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學習踐行印證傳播圣賢文化,知行合一。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也之本與。”
《論語》的核心——“仁”,仁者愛人。“仁”的發源地來自于孝順父母。愛父母家人,推己及人到身邊人,此為“仁”之本。“諸事不順皆因不孝”。有子說一個人做到孝悌父母兄長謙卑恭敬,就不會犯上。做孝悌對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連根養根,上行下孝,做學問即是做人。切實踐行印證,感受父母永遠是對的,不僅僅給予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和父母深度鏈接,從小事做起,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我近期修心的狀態,同樣是每天吃到母親親手做的可口飯菜,以前我為了忙學習忙喜歡的事情,不知道要母親喊幾遍,我才悻悻的去吃飯,還抱怨母親不理解我所謂的“干正事兒”。如今,只要母親一喊我,立即放下手頭兒的活兒,陪父母一起吃飯。平凡普通的生活增添了親情和感恩。以前父母要我去做某件事情,我雖然去做,但是夾雜著情緒和不滿,在私欲的攛掇下,只是為了做而做,沒有用心去感受父母的感受。如今的我主動去為父母做事,只要父母有需求,我會第一時間盡職盡責去完成,而且心態平和,不起任何情緒。我的變化迎來了家庭氛圍的和諧。
記得曾經聽一位家庭教育專家說起過,看你為人處世的情商怎樣,和父母住一起試試如何。當時我對這句話不太理解,同時充滿好奇,一句話我細細品慢慢悟,“參”了好久,如今終于領悟到其中的含義:父母本是家中佛,何須千里拜靈山。我們對父母的態度預示著我們走上做人的終極目標和高級目標。
每天大量聆聽老師們的音頻,拜多位優秀的老師為師,默默學習,仿佛與智者對話,重新建立更高領域的認知緯度,需求在提升,高度和深度同時拉深加長,形成更為廣闊的空間,任憑我的思想自由翱翔,達到無為無不為的境界。
6、今日修身三寶踐行分享(要求:平心靜氣30分鐘,全身運動60個,讀《大學》一遍)
1)是否精準做到 :是。
2)做到后的感受啟發:
平心靜氣60分鐘,全身運動108個,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大學》各一遍。
我們接納他人的私欲,便是去除自己內心私欲的良藥。平心靜氣,進入一個全新的更高緯度,收射大自然的氣息與能量,內外兼修,打通身體,解除卡點,身體暢通心情舒暢。
今日總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煉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踐行、印證
為社會 做出 實質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