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學習踐行印證傳播圣賢文化,知行合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父母在世時盡孝心,與父母建立心與心的鏈接,連根養根。無論父母在世與否,都與父母建立鏈接。
“歸厚”,我們本來就具備這樣的德行,只是讓它回復本來的樣子。時刻與父母建立深度鏈接,不能忘本。看到本源,生發出誠敬之心。反之,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了解其蘊含的真理和規律,失去敬畏之心。
“慎終追遠”,擴展開來,我們的格局境界認知思維感恩心生發出來,弘揚傳承優秀的圣賢傳統文化。內心的德便會自動生發出來。
隨著《中庸》的學習越發感受到與父母連根養根的重要性。如今和父母之間的關系,發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連我自己都驚訝,學習圣賢文化真的如此神奇?曾經向往別人家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如今已成為我們家的生活常態。與父母的關系和諧了,孝了自然就順了。以前每次愛人回家我都會抱怨一番父母這兒不理解我,哪兒給我出難題,搞得我心率憔悴。如今愛人回家,除了想著法做好吃的,還營造出和諧良好的家庭氛圍,這一切由心而發。和兒子之間更多的是多了一份接納和允許。就在昨天,和他談起一件事,在兒子產生情緒的那一刻,我內心平靜,允許孩子有情緒出現。只有恰到好處的表達才會身心健康,不會因為負面情緒的積壓而上演其他事情的被迫連鎖效應。
晚上我把母親帶領我與父輩祖先們連根養根的事情,教給兒子來做,先給爺爺奶奶送出祝福,祈求爺爺奶奶健康平安;再鄭重向祖先發出祈請,連根養根;最后的祝福是送給每一位家庭成員,推己及人,讓我們的祈請和愛擴散開來。
雖然孩子有點兒不情愿,甚至能感受到有點兒小情緒,他按照我發出的邀請去做了,這就是培養謙卑恭敬感恩之心的敲門磚,需要慢慢來。生活中的變化和進步提現在細微的愛的表達,弱化不足,及時鼓勵表揚,后來我給孩子發信息,表達愛和感謝,謝謝你今天下午幫助媽媽做了好幾件事。兒子長大了,是媽媽的精神依靠。一句:小意思,表示兒子收到了來自媽媽的愛,終點站接收到的信息是積極正向的,足矣。
聆聽點評責善音頻,引領我們回顧原文,我對“勿憚改”有了進一步解讀領悟。有了過錯不要怕改正,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意識到語速過快、吃飯速度過快,都覺察到有負面影響,于是反躬內省,修慢的功夫,讓語速慢下來,吃飯的速度慢下來,這時再覺察自己,不自覺感恩心、謙卑心再次提升高度,每當坐在飯桌前端起飯碗的那一刻,就感恩父母、感恩事物,這時就有了與父母連根養根的機會。進一步上升到止語的狀態,再次覺察到家文化因我的修道悟道而進入一個更高領域文化內涵修齊治平的狀態。
平心靜氣30分鐘,全身運動60個,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大學》《中庸》《論語》學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