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伙伴們,大家上午好!作為一名非專業的數學老師,能有機會站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有關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我既榮幸又很惶恐。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在之前工作當中的一點小心得,如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四個關鍵詞:功在平時、慢就是快、變中求通、重在實踐。
一、功在平時
數學課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陣地,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才能為孩子們的數學學習打上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的數學課上,我努力做到這4點:
1.扎實備課是根本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我在備課時除了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重難點外,還會參考多本練習冊,發掘本節課的考點和考試題型,在課堂上給予針對性的練習。讓孩子們更明確學習本節課的知識以后,我能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這樣數學知識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更具體,更形象。
2.計算練習不放松
計算對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回考試以后,總結分析時,我們總會發現計算題永遠是失分最多的題,我也一直在尋找更有效的計算練習方法,試過釘釘打卡、課前口算,效果都不是很好。今年我嘗試的每天一練,每天筆算4~6個加減法,全對過關,有錯給我講解并罰補三遍,這種做法我覺得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收集易錯的題型,反復練習,計算正確率大大提高。
3.課堂參與重實效
課堂上我關注孩子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參與。所有人都聽我才講解,所有人都會說才能過關,所有人張嘴讀才思考,所有人都寫才對答案。
4.課堂點撥巧解惑
教學時,通過圖示演示能更形象地理解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孩子們很容易列出乘加算式并且說出算式表示的含義是3個5多2個,但是對乘減算式孩子理解起來有困難,我就用畫圖的方式,用虛線添上3個圈,孩子們一眼就能看出來是4個5少了3個。
二、慢就是快
在教學中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比如:動口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規范書寫能力。
1.動口表達
在計算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單獨說、分組說、齊說,深入理解并熟練計算方法。
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分析題意,說出他的思考過程,突出方法的引導。
2.動手操作
今年我們主要學習了線段和角,這兩方面的知識都要求孩子們動手操作,處理這兩單元的內容時,我是這樣做的:示范方法、自行嘗試、全班展示、錯誤辨析。學會正確的方法后,畫線段、畫角也加入每天一練,及時鞏固。
3.規范書寫
二年級的孩子,初次接觸豎式計算,豎式的書寫要美觀規范也不容易,在第一節課上,我做了具體的指導,比如豎式占三行,每行一個數字,兩位數的數字在書寫的時候要空出大約1厘米的距離,加號要寫在十位數的前面,橫線要用尺子畫,相同數位上的數字必須是一條豎線。同一個豎式,我帶領孩子們前后書寫了三遍,人人過關才算達標。
教學解決問題時,我要求孩子們在練習本兒上寫出完整的書寫過程:算式、豎式、單位、答。雖然開始時很慢,但經過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的練習,孩子們適應了這樣的書寫方法,不用提醒就能寫的非常的規范。
開始時的放慢速度,是為了以后更加穩當的奔跑,不要怕慢,少了糾正的麻煩,慢就是快!
三、變中求通
在考試當中,我們的數學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是不變的都是書中最基本的知識概念,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引導孩子透過題目想知識。比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我是這樣做的:
1.6×4=24對應的口訣是(? )
2.4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的積相差(? )
3.每句乘法口訣都能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這樣的題目讓孩子發現,學習乘法不僅僅只是會背乘法口訣,還要理解乘法口訣編制的規則,發現口訣中的規律。
四、重在實踐
通過歷年的考試題目,我們不難發現,數學考試題目和實際生活聯系地非常緊密,比如有一年的填空題中的“你的身高是()”今年的考試題目中“百米賽跑18秒跑了100()”這其實也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只看到課本兒,更應該走進生活,比如學習測量長度時,布置開放性的實踐作業,讓孩子量手掌、量腳長、量腰圍、量家里的門高、房間長等,積累經驗,體會不同長度單位的用法。再比如學習角的認識時,做活動角、找生活中的直角、銳角、鈍角,結合生活實際更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總之,教和學有法,但不定法。教師如能做到使學生愛上數學課,喜愛用數學的眼光去判斷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他的數學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作為一名青年數學教師,未來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新教材,創設新教法,希望在座的各位優秀前輩們不吝賜教,多多指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