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九周是我們低數組的公開課,可天公不作美,天下起了雨,還變得好冷,可再冷,再差的天氣也不能阻擋我們上課聽課的激情和腳步,我們組的全體人員在學校的安排組織下有條不紊,活動中各位教師高度重視,積極參與,認真研究,團結協作,每個人都展現了自己的精彩課堂。? ? ? 老師們課堂上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切實抓好了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結合起來了。授課的教師上出了自身的特色,使聽課的師生受益匪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 ? 老師們在教學中教態自然大方;語言簡潔準確,富于啟發性;板書工整,書寫規范,有邏輯性;課件制作精美,有激發性,課堂教學組織有序,能靈活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變與調控能力。
潘愛紅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她從情境境導入開始,借助學生熟悉的“分蘋果”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用整數表示2個蘋果、1個蘋果,到兩個人分吃一個蛋糕怎么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的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體會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僅增強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分數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熟悉的。因而她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找一找、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系的橋梁;親身感受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數表示,為繼續探究分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張利曉執教的是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間隔排列》,她首先采用謎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讓學生按照學習單上的內容進行自學,然后在4人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匯報,學生爭先恐后、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規律,最后又通過游戲得到我們的雙手里隱藏著間隔排列的數學知識,首尾照應,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節課教師關注學生,關注細節,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思考,如何驗證及其他一些學習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熱情也很高,效果較好!
朱春旭老師講授的是三年級上冊《平移和旋轉》。她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通過說一說,練一練,進一步牢固建立數學模型。最后在移一移,說一說,畫一畫中,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出圖形平移后的圖形,更直觀地強化了對平移的感知,讓學生在每一個具體的活動中動起來,去體驗,去認知,去感悟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每個同學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參與活動,愉快地去感悟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白伊利執教的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這節課很樸實,側重于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數都得0”和對被除數中間或末尾除不過除數時,要用0占位的實際練習。通過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并運用已學過的除法基礎算法,自己說過程、練步驟得出結果,再通過大量的習題進行板演和練習,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學生的發言和課堂練習來看,學生們掌握扎實,思考積極,很好的突破了重難點。
常曉媛執教的是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得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通過謎語導入,既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又復習了有關10的知識。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正確計算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李連蕊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10的分與合》,她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自主發現并掌握10的分與合,從游戲引入新課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本節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層次分明的練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猜一猜”“找朋友”的游戲,以師生間、同桌間、小組內等不同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遠靜《求未知加數》自主探究,引導發現。注重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實現了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郭輝鋒執教的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解決大括號表示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她以生活情景圖著手,以看圖說圖意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通過理解圖意會從括線表示的實際問題中收集信息,說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列出算式解決括線表示的簡單實際問題。本節課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淺顯易懂。
李甚佳執教《8的加法和減法》她采用了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操作、思考、游戲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善于歸納、合作以及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法上采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應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看一幅圖列出兩個算式的基礎,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對容易一些,而列出減法算式則是這部分的難點。因此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以看圖說話的方式搜集相關數據,初步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通過擺蘋果圖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四式”。同時又能夠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楊曉娜執教的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7的乘法口訣》,她由學生熟知的和7有關的知識導入,接著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建立乘法算式來源,課堂上,教師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根據表格填寫的結果和以前編口訣的經驗獨立編口訣,找口訣規律,以及找出《西游記》歌詞的數字中隱藏的乘法口訣,算七星瓢蟲背上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喬雙勤執教的《觀察物體》,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為學習新知做了鋪墊。接著對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觀察、比較,又通過拍照、找照片等系列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輕松突破左右側面這一難點,充分認識到觀察的位置不同,結果也不同;同時注重學生口語表達的完整性。這節課既讓學生積累了觀察經驗,發展了空間觀念,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韓利丹執教的《線段的初步認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牛曉祎執教《9的乘法口訣》,她通過喜聞樂見的西游記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編口訣,一起找規律,想辦法記憶口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殷校長也親臨我們的聽課現場,給我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聽課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多么地認真專注!
我們的公開課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過程,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熟練掌握知識的過程。
我們的公開課更是老師們相互學習的平臺,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這樣實實在在的公開課中,才能實實在在的提高我們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