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他們身邊時,你仍然會感到非常孤獨。你雖然和跟父母在一起,但你覺得很孤獨。
第二,與他們的互動是單方面的、令人沮喪的。你想跟他們溝通,想跟他們傾訴一些東西,但是他們沒有反應。
第三,你覺得經常受人脅迫、陷入困境。列夫·托爾斯泰講過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边@個話其實有一定的道理。
為什么呢?
我看過一個研究,說如果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那么相似之處在哪兒呢?
就是幸福的家庭中沒有一個強迫性的人。任何一個不幸的家庭,只要有一個強迫性人格的人——就是他非得要求別人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做事,你不回來上班我就跟你拼了,你不跟他結婚我就跟你拼了——有這種狀態的父母存在,孩子一定會覺得受人脅迫、陷入困境。沒辦法,因為他一定要強迫你聽他的話。
第四,他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你放在第二位。這個感受是什么呢?
比如說你的學習成績不好,你的父母首先擔心的不是你的學習成績不好,而是“你讓我多丟臉,你讓我抬不起頭來,你知道他們是怎么說我的”。這就是我們說“父母經常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他管教你、對你嚴格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怕你給他丟臉。
第五,他們不愿與你親近,不肯對你敞開心扉。你永遠不知道,父母曾經經歷過什么,他的人生發生過什么事。
第六,他們通過情緒感染來與人溝通。比如說有一天你回到家,突然發現家里氣氛不對,你跟你媽說話,她不理你,你也不知道為什么。
你還湊過去問:“媽,到底怎么了?”她就是不說話,為什么呢?她需要讓你猜她到底為什么不高興。
各位,這是小孩子的游戲,是沒有長大的父母的表現。他們通過情緒感染來解決問題,給你營造一個恐怖的氛圍,讓你覺得壓力很大,你根本不知道今天得罪誰了。小孩子犯錯或者小孩子沒有顧及到大人的一些感受,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為小孩沒長大嘛,但是父母會把情緒渲染出來。這就是另外一個特征,用情緒渲染來和別人溝通。
接下來,他們不尊重你的邊界和個性,隨便偷看你的日記、跟蹤你、想辦法掌控你的一切。
你們之間的情緒性工作全部都由你來負責。這話是什么意思呢?鬧了矛盾以后,誰負責道歉,誰負責打圓場,誰負責打破尷尬的局面?按理說應該是大人,因為大人成熟,大人要負責維護家里的氛圍。但是在有的家庭里,需要小孩子來做這樣的事情,需要小孩子哭著去給大人道歉,然后大人才會慢慢好轉,小孩子反倒要成熟。
還有,你失去了情緒的自主和精神的自由。你想要情緒自主,你想要有一些感受,你想表達自己不高興,這在家里是大逆不道的?!白鳛橐粋€孩子,你憑什么這樣?你為什么還給我臉色看了?”這是父母不允許的。他們常常很掃興甚至有虐待傾向:你在家里邊玩得正開心,你爸爸突然回家,說“都給我出去”,把你的朋友全部趕走,讓大家感覺很掃興。甚至他會毆打你,或者對你精神虐待、冷暴力等等。