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等閑少年」原創(chuàng),全文1500字,創(chuàng)作維艱,成文不易,點贊關注,共同進步~~~
歷時272天,今天塵埃落定。
下午?2點,老人推倒摩托車案車主起訴繼承人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朱先生缺席,法官當庭宣判,被告朱先生在判決結果生效后10日內在繼承陸老太遺產范圍內承擔賠償原告陳先生摩托車損16704元。
關于此事,觀點很多。有說,年齡不應該成為法外施恩的理由。有說,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有人為車主點贊,覺得就該給這些人上一課。
然而,要知道,很多人看到車主陳先生向老人追責,說的是,買得起6萬的摩托,何必因為幾千塊跟一個老人較勁。從起初被網暴到被網吹,個中滋味或許只有陳先生知道了。
堅決追責的態(tài)度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為自己合法權利不懈努力的樣子,也讓我們知道了這一代年輕人“不好惹”,他們不會再去用忍氣吞聲咽下委屈?!八懔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被他們從行為詞典刪除了。
就連當初的物業(yè)、民警都曾力勸息事寧人。民警還說,能夠獲得賠償?shù)母怕什皇呛艽蟆P^(qū)居民告知,類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多次報警,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誠然,原告贏了,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維權之路經歷搬家、失眠、網暴……這代價也足以勸退99%的人。
先看下事件的發(fā)展脈絡:
1.?2022年6月25日,陸老太把陳先生價值6萬的摩托車推倒,摩托車受損。
2.?2022年8月3日,警方對陸老太進行了精神鑒定,鑒定結果是其患器質性精神障礙,行為能力受限,但是具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有受審能力。
3.?2022年8月9日,警方立案調查,定性陸老太行為為尋釁滋事。
4.?2022年8月10日,陳先生提交的訴訟申請通過。
5.?2022年8月11日,陸老太因尋釁滋事罪,由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取保候審。
6.?2022年10月21日,案件由公安機關移交到檢察院,檢察院對老人進行詢問后,向法院提起了公訴。
7.?2022年11月24日,法院計劃于12月2日線上視頻形式開庭審理。
8.?2022年11月29日,法院通知開庭取消,理由是老人沒有手機。
9.?2022年12月12日,陸老太經檢察院批準逮捕。
10.?2023年1月3日,陸老太因病被取保候審。
11.?2023年1月24日,陸老太死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案件終止審理。
12.?2023年2月20日,陳先生正式對老人繼承人提起民事訴訟
13.?2023年2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14.?2023年3月2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宣判賠償原告陳先生摩托車損16704元。
272天為了開庭審理,多次被動撤案,包括被動調解,負責人員不接電話,沒有開庭條件等。一切順利的話在282天內陳先生會拿到1.6萬的賠款。如果不順利呢?據(jù)說當初被告人朱先生直接懟警察,有本事你們就抓吧!比如陸老太名下沒有可繼承財產。如果有可繼承財產,不夠賠付怎么辦?如果有可繼承財產,陸老太兒子朱先生不服上訴呢?假如朱先生拖沓不給,陳先生再去申請強制執(zhí)行呢?如果……
再說關于損害物品價值鑒定的問題。從7月初到9月底,歷時2個月就為了弄清到底損失了多少錢?
1.?摩托車經4S店初步定損為7000元左右。
2.?司法鑒定部門重新對摩托車進行鑒定,定損為4000多元。
3.?陳先生提出異議,物價部門和司法鑒定中心的工作人員再次前往4S店,最終確認所有的維修費用為16000多元,司法評估價格為9000多元。
相信看到這些1234就知道一場官司打下來有多么的艱難!即便宣判了也可能面臨著無法執(zhí)行的情況。這并不少見。很多大事化小都是因為時間漫長,變數(shù)太多,流程繁瑣。
推倒一個摩托車要求理所應當?shù)馁r償,就要歷時272天,這272天你要配合多方調查,調解,立案、開庭……反反復復,有多少人能夠上班請假,滿足隨叫隨到,還要隨時做好可能失敗的準備。這心理壓力下,失眠必然成為常態(tài)。覺得麻煩的,甚至自己的親人都可能勸你放棄;不明真相的,會去同情陸老太,認為她是弱者,弱者就該被寬容。
如果不是陳先生利用網絡平臺全程記錄,引發(fā)全網關注,沒有輿論的監(jiān)督可能272天依然沒有結果。何況陸老太還未開庭之前已經去世。
陳先生說,始終未收到道歉,也曾想過對方如果態(tài)度好就協(xié)商解決。但是陸老太及她兒子的表現(xiàn)反而堅定了他追責的決心,“母債子償”或許連朱先生自己都沒有料到。
我想說的是,我們看似非常有理,且簡單的一件事,當步入司法程序的那一刻起,你就如同歷劫一般,天雷地火般的炙烤,匍匐于流程的負重前行,看不到時間終點的無盡等待,最后,一切只能靠堅定的信念來完成全程。相信只要給希望留下一絲孔隙,陽光終究還是照得進來。
@等閑少年,記者,公關人,以記者的洞察,公關的視角,和友友們聊聊社會這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