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時代,機器的出現解放了人類的雙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互聯網的興起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過去是人與物一起工作,而今轉變成人與人,人與信息和知識一起工作。
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單純的學習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因為學習只是個人知識處理的一個環節,你必須還要擅長保存,傳遞,利用和創新知識,從學習力到知識力,這才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優勢。 然而,長期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導致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知識,什么是信息,不知道什么樣的知識能夠產生效用,不知道如何才能利用知識產生效用,而《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本書就這些問題給讀者指引了一個明確的方向,為知識工作者個人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工具。
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的關鍵在于把隱形的知識顯性化,把顯性的知識標準化。
1. 弄清一個知識點的前因后果與適用邊界,把這些知識與你個人原有知識結合起來,反思過去,用自己的經驗或者案例填充起來,以便將來應用。
2. 知識只有在使用時才有其價值,保存不是我們的目的,只需知道誰知道或者知道在哪里就行了。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對于自己不擅長的知識,你就需要知道誰擅長,爭取得到別人的協助。優秀的人并非方方面面都很擅長,只不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長處和短板,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緊密跟同伴協作。
3. 常識是沒有競爭力的,學習要有目標,累積成正向競爭力,學會聚焦,加強一方面的能力。不要總是補自己最差的部分,做你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
4. 了解某一領域的全貌,挑選20本與主題相關的書,精選10本出來,挑定其中一本作為主要框架的來源。知識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東西,原有的知識組合,對于當時來說是有意義的,僅僅靠原有的知識結構應對發展變化是不夠的,這樣個人的價值也會跟著貶值。時刻跟蹤掌握與相關領域的最新知識才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5. 人際關系的基礎是相互吸引,從年輕人身上看自己影子,從年長人身上學經驗智慧。從與自己性格、背景、學時迥異的人身上學習,學到我們缺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