踐有初步的認識。 比如我很愛吃東西,在吃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啥都沒有考慮就胡吃海喝,那時候元認知不知道放飛在哪里去了,但是如果我可以調動元認知的話,我就問自己你是不是覺得縱容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比自己的長期身體健康更重要,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否,肯定是長期的身體健康AND體態(tài)苗條才重要,但是我現在的行動卻是在踐行這樣一個價值觀—“一時的口腹之欲”比較重要。只有當調用元認知以后才會知道,自己的行為與價值觀有多背道而馳, 我們要不斷的打磨自己的價值觀并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自己才是渾身通暢的、愉悅的、不斷提升的。不然就會在滿足口腹之欲之后,在后悔和懊惱中苦苦掙扎,白白浪費注意力。想想一個說要去東邊的人,使勁兒往西邊跑,是有多傻,但是我們往往就是這樣的。比如價值觀可能崇尚以和為貴,可是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就開始跟別人賭氣吵架(君不見很多路怒癥者),所以我們在不斷升級“操作系統”,升級底層價值觀后,要指導我們自己的踐行。)
到了這里可能顯得“有點繞”,所以請耐心:
- 提高智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調整關注焦點”,而這背后,實際上還是“價值觀的調整”,如果智商真的提高了,本質上來看就肯定是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
- 運轉中的操作系統,上層主要是兩樣東西,價值觀和方法論。
- 以上我們用來“提高智商”的方法可以表述為:“不斷嘗試調整價值觀,最終找到更好的價值觀”——這就是“提高智商”的方法論。
- 于是,在整件事情上,相對來看,我們的注意力更多一部分應該放在“如何做”(即方法論)上去,因為“調整”、“試驗”、“觀察”、“分析”、“總結”、“修正”等等,確實都是“做”出來的,不做,什么都沒有。
經常花時間“設身處地”地從他人角度思考(暫時把關注焦點從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絕對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來自于李笑來“授課評判方法論”,看一個老師是否會講課,就看他是否有能力在同一時間里,讓不同種類的學生對某一問題達到相同的理解程度。)
答疑部分的經典摘抄: 人們總在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短期期望過高,什么都想求快,似乎今天做完了明天沒有結果就是失敗。按照這樣的觀念去生活,沒有多少人能夠開心,更別說成功了。而與此同時,人們在面對長期的目標是,卻又習慣性地低估它的價值,總覺得能達到及格線就已經不錯了。
34.20170501--《關于速成》
正確的概念:快速成功絕對不可能,快速入門是可以的。
HOW TO :(1)在需要獲得某項技能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里,摸索清楚最少必要知識,然后迅速掌握他們。(比如設計的“最少必要知識”----簡潔、留白;開車的“最少必要知識”---慢;掌握一門外語的最少必要知識----認識字母,認識音標,會查詞典,懂基本的語法---會查語法書—會用GOOGLE搜索引擎)啦啦啦啦這就是入門啦(2)“入門”徹底完成后,再下一步只剩下所謂的執(zhí)行,一個字而已“用!”(把注意力專注于在改進之上),是“踐行”,是在用的過程中糾正,在踐行的過程中發(fā)現,在錯誤中不斷改進,在不中不斷彌補,在不足中不斷彌補,是為“精進”。(比如選李笑來專欄需要得最少必要知識是“元認知能力”—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確。----BUT我們真正有思考么)
我們的誤區(qū)---你居然以為你一上來就做的很好!!
解決方案: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嘗試,觀察哪里可以改進,再反復練習,觀察自己哪里可以進一步改進,再反復……這是學習一切技能必須的過程,關鍵在于:盡快開始這個過程;盡快度過這個過程。(看一個人執(zhí)行力強不強,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夠好的時候是否持續(xù)地做……)(掌握最少必要知識之后馬上開始行動,而后就要把注意力專注在改進之上,專注,事實上是“盡快度過那個笨拙過程”的核心方法)
20170508-《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概念:最重要的是---“希望”---“相信明天會更好”,所謂希望,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明天會因為今天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現狀、問題:很多人在學習新技能的時候,很容易放棄,基本的原因是他們低估了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所需要的重復練習的次數。
HOW TO: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習得一個技能”,“至少習得(熟練、精通)一個技能”其實是所有人在任何技能的習得(熟練、精通)之路上的起點,也是他們最終能夠到達終點的根本——有過經驗、所以有能力、有資格“心存希望”。所以他們才能忍受自己的笨拙,忍受自己的低下,忍受(或者說抵制)各種各樣浪費注意力的誘惑——甚至干脆根本不需要忍受,因為心存希望,所以何必在意成長之外的任何東西?
20170515——《成為配得上希望的那個人》
現狀:當我們嘗試著進步的時候,你遇到的可能是打擊而不是鼓勵
原因:1.在你進步的時候,別人就被你比下去了,被顯得退步,就會導致別人的焦慮,不開心——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一切的進步在起點上只不過是“愿望”而已,實際上的進步是需要行動支持的,不僅需要行動,還需要長期持續(xù)的行動——即,在”肉眼可見的飛揚之前“還需要很久的時間。于是當你在“表現自己”、或者嘗試“證明自己”,甚至不小心“好為人師”的時候,本質上來看,你在用尚未發(fā)生的結果去表現,去證明,于是,從更深層次的視角去看,事實上是你自己在“占便宜”。
解決策略:默默完成進化——做一只歡樂的兔子(多學習,多運動,與快樂的人為伍)——鼓勵他人。
20170522——《認知升級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
概念:認知升級最重要的工具是——行動。想到(知道)、學到、做到,各自之間有著很遠的距離,形象的講,相差一個巴菲特,或者無數個李笑來......
c成長的定義——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會的話,那么就去學,學到之后再去做。
知識變現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一切的知識都正在通往免費的路上......”,所以知識本身變現能力不是很強,能夠真正用來變現的,事實上是“認知差異”——認知不同,認知深度也不同。 升級認知的主要工具是——行動中的思考——行動中的元認知,行動后的反思和復盤。
20170529——“你想不想要一個人生的作弊器”
概念: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其實就是一個“外掛”。想想看吧,一個人若是需要什么就能學會什么,這簡直就是“作弊器”。(誰都想像駭客帝國里面一樣直接下載摩托車程序吧。)學習能力的三個階段:1.能學會有人手把手教的東西,2.能學會書本上所教授的技能;3.能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若在成年之后竟然還有“手把手教”的機會,請珍惜。即一定要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反復琢磨:這個技能點的重點在哪里?做好的人為什么能做好?做不好的人為什么做不好?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有哪些刻意練習是必不可缺的?
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以用筷子為例,你知道自己確實不會用筷子,接下來你要看看自己有沒有能力進階到第二階段,通過讀書、讀教程,學會一項技能;如果你自己確定自己能夠正確的使用筷子,那你現在可以嘗試再進階半步:看看自己有沒有能力教會別人正確地使用筷子......(翔哥不就是在教別人讀書么)
我們必須想辦法進入第二個階段。1.你有沒有心思去尋找,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和教程;2.你有沒有能力甄別書籍、教程的質量好壞;3.你有沒有在實踐中運用書本的知識。
真正讓你卓越的,是你必須走入第三階段:你不僅能學會沒人能手把手教你的東西;甚至能學會連書本中都找不到的東西......(即微創(chuàng)新能力)
如何走入第三階段:1.確定自己有強烈的欲望搞定這個技能;2.尋找最少必要知識,反復問自己:這事兒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3.馬上開始運用、馬上開始踐行;4.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會,相信自己一定會通過踐行而進步;5.通過記錄,量化自己的刻意練習進程。6.不斷總結,不斷整理,不斷讓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腦子里有清晰的組織與關聯;7.覺得不能跟笨蛋斗氣,要真心自己的時間與生命.....
20170605-投資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趨勢判斷
作者的邏輯:先說“趨勢判斷”很難,因為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后的結果的反饋,還要考慮運氣因素的干擾--很難保證沒有運氣因素的存在,完全都是你的判斷在起作用,沒有任何人的正確判斷本身就能改變世界,除非伴有不過一切的行動。
先介紹周期的概念,不深入的了解周期,就無法對趨勢進行有效的判斷。一個上升趨勢要加上一個下降趨勢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周期,而實際上,真正的趨勢常常需要在多個周期之后才能真實的展現。看透周期,才能看到真正的趨勢,不要只看到漲跌。對周期的理解,最重要的用處在于它能幫你看到未來——起碼看到一小部分。 (這個其實不是太懂啊,還是只懂了長期的概念,其實趨勢和周期,難道不是跟劃線的時間長度有關系么,他所說的上升趨勢,再接著往下畫也有可能處于另外一個周期了。)
20170612-投資的世界到底長什么樣?
成功是有公式的:成功=技能+運氣(這不就是黑天鵝書里面舉的 牙醫(yī)和操盤手的故事么。)在我們生活這個世界里面,有很多事情技能和運氣的占比是不一樣的。比如很多投資的成功,或者投資的失敗都是“黑天鵝事件”。我們在生活中,要不斷的判斷,任務和事情,哪些 是靠技能可以碾壓的,哪些其實是你無力掌控的。請賜予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請給予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請賦予我智慧,分辨兩者的區(qū)別。
20170619——做個精明的時間買賣人。一周更新一次,一周打一次滿滿的雞血。每次剛開始看的時候都是不屑一顧,唉看來我只字不差的閱讀能力還是不行 。每次看完第一感覺就是,這不是廢話,這不是之前說過的把一段時間分成多次來售賣嗎?不就是內容創(chuàng)意的輸出么,但是我以為我知道的,真的知道么,真的是正確的嗎,昨天剛看的“認知的困難”。提出了“精明的時間買賣人”的概念,即你要把一段時間的產出售賣多次,那么“什么產出”可以出售多次呢。滿足“受眾”以為的“剛需”的內容,重溫了“剛需”的重要性; 我們怎么來了解“受眾”的剛需了,之前強調的試著去理解別人,理解這個由別人構成的世界,了解這個世界的需要;那么怎么來保證自己的“產出”了,不斷的學習,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我覺得頭腦中的概念就像蒙塵的舊家具,要時時的擦拭而且自己的記憶好像就像患有老年癡呆癥的人,其實你不知道自己已經遺忘了。(--for me ?實踐意義:one ?不斷地學習,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 two ?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試著去了解別人和世界;three 再沒有能力做精明的時間買賣人的時候,要做正常的時間買賣人,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多維度的競爭力。)
20170626——“你配得上最好的個人商業(yè)模式”,最高級的個人商業(yè)模式是購買他人的時間之后再賣出去。 低價購買他人的時間為自己服務,然后用自己的時間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投資和創(chuàng)業(yè)都是這種商業(yè)模式,——ps 這就是投資人非常注重創(chuàng)業(yè)人素質的原因,他們實質上購買的是創(chuàng)業(yè)人的時間。其實本質上還是 避免自己的時間花費到那些只能“一份時間出售一次的人”所做的事情上去,另外,“能被更大規(guī)模地批量買出去的時間”更值得買。 把時間投資到自己的成長上最劃算。成長的方法是什么,幾乎只有一個答案: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PS 重要的是每一次你省下的時間不一定比花掉的費用更值錢,至少短期看來未必滿足這個條件。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積累的復利效應。你每天把通過付費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投入到學習知識、提升認知的過程中,前期的回報可能并不理想,但只要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迎來井噴式爆發(fā)。與這時候的收益相比,過去購買服務所花的錢可能都不值一提了。就像我們一直在強調長期的概念,如果沒有辦法把眼光放在長遠,很容易因為幾次沒那么“值得”的付費精力,就放棄了這種更好的個人商業(yè)模式。
20170703-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么。人生的終極問題時“什么最重要?”——這個思維武器能夠讓人在生活中把注意力放在重點上,放在解決核心問題上。投資什么最重要——不動最重要; 這么多年來,我只看到一個素質比什么其他素質都重要:干一行愛一行。(哈哈哈 ,作者說的好搞笑,我事實上在與我的每一個技能談戀愛)。人>內容>PPT設計,who are you 最重要,你的內容最重要。
20170710-為什么你在關鍵時刻總是選錯?正確的思考并踐行很重要,像Ray Dalio寫了一本“要不斷寫下去的書”--《原則》。(原則,其實就是在構建你自己的價值觀,你真正愿意去指導自己行動的價值觀,比如我在印象筆記里面有個文本,主要記錄一些對于我來說正確卻又容易忘記的廢話,比如不要路怒癥,在情緒波動的時候保持微笑和沉默等等,我基本上每天都要看一遍的樸素原則,它可以讓我不犯曾經犯過的錯。)
20170717——如何得到滿意的好答案? 提出好問題的能力——1.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2.你要知道提問的目的是什么? 3.要方便他人回答? 例子,“我要去海南度假一走,每天會有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希望找本書讀一讀,不知道《動物莊園》和《圍城》應該選那一本?或者有什么其他書可以推薦嗎?”——盡量問對方選擇題。
20170724——執(zhí)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這一篇,我實在看不下去,也看不懂了,還是去看自控力把,有用的就是下面這張圖,我么總是倒在虛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