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
有人研究過,幸福的家庭中沒有一個強迫性的人;而任何不幸的家庭中,會有一個強迫性的人就是他要求你做什么你必須做到。比如,進門一定要先換鞋;鞋子應該這樣放,而不能那樣放;吃飯不能一直夾一道菜……
父母給了你生命和愛,只不過,他們只知道以那種方式來愛你。你可以因此而尊重他們,但不要讓他們再控制你的情緒。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自我成長:成為一個真誠地面對自己與他人的人。
如果一直這樣控制孩子,他的人生會幸福嗎?!不成熟的父母就容易,約束孩子。其實你越管孩子越容易出問題,孩子覺得不受尊重,會更叛逆。
了解自己,不成熟的父母分四種:
1、情緒型。不容易空隙情緒,情緒忽高忽低。
2、驅動型。和孩子有互動,但只以目標為導向。
3、被動型。不與孩子交流。
4、拒絕性。所做的事都是以自己為核心。
這樣的父母智慧沒有延伸到情感的世界。應該試著去調(diào)整:
第一步,保持主動心態(tài)。需要學會的事情是看清、了解、不接受,然后用批判性的思維來看待這一切。
第二步,清楚自己想要的結果。你想要的結果是什么,你希望自己過上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然后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
所以內(nèi)在的東西很重要,想要成熟起來,就要去接納、去理解、去愛孩子,再和孩子一塊兒發(fā)展、一塊兒長大、一塊兒成熟。
結束語
今天聽到這本書,又走心了一次!
我承諾哥哥數(shù)學上90分,不用上培訓班。哥哥91分,我立刻兌現(xiàn)了承諾,取消了培訓班!
說實話,小學的數(shù)學并不難。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完成作業(yè),考試仔細檢查,拿高分不難。圍著那些培訓班轉,還不如自己在家多努力!
放假第一天,在家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夏洛”,不忍心殺害,它被我們用袋子裝著,請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